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馬斯克頻繁互動、公開指出要改變現有汽車生産節拍、打造對标 Giga Factory 的 Trinity 工廠……
在一衆高舉戰略轉型的傳統車企中,大衆集團 CEO 迪斯算是個激進派,而他帶領的大衆可以說是傳統車企中應對電動化、數字化轉型最為激進的一家。
2021 年大衆汽車釋出了面向 2030 年的 NEW AUTO 戰略,提出了面向未來的 SSP 平台+CARIAD 軟體平台+電動化平台的三大平台。對于造車根基深厚的大衆來說,如果說整車硬體能力和三電能力還有所積累,那軟體無疑是大衆目前最亟需補齊的一部分,CARIAD也自然成了大衆戰略轉型最重要的一塊拼圖。
從 2020 年大衆汽車軟體事業部 Car.Software Organisation 正式成立,到 2022 年初迪斯親自負責軟體部門 CARIAD,再到 4 月 28 日 CARIAD 中國子公司成立,CARIAD 可以說在一路跑步前進,加速補齊軟體這個重要環節。
新時代的來臨,總會伴随着一些新的「金玉良言」,在智能汽車時代這個「金玉良言」可能就是「軟體定義汽車」。智能化讓汽車成了四個輪子上的機器人,軟體成了打造汽車差異化的關鍵。這樣來看,掌握了軟體,是不是也就掌握了汽車的「定義權」呢?
當軟體走上大衆的核心舞台
4 月 28 日,CARIAD 中國成立,成為了大衆集團的 CARIAD 軟體公司在歐洲之外的第一個子公司。這件事的兩個主角,一個是軟體,一個則是中國市場。
過去的一百年裡,汽車領域一貫是機械與硬體的天下。當軟體、算法、人工智能逐漸将智能汽車包圍,軟體逐漸走上了汽車的核心舞台。對于大衆來說,這一方面是需求的轉變,另一方面則是商業模式的轉變。此前 NEW AUTO 戰略釋出會上,大衆宣布軟體與燃油車、電動車并列成為公司最主要的現金流來源,甚至到 2030 年,軟體這個後起之秀将超越另外兩部分,成為最重要的現金支柱。
為此,CARIAD 将大衆集團旗下數個軟體部門的開發人員、工程師和設計師整合到一起為一個共同的目标工作,他們将緻力于開發一個統一的軟體平台和技術堆棧,讓大衆、奧迪、保時捷等這些深受市場喜愛的汽車品牌始終能夠以新鮮的數字型驗吸引客戶。
目前,CARIAD 在全球擁有 5000 名左右由軟體開發人員、工程師和設計師組成的團隊,他們的使命是将大衆集團轉變為一家真正的軟體驅動的汽車公司。CARIAD 的目标是到 2025 年将内部開發軟體的比例提高至 60%。
整合後,CARIAD 将在 2025 年研發出軟體平台和新一代端到端電子架構軟體堆棧 2.0,負責電動平台 MEB 的軟體更新和車載作業系統 VW.OS,以及 L4 級自動駕駛技術。CARIAD 中國子公司也将與歐洲總部共同開發一個适用于集團旗下所有品牌的、統一且可擴充的軟體平台,以滿足不同市場的特定需求。
人們常常認為,對于傳統車企來說,硬體是看家本領,軟體則是薄弱環節。但是對于汽車這樣一個高度內建化和标準化的工業品來說,軟硬體可以說是「焦不離孟,孟不離焦」。就像我們無法将手機軟體照搬上車一樣,汽車軟體也無法獨立于硬體單獨存在。是以,如何将軟硬體結合,穩定、可靠地在硬體基礎上最大地釋放軟體能力就至關重要。
對此,CARIAD 也不排除通過合作的方式提升自己的軟體能力。例如,CARIAD 與微軟合作建立了大衆汽車雲,并正在合作開發一個自動駕駛平台,為繁雜的自動駕駛功能提供開發架構。就在 CARIAD 中國亮相一周後,CARIAD 宣布将與高通聯手,選擇高通為 CARIAD 軟體平台提供系統級晶片(SoC),旨在實作輔助駕駛和最高達 L4 級别的自動駕駛功能。這種緊密合作的關系,也讓 CARIAD 可以在硬體基礎上實作量身定制。
當中國成為智能汽車的角鬥場
從高通晶片到雷射雷達,從短視訊上車到車内 KTV,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中國市場已經成了智能汽車最重要的角鬥場,智能化創新産品首秀的集合地。水漲船高,中國本土對于創新能力和适應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往一款功能在國外上線、在國内本土化的模式,顯然無法滿足中國消費者的需求,在中國設立軟體研發中心,将軟體人才整合,能夠針對中國消費者的需求和功能,在産品雛形期就與總部共同合作開發,縮短産品上市時間,也能更貼合國内使用者的需求。
這種模式能縮短多少時間呢?「 把産品規劃時間縮短一半。」中國子公司首席技術官孫偉博士這樣形容 CARIAD 中國成立後的效率。當智能汽車進入跑步前進的時代,這種快速響應的能力也讓車企的體系化和靈活性不再是無法兼顧的沖突體。
對于一家軟體公司來說,軟體人才無疑是研發實力的直接展現。目前,CARIAD 在中國共有 600 多名員工,預計于 2023 年底前實作人數翻番,其中 90%以上将是本土軟體人才。與此同時,CARIAD 正在北京、上海、成都和合肥組建研發力量,逐漸建構一個全國分布式研發網絡。在招兵買馬的同時,CARIAD 中國将在 2025 年完成三大平台的研發任務:
距離我們最近的是量産型軟體平台 MEB,中國團隊将主導中國 ID. 家族的 OTA,預計今年下半年推出首次更新。
同時,應用于奧迪、保時捷高端型軟體平台 PPE,将支撐基于安卓開源系統的先進資訊娛樂系統以及進階駕駛輔助系統,中國團隊正主導開發這兩大系統的中國特定應用;到 2025 年,大衆還将推出适用于旗下全部品牌的統一軟體平台,可以支撐大衆自主研發的作業系統 VW.OS。
最後
在 CARIAD 中國釋出會上,我們看到了中國團隊自主研發的一款軟體——「彩虹編曲家(Rainbow Composer)」:使用者進入車内時,車内所有數字化元素會根據使用者的衣服進行智能搭配,例如調節中控屏的桌面主題、氛圍燈顔色、問候語、音樂元素等等,讓座艙成為使用者「OOTD(Outfit of the Day)」的一部分。
聽起來這像一個以衣服為開啟指令的 SOA 功能,與自動切換手機主題異曲同工,似乎隻是增加了一點點座艙的可玩性。但是「彩虹編曲家」功能實作的背後,是對于細顆粒度、松耦合的汽車服務架構的需求,它需要将軟體最小單元子產品化,才能夠既互不幹涉地獨立調用,又能在各子系統中互相相容。這為進一步打造出不同的座艙場景和功能提供了可實作的底層架構和想象空間。
用軟體為汽車打造出更多想象空間,這可能就是智能汽車的「定義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