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何養娃越來越焦慮?兩位經濟學家告訴你答案

前幾天,我正在忙着寫文章,小助理進來說:“賢爸,快看看粉絲群”。

我以為有什麼大事,群裡媽媽在讨論:有一位媽媽想9900元給孩子報3天的記憶力訓練營,随後引發了一大波問題。

報記憶班,有沒有效果?

如何陪娃寫作業?該不該雞娃?

國文沒考100分,該焦慮嗎?

怎麼讓孩子改掉磨蹭習慣?

二胎争寵,親子難溝通等等。

特别是雞娃,陪寫個作業,就能逼“瘋”家長,媽媽們頭大得很。

想想看:童年寬松的父母,為什麼紛紛開始“雞娃”?是愛,還是不甘落後之心?

今天賢爸和大家讨論兩個問題:為什麼會有家長要不斷地雞娃?另一個問題:怎麼做,養娃才不焦慮。

先講第一個問題:為什麼要不斷地雞娃?

70/80後的媽媽,很懷念兒時放養時光。放學後和小夥伴一起玩遊戲,到天黑了由父母喊才回家。

可是,自己做父母後,為何這麼努力地雞娃,督促孩子做作業呢?

之前看了一本由兩位經濟學家寫的專著《愛,金錢和孩子》,就此專門進行研究。

▲ 法布裡奇奧·齊利博蒂和他的新書《愛、金錢和孩子:育兒經濟學》中文版

他們研究了美、英、德、意、瑞典、中國和日本等不同國家養育孩子的不同特點,得出背後的育兒經濟學。

當社會的收入差距越大,教育回報值越大時,人們越容易“雞娃”。

在國外,北歐芬蘭等國家福利多,就很佛系不雞娃;而中國,美國,日本等卻是用力推娃。

國内70/80後成長時屬于計劃經濟,社會收入差距不大,生活水準都差不多,成績好壞與未來差距也沒那麼明顯,是以雞娃很少。

到了現在,教育的回報值完全不同了!你對教育的投入越多,孩子未來收入會越多。

名校,學區房,都是差別階層的标志。特别是新中産家庭,在雞娃的路上,更焦慮。

電影『起跑線』有個邏輯:孩子上不了好幼稚園,就不能上好國小,就大機率上不了好中學,上不了好大學,就沒有好工作,好人生。

雞娃,不是你想不想的問題,而是你的經濟水準和社會教育回報決定的,是以你還需要不停地雞娃。

第二,大家都在雞娃,你該如何做呢?

常說讓孩子赢在起跑線,那什麼是孩子的起跑線呢?

其實,家長就是孩子的起跑線!一個懂得學習,也願意學習的家長,孩子也會更優秀。

元旦前的一個晚上,和賢媽聊天,她說:“老公,這些年我挺幸福的,沒有陪娃寫作業的苦惱,這大部分原因都是你教導有方,小賢的學習才沒讓我操過心,謝謝你啊”。

賢媽突如其來的表揚,讓我驚喜不已,恍如中獎一般!哈哈~~

其實,小賢不屬于天資聰穎的孩子,大多歸于一個良好習慣和學習規則的養成。

隻要家長們願意,不能說每一名孩子都能成為學霸,至少會在優秀的路上。

我之前說過:培養學霸孩子,一定是方法第二,習慣第一!學習秘訣從來都是公開的,而學習習慣是慢慢養成的。

是以,你需要自己建構一個養娃“百寶工具箱”——這裡不僅有更多育兒技巧,更需要有育兒心法。

具體怎麼說呢,養育一個優秀孩子,我們要明白關于是什麼(WHAT),還有為什麼(WHY),怎麼做(HoW)的知識。

在我看來,家長應該是孩子的『學習經紀人』,要會指導孩子的學習,幫孩子培養好習慣。

指導孩子,難道不是老師做的事嗎?你這樣想,真的錯了!假如你的孩子處于3-12歲,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必定是家長。

你可以說,之前的父母沒有指導我們,我們照樣成才!這是幸存者偏見,這樣成才的機率很低。

現在每個家庭主要是一個孩子,誰願意把孩子放養,讓孩子大機率不優秀呢。

而且,學校的班級授課制,必須有家庭教育的配合,以家庭教育為基礎。

為什麼這麼說呢?

第一,在學校裡,老師每天要面對一個班40-50人,有的學校人會更多。

老師主要在課堂上講知識,但知識之外的東西——興趣,習慣,方法,及其它能力,都需要家長來引導。

例如,讓孩子培養閱讀習慣,在課堂或學校裡很難做到。

作為家長,你需要為孩子選擇合适的書,讓孩子專心地看完,還要和孩子互動交流,加深了解。

第二,學校教育是制式化,按部就班的,很難個性化培養你的孩子,也不指望教育訓練機構的老師幫助你。

例如,學校老師會按規定布置作業,每一個孩子都必須完成。但你需要了解自己的孩子,最優化你的應對政策,做更好的安排。

我會指導自家小賢,晚上回家後,用精力最好的一小時做最重要的科目作業,有時學會偷點懶?每天選做2道數學拓展思維題,形成習慣。。。

又如,寫作文的痛點,你需要從小的時候就開始培養。

低年級時,讓孩子學會看圖說話;中、高年級,教他四方格寫作法, 5W3H法寫日記,思維導圖寫作法等等。

這些方法,都是書本、課堂裡都沒有的,老師很少教的;但作為家長,先要自己學會,再教給孩子。

第三,家長的視野,決定了孩子的成長。你還要明白在某個重要階段,給孩子提供什麼。

例如,小賢進入初一,馬上要就青春期了。這個階段,孩子成長更為迅速,身體,心理變化更大。

是以我為他準備了——男生版的『一小時看懂青春期』,裡面有很多不便講解的知識點,孩子可以自己讀。

孩子讀完,你再和他交流。這樣孩子每個成長關鍵點,都有你的“護航”和引導。

是以,讓孩子更優秀,先要做一個成長型的家長,不斷學習,讓育兒不再焦慮。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