天天看點

疫情肆虐的第三年,讓我讀懂了什麼是媽媽

從春暖花開盼到立夏,各地的疫情形勢仍然不容樂觀。時不時地居家隔離已成常态,不出意料,我身邊大部分的媽媽們,都在居家帶娃中度過母親節。

聯合國婦女署之前公布過女性在疫情期間的家庭付出資料,她們在家庭的照料方面,時間花費是男性的3倍。

的确,特殊時期把媽媽們都逼成了全能型的戰鬥者。

今天就想跟大家分享,當疫情常态化以後,每一個媽媽都是如何迎頭直面生活的困難的?

01

互助的媽媽們

朋友小安是一個新手媽媽,遇到突如其來的上海封控,她首先犯愁的不是大人的物資,而是孩子的口糧。

生活在采購便利的年代,她沒有囤貨的習慣,是以沒有想到自己有一天也會遭遇這樣的困窘:

孩子3段的奶粉隻剩下半桶不到,算下來撐不過封控期了。

怎麼辦呢?小安隻好在各大社交平台發帖求助,并标明了自己的定位。幾番折騰,她不僅成功用幾袋閑餘的紙尿褲和寶媽們置換了資源,同時也梳理了各種困難時期的方法管道,寫成攻略跟大家分享。

不僅是新手媽媽通過社交的方式互助,每一個需要操持家中大小瑣事的媽媽,都盯住了有價值的群消息,以便随時給家裡争取一些必用品資源。

前陣子風投女王徐新也在群裡求助,想給家人補給一些面包牛奶。

很多人唏噓不已,覺得風投女王竟然也淪落至此,但這正是一個普通媽媽照顧家庭,最真實的映射。

實際上,搶菜和分析物資是一個腦力兼體力活。媽媽們需要預判家人的需求,跟蹤家庭的物資消耗程度,找出可行的選項和路徑,進而作出置換或者購買的決策。不僅如此,她們還要考慮搶不到物資的備用替補方案。

毫不誇張地說,這樣每一步都挺費心神的。一開始,媽媽們也有過束手無策的時候,為此沒少着急難過。

但漸漸地,她們也練就了氣定若閑的心态。

02

給足孩子安全感的媽媽

除了積極主動地向外求助,疫情時期的媽媽在對内照顧孩子上,更是無微不至。再難再苦,媽媽都會在背後全力托舉,讓孩子們獲得滿滿的安全感。

有這樣一位香港媽媽,她因為家庭情況特殊,不得不一個人撐起整個家。從2020年疫情爆發以來,她連續700天獨自一人帶倆娃,其中經曆的孤獨與絕望,隻有她自己心裡清楚。

老公糊口的工作在深圳,疫情之前,他尚能跨境通勤。但如今,一家人要團圓,不僅要盤算着通關的機會,還得考慮隔離期。如果他在這樣的特殊時期辭去工作,對這個小家庭無疑是一種極大的打擊。

幾番理性的讨論以後,夫妻倆決定分居兩地,由妻子一人照顧兩個年幼的孩子。疫情時期,這位媽媽在内地的父母支援也落了空,她接着又考慮到了菲傭的選擇。

同樣是因為政策影響,外國人也無法入境,她的第二層支援也被切斷了。這個媽媽就這樣孤軍作戰,開始用之前職場管理團隊的經驗,來帶兩個孩子。

她會認真地和孩子們定期進行家庭會議,落實孩子們的家務和學習安排;同時也不忘在日常中給孩子們上課,教會他們基礎的生存技能。

這位香港媽媽在帶孩子這方面的确做得井井有條,可實際上她自己卻承受了很大的壓力。

她原本以為疫情最多70多天就會結束,甚至為此寫了一個分享講座稿件。如今看來,她不僅扛了700多天,這種生活狀态甚至要持續很久。

在兩年期間,她最希望先生在身邊的一次,就是自己獨自經曆了一場大手術。那個時候,她獨自一人簽下了風險告知書,身邊卻無人可依,隻能以兩個年幼的孩子鼓勵自己:怎麼樣都不能倒下。

這就是一個媽媽在困難時期,能夠做到的,最大程度的保全。不管内心有多焦灼,她們的臉上總是雲淡風輕。

想起之前上海嬰幼兒隔離事件,引發了廣大網友的熱烈讨論。後來上海衛健委宣布:有特殊照顧需要的兒童感染者,陰性監護人可自願申請親子艙陪護。

這次事件,大部分的媽媽都有強烈的共情,認為如果真到這個地步了,自己一定會選擇申請。

有一句話說的好:“不知歸途的孩子,沒有退路的母親”。

媽媽總是優先考慮孩子,冒着風險也要跟孩子同行。

03

和網課孩子斡旋的媽媽們

媽媽能扛下生活這些腥風血雨,也同樣能在孩子的“停課模式”中堅強作戰。

網課一代的孩子們缺失了很大一部分集體生活,很多時候都是用“媽媽的陪伴”來填補。

體面的上班白領,跟身兼數職的全能型媽媽的距離,隻在于一則學校通知。很多媽媽都經曆了這樣捉襟見肘的“絕望時刻”:

她們每一天都從雞飛狗跳的叫醒服務中開始,接着在辦公和監督孩子的困難模式中舉步維艱。

除此之外,碎片化時間兼顧家務,以及晚間的孩子作業輔導和批改,也滿滿當當地填滿了媽媽們的生活。

起初,不少媽媽崩潰哭訴。可日子漸長,誰不是咬咬牙挺過來了呢?甚至再聊起的時候,媽媽們已經發展出了一套遊刃有餘的工作模式,而嘴上也可以輕松地玩起梗來了。

中山大學社會學系曾經做過這樣一個調查,收集全國各地75位婦女關于疫情期間日常生活的紀錄資料,并對她們進行訪談。

調查結果顯示,疫情對家務的影響包括:

家庭成員聚集,照料家人的時間更多,家庭事務因為疫情增多;

家政服務中斷,家庭事務無法外包等等。

這意味着,家長需要抽出一部分原本自由配置設定的時間,傾斜到家庭事務中來。往往做出犧牲的,就是家庭裡的女性。

這些風平浪靜的生活日常,離不開媽媽們費盡心血維持。無論是在過去,還是在特殊時期下的母親,孩子永遠是她們願意付出所有的牽挂。

感恩,也欣賞每一位媽媽與世界不凡的交手。也衷心的地祝願每一個媽媽:身體健康,喜樂常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