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3歲之前的記憶為啥被“删除”了?了解背後的真相,對孩子有好處

文|家有小甜椒兒(原創不易,請勿抄襲,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圖|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你最早的記憶是幾歲?

人和人的記憶是有差別的,用老百姓的話說就是,有的人記事早,有的人記事晚。

記憶力最好的人,記憶也不過就到3歲,3歲之後的事情,些許能夠有一些簡單的印象,但是3歲之前的事情,完全記不得了。

這不是個例,所有人都是如此。

孩子3歲之前的記憶是被“删除”了還是被遺忘了?

關于孩子為什麼記不得3歲之前的事情,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記憶被徹底删除了,大腦中關于3歲之前的所有片段都已經不存在了,當然就記不得了。

還有一種說法是,我們對具有邏輯性的事物更容易記住,舉個例子,一段文字和一段亂碼放在一起,顯然是文字的記憶力更持久,亂碼的記憶力非常短暫。3歲之前缺少邏輯性,是以很難回憶起那個階段發生的事情。

兩種說法都有道理,或者是共同作用下的結果。

幼時記憶是如何被删除的?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大腦不斷發育。

孩子成長的環境是不斷變化的,孩子是不斷學習、不斷接觸新事物和新知識的。

一個孩子在學習和記憶的過程中,大腦中的海馬體不斷産生新的神經元,與此同時不斷剪短舊的神經連接配接,産生新的神經網絡。

這就是記憶删除的過程。

當舊的神經連接配接被剪斷之後,一些記憶就消失了。

是以說,記憶消失的根本觸發點在于“新的神經元”的産生。

如果沒有新的神經元産生,記憶就會變得持久。

為什麼成年之後很多事情記憶深刻,幼年的時候很多事情都忘記了?

原因就在于幼年時候,大腦處在一個快速發育的階段,據科學家分析,嬰幼兒時期,大腦發育處在高峰期,孩子到3歲的時候,腦容量增長3倍,達到1000毫升,到7歲的時候,腦容量達到1300ml,基本上達到成年人的水準。

孩子的大腦的神經元快速發育,形成新的神經網絡的同時,會删減舊的神經連接配接,這叫做“突觸修剪”。

在突觸修剪的過程中,很多記憶就被删除了。

一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要經曆兩次大規模的突觸修剪,一個階段是3歲以後,一個階段是青春期之後。

說到現在,你大概就能了解孩子幼時很多事情都記不住的原因了吧。

個别的瞬間和感受,是能夠穿越年齡的

不過有一些個别的瞬間和感受,基本上可以穿越年齡,比方說一個人幼時的很多記憶都沒有了,但是幼時經曆的一些感受、恐懼,卻能夠清晰地印在腦海中,揮之不去。

這就是原生家庭對一個孩子影響的基礎,因為孩子幼年時候的感受奠定了孩子人生的格調。

除此之外,上文中提到了邏輯性影響記憶力,也是一方面。

不管經曆多少事情,幼年時候感興趣的一些具有邏輯性的遊戲,都能清晰刻在腦海中。

對這些事物産生了認知以後,家長就可以正向引導孩子,盡量避免傷害孩子。

避免讓孩子産生不好的感受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這是老祖宗留下來的經驗,這句話背後講的就是恐懼感,帶給一個人的影響。

如果孩子很不幸,出生在一個沒有愛的原生家庭中,他每天感受到的是吵架打罵,聽到的是侮辱性的語言,家庭成員之間像仇人一樣,沒有一點溫暖,不能好好溝通。

這樣的孩子,内心的感受就是冰冷、無情、恐懼、害怕。

而這些感受會伴随着他一直成長起來。因為受這些情緒的影響,孩子大腦中的海馬體産生的神經元受到了影響,神經元的關聯受到影響,突觸修剪受到了影響。

那些讓他感到厭惡的感覺、想要遺忘的瞬間,都被完好地保留下來,并且會一直萦繞着他,影響着他的情緒和選擇,成為了他人生的基調。

這個孩子顯然是不幸的。

而那些生活在充滿愛的原生家庭的孩子,則會正常成長起來,他們的感受中充滿了歡聲笑語,神經元重新連接配接以後,留下的隻有歡樂,成長過程中的煩惱都被修剪掉了,是以這些孩子的童年是快樂的。

陪伴孩子做遊戲,會給孩子帶來積極的影響

想要讓孩子對幼時的記憶力多儲備一些,家長可以人為幹涉。

舉個例子,小時候讀過的詩歌,在多年之後,依然能夠張口就來,小時候做過的有意義的事情,或者是邏輯性比較高的事情,都能儲存在記憶裡。

我的記憶能夠延伸到7歲,之前的很多事情都記不得了,但是小時候媽媽拿着粉筆在地上寫字的情形還是印象深刻。

能夠讓我們印象深刻的,或者是痛苦的事情,或者是美好的事情。

孩子的成長隻有一次,家長一定不能錯過孩子的成長,多陪伴孩子,多給孩子提供一些愛的瞬間,帶給孩子積極的影響,孩子會記得兒時的美好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