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教育部要求國小生學會煮飯!老母親有話說,6字血淚秘籍分享給你

“9月份中國小生要學煮飯、修家電等!”晚上刷到這條消息的時候,講真,作為一名國小生家長,百感交集,百般滋味在心頭。

就在今天,當我下班回到家,正在廚房忙碌的老公一臉鄙夷地對我說:“你就感謝我今天不加班吧,否則今晚就吃不上飯喽!”

作為老母親,心一驚,立馬又平複:“是不是這小子又忘了插電源?”

“拉倒吧!說出真相,你都不信,再創奇迹!”

原來,放學回家的兒子,一如既往燒了飯,可等老公回家一看:好家夥!米淘了,水放了,電插上了,但是,電鍋的蓋子大開着!!!

聽完,老母親瞬間一臉黑線。

這次教育部正式印發《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将勞動從原來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完全獨立出來, 并釋出《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标準(2022年版)》。

這個大動作一釋出,立馬蹿上熱搜,引起争議不斷。

有相當一部分人贊同這項規定:有必要,很有必要!

有不少父母很心虛:要求孩子煮飯、種菜、修家電……太難了吧?

也有提出質疑的:增加勞動實踐課可以,先減文化課再說

同時也有質疑聲:哪有不會做飯的人,不過一個字“懶”!

也指出具體實作途徑的:學校先開家務課程再說

當然,也引發了一波懷念與感慨:想當初……

更有一波暖娃早就是家務小能手,這些父母線上拉了一波仇恨

關于做家務的好處,諾媽昨天寫過一篇推文,論述了做家務與孩子學習成績、以及培養孩子責任感之間的關系。有興趣的家長,可以往前翻。

但是,今天這篇文章,諾媽想就真實情境下讓孩子學做家務,聊一聊父母要具備的心理素養,概括起來六個字:嘴甜,眼瞎、心大。

【一】嘴甜一點,孩子需要鼓勵

是的,你沒看錯,想讓孩子做家務,父母首先要嘴甜。

無數次實踐證明告訴我:父母給孩子的“彩虹屁”,是孩子投入家務的奮鬥動力!

比如提重物:

每次從超市回來,或者每次從媽媽家回來,總是大包小包。車子停在小區外,把重物提上樓,對細胳膊的老母親來說,是一件“極不情願”的事。這個時候,我通常會誇兒子:

“果然,你比媽媽厲害!”

“不錯,越來越有男子漢氣概了!”

有時候, 我的如意算盤會被老公打翻,他會慫恿兒子:“你媽媽就是偷懶,你分點東西給你媽拎呗!”

然而,這樣的挑撥一般在接下去的一頓誇贊後,會繼續起效果。

“兒子就是兒子,比老公貼心,媽媽最喜歡你了!”

就是這連串的“彩虹屁”,哄得兒子鉚足勁拎東西。

父母們,千萬不要小瞧了對孩子的認同和鼓勵,這些贊揚的話,在孩子耳中遠比我們想象得更重要。

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曾提出:人性最深刻的渴望,就是獲得他人的贊賞。

父母對孩子的稱贊,是在給孩子的生命加糖,孩子感覺甜絲絲的,自然會在父母與自我的雙重認同下,煥發出無窮的潛能,比如——做家務。

【二】眼要瞎,孩子需要包容

很多孩子學不會做家務,在某種程度上,是父母太過——苛刻!以成人的眼光評價孩子的勞動成果。

可想而知,孩子無法達到父母眼中的完美程度,父母不滿意而挑剔,孩子受則而失去做家務的信心和興趣。

遠的不說,就掰一掰小諾同學“燒飯”這件事。

燒飯先淘米,再放水,再蒸煮。這個流程很簡單,孩子爸教過小諾幾回,我們扪心自問,已經做到了手把手教導。

偶爾,我們在吃飯的時候,時不時牙齒會磕到小石子,老公調侃:“諾,我很懷疑你是不是淘過米。”

“我淘過米了呀!”孩子斬釘截鐵。

見狀,我安撫老公:“不過是一兩顆小石子,難免的,讓我淘米,也未必挑的出。”

就這樣,又過了一陣子。有一回,婆婆在放學之際來家給我們做飯。秉承光榮的“做飯”任務,兒子決不允許奶奶插手來燒飯,然而吃飯的時候,婆婆卻悠悠告訴我們:“這孩子,燒飯都不帶淘米的,直接加水就上鍋了,跟他說也不聽……”

我心裡咯噔了一下,和老公面面相觑,老公忍不住又手把手教了兒子一次“燒飯”流程。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事,又發生了。

沒過多久的晚飯上,當我打飯時,赫然發現,飯鍋裡各種“雜貨”:石子、雜草、碎發……扒拉了半天,整鍋都是。

無他,再次證明:孩子又一次忘記淘米!

之前的大米因為從超市采購,總體幹淨,孩子是不是淘米,也看不清;但這次,因為大米是公婆自家收割的,免不了有些雜質。

這一頓飯,一家人都是在挑挑揀揀中,勉強下咽的。

我跟老公沒有太數落孩子,兒子這一次也沒有争辯,承認是自己偷懶沒上心。

經過這一次,我不知道孩子是不是真的有了改進,但反正後來再也沒有吃到過他稍的“雜質米飯”。

舉這個例子,無他,隻想告訴各位家長:想要培養孩子做家務,家長眼裡要容得下沙!

相比玩耍,做家務是一件需要孩子花費精力卻沒有好感的事,孩子不上心,孩子做不好,這些狀況是常有的事。父母要容得下孩子的不完美,依然鼓勵孩子,才能讓“做家務”成為一件讓孩子感覺“習以為常”的事,孩子在熟能生巧中越做越好。

【三】心要大,孩子需要在犯錯中成長

“算了算了,還不如自己做來得更輕松!”

生活中,有為數不少的父母在“放手”讓孩子做家務中感到挫敗:既無法相信這麼簡單的事情,孩子竟然做不好;更埋怨,“放手”孩子做事,收拾殘局更麻煩。

在此,諾媽想告訴你的是:培養孩子做家務,父母一定要心大。

哪個孩子不是在犯錯中成長,包括我們自己也一樣。

好比小諾燒飯,已近一年,可十次裡面仍然有三次出問題:不是水放多了,就是水放少了,又或者忘了檢視電源接口是不是松動……但好歹,林林總總的小錯誤中,他總算學會了“燒飯”的技能,讓我和老公兩個社畜在下班之際還能吃上一口熱飯。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心急更無法培養孩子做家務技能。

好的養育,父母要放寬心,尊重孩子自然的成長節奏,讓孩子在錯誤不斷中自我總結,自我提升。

心大一點,慢一點,終有一天,你給孩子的信任,孩子會還你驚喜。

是以,在未來的日子裡,我和老公已經給小諾重設新的家務技能——教孩子學燒菜,希望未來,在離開我們的日子裡,孩子憑借自己的能力,能夠吃上熱乎乎的、健康的飯菜。

那麼,你呢?下一步打算培養孩子哪方面的家務技能,歡迎留言哦!

我是諾媽,專注親子成長研究,聊育兒幹貨,寫育兒錦囊,關注我,一起成長精進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