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为何养娃越来越焦虑?两位经济学家告诉你答案

前几天,我正在忙着写文章,小助理进来说:“贤爸,快看看粉丝群”。

我以为有什么大事,群里妈妈在讨论:有一位妈妈想9900元给孩子报3天的记忆力训练营,随后引发了一大波问题。

报记忆班,有没有效果?

如何陪娃写作业?该不该鸡娃?

语文没考100分,该焦虑吗?

怎么让孩子改掉磨蹭习惯?

二胎争宠,亲子难沟通等等。

特别是鸡娃,陪写个作业,就能逼“疯”家长,妈妈们头大得很。

想想看:童年宽松的父母,为什么纷纷开始“鸡娃”?是爱,还是不甘落后之心?

今天贤爸和大家讨论两个问题:为什么会有家长要不断地鸡娃?另一个问题:怎么做,养娃才不焦虑。

先讲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不断地鸡娃?

70/80后的妈妈,很怀念儿时放养时光。放学后和小伙伴一起玩游戏,到天黑了由父母喊才回家。

可是,自己做父母后,为何这么努力地鸡娃,督促孩子做作业呢?

之前看了一本由两位经济学家写的专著《爱,金钱和孩子》,就此专门进行研究。

▲ 法布里奇奥·齐利博蒂和他的新书《爱、金钱和孩子:育儿经济学》中文版

他们研究了美、英、德、意、瑞典、中国和日本等不同国家养育孩子的不同特点,得出背后的育儿经济学。

当社会的收入差距越大,教育回报值越大时,人们越容易“鸡娃”。

在国外,北欧芬兰等国家福利多,就很佛系不鸡娃;而中国,美国,日本等却是用力推娃。

国内70/80后成长时属于计划经济,社会收入差距不大,生活水平都差不多,成绩好坏与未来差距也没那么明显,所以鸡娃很少。

到了现在,教育的回报值完全不同了!你对教育的投入越多,孩子未来收入会越多。

名校,学区房,都是区别阶层的标志。特别是新中产家庭,在鸡娃的路上,更焦虑。

电影『起跑线』有个逻辑:孩子上不了好幼儿园,就不能上好小学,就大概率上不了好中学,上不了好大学,就没有好工作,好人生。

鸡娃,不是你想不想的问题,而是你的经济水平和社会教育回报决定的,所以你还需要不停地鸡娃。

第二,大家都在鸡娃,你该如何做呢?

常说让孩子赢在起跑线,那什么是孩子的起跑线呢?

其实,家长就是孩子的起跑线!一个懂得学习,也愿意学习的家长,孩子也会更优秀。

元旦前的一个晚上,和贤妈聊天,她说:“老公,这些年我挺幸福的,没有陪娃写作业的苦恼,这大部分原因都是你教导有方,小贤的学习才没让我操过心,谢谢你啊”。

贤妈突如其来的表扬,让我惊喜不已,恍如中奖一般!哈哈~~

其实,小贤不属于天资聪颖的孩子,大多归于一个良好习惯和学习规则的养成。

只要家长们愿意,不能说每一名孩子都能成为学霸,至少会在优秀的路上。

我之前说过:培养学霸孩子,一定是方法第二,习惯第一!学习秘诀从来都是公开的,而学习习惯是慢慢养成的。

所以,你需要自己构建一个养娃“百宝工具箱”——这里不仅有更多育儿技巧,更需要有育儿心法。

具体怎么说呢,养育一个优秀孩子,我们要明白关于是什么(WHAT),还有为什么(WHY),怎么做(HoW)的知识。

在我看来,家长应该是孩子的『学习经纪人』,要会指导孩子的学习,帮孩子培养好习惯。

指导孩子,难道不是老师做的事吗?你这样想,真的错了!假如你的孩子处于3-12岁,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必定是家长。

你可以说,之前的父母没有指导我们,我们照样成才!这是幸存者偏见,这样成才的概率很低。

现在每个家庭主要是一个孩子,谁愿意把孩子放养,让孩子大概率不优秀呢。

而且,学校的班级授课制,必须有家庭教育的配合,以家庭教育为基础。

为什么这么说呢?

第一,在学校里,老师每天要面对一个班40-50人,有的学校人会更多。

老师主要在课堂上讲知识,但知识之外的东西——兴趣,习惯,方法,及其它能力,都需要家长来引导。

例如,让孩子培养阅读习惯,在课堂或学校里很难做到。

作为家长,你需要为孩子选择合适的书,让孩子专心地看完,还要和孩子互动交流,加深理解。

第二,学校教育是制式化,按部就班的,很难个性化培养你的孩子,也不指望培训机构的老师帮助你。

例如,学校老师会按规定布置作业,每一个孩子都必须完成。但你需要了解自己的孩子,最优化你的应对策略,做更好的安排。

我会指导自家小贤,晚上回家后,用精力最好的一小时做最重要的科目作业,有时学会偷点懒?每天选做2道数学拓展思维题,形成习惯。。。

又如,写作文的痛点,你需要从小的时候就开始培养。

低年级时,让孩子学会看图说话;中、高年级,教他四方格写作法, 5W3H法写日记,思维导图写作法等等。

这些方法,都是书本、课堂里都没有的,老师很少教的;但作为家长,先要自己学会,再教给孩子。

第三,家长的视野,决定了孩子的成长。你还要明白在某个重要阶段,给孩子提供什么。

例如,小贤进入初一,马上要就青春期了。这个阶段,孩子成长更为迅速,身体,心理变化更大。

所以我为他准备了——男生版的『一小时看懂青春期』,里面有很多不便讲解的知识点,孩子可以自己读。

孩子读完,你再和他交流。这样孩子每个成长关键点,都有你的“护航”和引导。

所以,让孩子更优秀,先要做一个成长型的家长,不断学习,让育儿不再焦虑。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