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3岁之前的记忆为啥被“删除”了?了解背后的真相,对孩子有好处

文|家有小甜椒儿(原创不易,请勿抄袭,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你最早的记忆是几岁?

人和人的记忆是有区别的,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有的人记事早,有的人记事晚。

记忆力最好的人,记忆也不过就到3岁,3岁之后的事情,些许能够有一些简单的印象,但是3岁之前的事情,完全记不得了。

这不是个例,所有人都是如此。

孩子3岁之前的记忆是被“删除”了还是被遗忘了?

关于孩子为什么记不得3岁之前的事情,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记忆被彻底删除了,大脑中关于3岁之前的所有片段都已经不存在了,当然就记不得了。

还有一种说法是,我们对具有逻辑性的事物更容易记住,举个例子,一段文字和一段乱码放在一起,显然是文字的记忆力更持久,乱码的记忆力非常短暂。3岁之前缺少逻辑性,所以很难回忆起那个阶段发生的事情。

两种说法都有道理,或者是共同作用下的结果。

幼时记忆是如何被删除的?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大脑不断发育。

孩子成长的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孩子是不断学习、不断接触新事物和新知识的。

一个孩子在学习和记忆的过程中,大脑中的海马体不断产生新的神经元,与此同时不断剪短旧的神经连接,产生新的神经网络。

这就是记忆删除的过程。

当旧的神经连接被剪断之后,一些记忆就消失了。

所以说,记忆消失的根本触发点在于“新的神经元”的产生。

如果没有新的神经元产生,记忆就会变得持久。

为什么成年之后很多事情记忆深刻,幼年的时候很多事情都忘记了?

原因就在于幼年时候,大脑处在一个快速发育的阶段,据科学家分析,婴幼儿时期,大脑发育处在高峰期,孩子到3岁的时候,脑容量增长3倍,达到1000毫升,到7岁的时候,脑容量达到1300ml,基本上达到成年人的水平。

孩子的大脑的神经元快速发育,形成新的神经网络的同时,会删减旧的神经连接,这叫做“突触修剪”。

在突触修剪的过程中,很多记忆就被删除了。

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要经历两次大规模的突触修剪,一个阶段是3岁以后,一个阶段是青春期之后。

说到现在,你大概就能理解孩子幼时很多事情都记不住的原因了吧。

个别的瞬间和感受,是能够穿越年龄的

不过有一些个别的瞬间和感受,基本上可以穿越年龄,比方说一个人幼时的很多记忆都没有了,但是幼时经历的一些感受、恐惧,却能够清晰地印在脑海中,挥之不去。

这就是原生家庭对一个孩子影响的基础,因为孩子幼年时候的感受奠定了孩子人生的格调。

除此之外,上文中提到了逻辑性影响记忆力,也是一方面。

不管经历多少事情,幼年时候感兴趣的一些具有逻辑性的游戏,都能清晰刻在脑海中。

对这些事物产生了认知以后,家长就可以正向引导孩子,尽量避免伤害孩子。

避免让孩子产生不好的感受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经验,这句话背后讲的就是恐惧感,带给一个人的影响。

如果孩子很不幸,出生在一个没有爱的原生家庭中,他每天感受到的是吵架打骂,听到的是侮辱性的语言,家庭成员之间像仇人一样,没有一点温暖,不能好好沟通。

这样的孩子,内心的感受就是冰冷、无情、恐惧、害怕。

而这些感受会伴随着他一直成长起来。因为受这些情绪的影响,孩子大脑中的海马体产生的神经元受到了影响,神经元的关联受到影响,突触修剪受到了影响。

那些让他感到厌恶的感觉、想要遗忘的瞬间,都被完好地保留下来,并且会一直萦绕着他,影响着他的情绪和选择,成为了他人生的基调。

这个孩子显然是不幸的。

而那些生活在充满爱的原生家庭的孩子,则会正常成长起来,他们的感受中充满了欢声笑语,神经元重新连接以后,留下的只有欢乐,成长过程中的烦恼都被修剪掉了,所以这些孩子的童年是快乐的。

陪伴孩子做游戏,会给孩子带来积极的影响

想要让孩子对幼时的记忆力多储备一些,家长可以人为干涉。

举个例子,小时候读过的诗歌,在多年之后,依然能够张口就来,小时候做过的有意义的事情,或者是逻辑性比较高的事情,都能保存在记忆里。

我的记忆能够延伸到7岁,之前的很多事情都记不得了,但是小时候妈妈拿着粉笔在地上写字的情形还是印象深刻。

能够让我们印象深刻的,或者是痛苦的事情,或者是美好的事情。

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家长一定不能错过孩子的成长,多陪伴孩子,多给孩子提供一些爱的瞬间,带给孩子积极的影响,孩子会记得儿时的美好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