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上海托幼

疫情之下,又将開啟一段難忘的“宅”家親子時光。
《上海托幼》編輯部聯手上海市教育學會幼教專業委員會的專家,特别策劃“在家一起‘玩’”專題,從愛健康、做運動、玩遊戲、樂成長四個方面,精心彙編一系列富有教育意義、生動有趣的親子活動素材,讓家長在有效的親子互動中了解幼稚園課程,掌握科學育兒的理念與方法,在陪伴孩子成長中擁有育兒智慧和能力。
愛健康
拉便便是孩子每天都會經曆的生活環節,它與身體健康有密不可分的關系。是以,讓孩子了解拉便便的重要性,以及養成每天排便的好習慣是重要的健康常識。
拉便便
●材料:筆和紙
●做法:
1.聊一聊:拉便便的重要性
(1)為什麼要拉便便?
便便是由食物殘渣等組成,是身體裡産生的“垃圾堆”,是以每天一定要定時排便。
(2)什麼時候拉便便?
最好在每天早晨拉便便,不過,每天固定時間拉便便也是可以的。
2.看一看:各種便便
3.聽一聽:拉便便的好方法
觀看視訊《拉便便的好方法》
4.畫一畫:制作“便便”打卡表
和爸爸媽媽一起制作“便便”打卡表,記錄自己每天的排便情況,養成每天和便便“見面”的好習慣。
★提 示
1.自我照料:家長可以提醒孩子,觀察并留意自己便便的形态,讓孩子有自主關心身體狀況的意識。
2.親子打卡:可以和孩子一起進行“便便”打卡活動,記錄每天排便的時間和情況,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
作者:徐彙區宛南實驗幼稚園 陳迤悅
做運動
居家運動可以多一點創意,比如隻要用一條床單,就可以和孩子一起玩有趣的運動遊戲,在家也能“嗨”起來。
擰麻花
●材料準備 :床單
●玩法:
1.親子合作将床單多次對折,直至不能折疊為止。
2.利用手腕和手臂的力量,兩人向同一方向擰床單(同時向左或向右),将床單擰成麻花狀。
3.擰不動時,停10秒,然後向反方向再擰一次。
觀看視訊《擰麻花》
★提 示
1.活動能增強孩子的手腕和手臂力量。
2.可以和孩子一邊念兒歌一邊擰床單,增加活動的趣味性。
附兒歌:
擰麻花,擰麻花,
擰好麻花炸一炸。
炸一下,炸兩下,
三下,四下,五六下,
麻花麻花炸好了,
送給我的好爸爸(媽媽)。
作者:闵行區莘莊幼稚園 潘 冬
照片提供:潘锴文
玩遊戲
和祖輩一起玩他們小時候的遊戲,讓孩子在感受傳統文化的同時,提高規則意識和語言表達能力,并培養與祖輩的感情。
丢手絹
●價值:
閱讀《丢手絹》,不僅可以讓孩子了解一些傳統遊戲的玩法,還可以培養祖孫之間的感情。鼓勵孩子表述“丢手絹”的遊戲規則,可以進一步提升孩子的規則意識,對積累說明性語言、提升表達能力有積極意義。
觀看視訊《丢手絹》
★提 示
1.家人一起玩“丢手絹”遊戲,在遊戲中學習遵守規則,鍛煉動作的靈活性,體驗唱遊的樂趣,并鼓勵孩子大膽自信地表演節目。
2.傳統的民間遊戲玩法簡單、趣味性強、材料簡便。祖輩們可以邊介紹他們小時候玩過的民間傳統遊戲,邊帶着孩子一起玩一玩、樂一樂。
向上滑動閱覽
遊戲1:手絹變老鼠
準備一塊幹淨的手絹,用卷、折、疊、打結等方法,将手絹變成一隻小老鼠,然後親子共玩“小老鼠跳跳跳”“小老鼠躲貓貓”等遊戲。
觀看視訊《手絹變老鼠》
遊戲2:猜猜怎麼玩
觀察圖檔,鼓勵孩子根據畫面大膽猜測遊戲玩法。家長可以向孩子介紹遊戲名稱,一起準備遊戲材料,一起根據圖示玩民間遊戲,感受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小時候的遊戲樂趣。
作者:黃浦區南京東路幼稚園 陳佳昕
找愛心
●價值:
和祖輩一起制作愛心折紙,将傳統的民間童謠融入遊戲中,通過藏藏、猜猜、找找、說說鼓勵孩子表達對家人的感謝,體驗與家人一起遊戲的快樂。
觀看視訊《找愛心》
★提 示
1.制作愛心時,可與孩子讨論對稱折紙法,放手讓孩子畫畫、剪剪、折折。
2.在玩“猜猜愛心在哪隻手”時,可讓3~4歲的孩子邊指認邊說“在這隻手”或“在那隻手”;引導5~6歲的孩子仔細觀察和辨認,直接說出“在你的左手”或“在你的右手”,讓孩子從客體方位正确區分左右。
3.當孩子猜對、找到愛心後,可追問孩子“愛心送給家裡的誰”,讓孩子說說“奉獻愛心”的理由。可以鼓勵孩子盡可能說出不同的理由,引導孩子發現家人陪伴中的辛勞和關愛,激發和培養孩子的感恩之情。
視訊提供:靜安區南西幼稚園 吳 易
作者:靜安區南西幼稚園 韓曉岑
樂成長
網際網路的出現使學習資源變得多元且唾手可得,讓孩子在家也能感受世界的奇妙與知識的廣博。可鼓勵和引導孩子借助優質的學習平台進行學習,并做簡單記錄,積極與家人、同伴、老師等交流分享,在豐富孩子經驗與認知的同時,感受網際網路給生活帶來的便捷和有趣,并獲得适應未來社會的能力。
“雲”遊博物館
●材料:IPAD、紙、筆、便利貼等
●玩法:
1.雲端初探:打開孩子感興趣的某一博物館APP,進入“虛拟展廳”,開始線上博物館之旅。家長輔助孩子操作常用功能,例如“左右劃動”選擇不同展區、全景功能、放大縮小展品圖檔等。
(圖檔摘自:“微故宮“公衆号和上海博物館導覽)
2.語音聽賞:挑選一個孩子感興趣的展品,利用語音導覽欣賞展品。
(1)可以引導孩子關注其中隐藏的資訊,并記錄在便利貼上。
(2)聽賞前可設定幾個小問題,如“你聽到了什麼”“這個花瓶共由幾層組成”等,問題由開放到聚焦,讓孩子能更有目的、更專注地欣賞展品。
3.講解體驗:從模仿到創造,可讓孩子變身“小小講解員”,借助IPAD介紹自己喜歡的展品,并配以合适的背景音樂。
4.計劃參觀:體驗了雲端的精彩,孩子一定很期盼去博物館實地參觀。可先畫好參觀路線圖,标注最想看的展品等,為以後實地參觀做好詳細準備。
★提 示
1.豐富的線上資源為孩子們打開了學習的新世界,推薦“上海博物館”“故宮展覽”等APP,還可關注各博物館官方微信公衆号。
2.記錄和講述,尤其要将聽賞的經驗轉化為自己的連貫性語言進行表達,對孩子來說有很大的挑戰,家長可适當示範,積極鼓勵,引導孩子在嘗試中獲得成功。
3.可與孩子一起找找和博物館相關的繪本,了解展品背後的故事,感受藝術的多樣性。
4.孩子觀看IPAD的時間不宜太長,每次在15~20分鐘内,勞逸結合,保護視力。
5.可與祖輩一起“雲遊”,分享祖輩獨特經驗,共同體驗現代技術帶來的便捷與快樂。
作者:徐彙區烏魯木齊南路幼稚園 金 巾
編輯:季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