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在家一起“玩” | 拧麻花、丢手绢、“云”游博物馆......在家也能“嗨”起来

来源:上海托幼

在家一起“玩” | 拧麻花、丢手绢、“云”游博物馆......在家也能“嗨”起来

疫情之下,又将开启一段难忘的“宅”家亲子时光。

《上海托幼》编辑部联手上海市教育学会幼教专业委员会的专家,特别策划“在家一起‘玩’”专题,从爱健康、做运动、玩游戏、乐成长四个方面,精心汇编一系列富有教育意义、生动有趣的亲子活动素材,让家长在有效的亲子互动中了解幼儿园课程,掌握科学育儿的理念与方法,在陪伴孩子成长中拥有育儿智慧和能力。

爱健康

拉便便是孩子每天都会经历的生活环节,它与身体健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让孩子了解拉便便的重要性,以及养成每天排便的好习惯是重要的健康常识。

拉便便

●材料:笔和纸

●做法:

1.聊一聊:拉便便的重要性

(1)为什么要拉便便?

便便是由食物残渣等组成,是身体里产生的“垃圾堆”,所以每天一定要定时排便。

(2)什么时候拉便便?

在家一起“玩” | 拧麻花、丢手绢、“云”游博物馆......在家也能“嗨”起来

最好在每天早晨拉便便,不过,每天固定时间拉便便也是可以的。

2.看一看:各种便便

在家一起“玩” | 拧麻花、丢手绢、“云”游博物馆......在家也能“嗨”起来
在家一起“玩” | 拧麻花、丢手绢、“云”游博物馆......在家也能“嗨”起来
在家一起“玩” | 拧麻花、丢手绢、“云”游博物馆......在家也能“嗨”起来

3.听一听:拉便便的好方法

观看视频《拉便便的好方法》

4.画一画:制作“便便”打卡表

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便便”打卡表,记录自己每天的排便情况,养成每天和便便“见面”的好习惯。

在家一起“玩” | 拧麻花、丢手绢、“云”游博物馆......在家也能“嗨”起来
在家一起“玩” | 拧麻花、丢手绢、“云”游博物馆......在家也能“嗨”起来

★提 示

1.自我照料:家长可以提醒孩子,观察并留意自己便便的形态,让孩子有自主关心身体状况的意识。

2.亲子打卡:可以和孩子一起进行“便便”打卡活动,记录每天排便的时间和情况,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作者:徐汇区宛南实验幼儿园 陈迤悦

做运动

居家运动可以多一点创意,比如只要用一条床单,就可以和孩子一起玩有趣的运动游戏,在家也能“嗨”起来。

拧麻花

●材料准备 :床单

●玩法:

1.亲子合作将床单多次对折,直至不能折叠为止。

在家一起“玩” | 拧麻花、丢手绢、“云”游博物馆......在家也能“嗨”起来
在家一起“玩” | 拧麻花、丢手绢、“云”游博物馆......在家也能“嗨”起来

2.利用手腕和手臂的力量,两人向同一方向拧床单(同时向左或向右),将床单拧成麻花状。

在家一起“玩” | 拧麻花、丢手绢、“云”游博物馆......在家也能“嗨”起来

3.拧不动时,停10秒,然后向反方向再拧一次。

观看视频《拧麻花》

★提 示

1.活动能增强孩子的手腕和手臂力量。

2.可以和孩子一边念儿歌一边拧床单,增加活动的趣味性。

附儿歌:

拧麻花,拧麻花,

拧好麻花炸一炸。

炸一下,炸两下,

三下,四下,五六下,

麻花麻花炸好了,

送给我的好爸爸(妈妈)。

作者:闵行区莘庄幼儿园 潘 冬

照片提供:潘锴文

玩游戏

和祖辈一起玩他们小时候的游戏,让孩子在感受传统文化的同时,提高规则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并培养与祖辈的感情。

丢手绢

●价值:

阅读《丢手绢》,不仅可以让孩子了解一些传统游戏的玩法,还可以培养祖孙之间的感情。鼓励孩子表述“丢手绢”的游戏规则,可以进一步提升孩子的规则意识,对积累说明性语言、提升表达能力有积极意义。

观看视频《丢手绢》

★提 示

1.家人一起玩“丢手绢”游戏,在游戏中学习遵守规则,锻炼动作的灵活性,体验唱游的乐趣,并鼓励孩子大胆自信地表演节目。

2.传统的民间游戏玩法简单、趣味性强、材料简便。祖辈们可以边介绍他们小时候玩过的民间传统游戏,边带着孩子一起玩一玩、乐一乐。

向上滑动阅览

游戏1:手绢变老鼠

准备一块干净的手绢,用卷、折、叠、打结等方法,将手绢变成一只小老鼠,然后亲子共玩“小老鼠跳跳跳”“小老鼠躲猫猫”等游戏。

观看视频《手绢变老鼠》

游戏2:猜猜怎么玩

观察图片,鼓励孩子根据画面大胆猜测游戏玩法。家长可以向孩子介绍游戏名称,一起准备游戏材料,一起根据图示玩民间游戏,感受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小时候的游戏乐趣。

在家一起“玩” | 拧麻花、丢手绢、“云”游博物馆......在家也能“嗨”起来
在家一起“玩” | 拧麻花、丢手绢、“云”游博物馆......在家也能“嗨”起来
在家一起“玩” | 拧麻花、丢手绢、“云”游博物馆......在家也能“嗨”起来
在家一起“玩” | 拧麻花、丢手绢、“云”游博物馆......在家也能“嗨”起来
在家一起“玩” | 拧麻花、丢手绢、“云”游博物馆......在家也能“嗨”起来
在家一起“玩” | 拧麻花、丢手绢、“云”游博物馆......在家也能“嗨”起来
在家一起“玩” | 拧麻花、丢手绢、“云”游博物馆......在家也能“嗨”起来
在家一起“玩” | 拧麻花、丢手绢、“云”游博物馆......在家也能“嗨”起来

作者:黄浦区南京东路幼儿园 陈佳昕

找爱心

●价值:

和祖辈一起制作爱心折纸,将传统的民间童谣融入游戏中,通过藏藏、猜猜、找找、说说鼓励孩子表达对家人的感谢,体验与家人一起游戏的快乐。

观看视频《找爱心》

★提 示

1.制作爱心时,可与孩子讨论对称折纸法,放手让孩子画画、剪剪、折折。

2.在玩“猜猜爱心在哪只手”时,可让3~4岁的孩子边指认边说“在这只手”或“在那只手”;引导5~6岁的孩子仔细观察和辨认,直接说出“在你的左手”或“在你的右手”,让孩子从客体方位正确区分左右。

3.当孩子猜对、找到爱心后,可追问孩子“爱心送给家里的谁”,让孩子说说“奉献爱心”的理由。可以鼓励孩子尽可能说出不同的理由,引导孩子发现家人陪伴中的辛劳和关爱,激发和培养孩子的感恩之情。

视频提供:静安区南西幼儿园 吴 易

作者:静安区南西幼儿园 韩晓岑

乐成长

互联网的出现使学习资源变得多元且唾手可得,让孩子在家也能感受世界的奇妙与知识的广博。可鼓励和引导孩子借助优质的学习平台进行学习,并做简单记录,积极与家人、同伴、老师等交流分享,在丰富孩子经验与认知的同时,感受互联网给生活带来的便捷和有趣,并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

“云”游博物馆

●材料:IPAD、纸、笔、便利贴等

●玩法:

1.云端初探:打开孩子感兴趣的某一博物馆APP,进入“虚拟展厅”,开始线上博物馆之旅。家长辅助孩子操作常用功能,例如“左右划动”选择不同展区、全景功能、放大缩小展品图片等。

在家一起“玩” | 拧麻花、丢手绢、“云”游博物馆......在家也能“嗨”起来
在家一起“玩” | 拧麻花、丢手绢、“云”游博物馆......在家也能“嗨”起来
在家一起“玩” | 拧麻花、丢手绢、“云”游博物馆......在家也能“嗨”起来

(图片摘自:“微故宫“公众号和上海博物馆导览)

在家一起“玩” | 拧麻花、丢手绢、“云”游博物馆......在家也能“嗨”起来

2.语音听赏:挑选一个孩子感兴趣的展品,利用语音导览欣赏展品。

(1)可以引导孩子关注其中隐藏的信息,并记录在便利贴上。

(2)听赏前可设置几个小问题,如“你听到了什么”“这个花瓶共由几层组成”等,问题由开放到聚焦,让孩子能更有目的、更专注地欣赏展品。

在家一起“玩” | 拧麻花、丢手绢、“云”游博物馆......在家也能“嗨”起来
在家一起“玩” | 拧麻花、丢手绢、“云”游博物馆......在家也能“嗨”起来
在家一起“玩” | 拧麻花、丢手绢、“云”游博物馆......在家也能“嗨”起来

3.讲解体验:从模仿到创造,可让孩子变身“小小讲解员”,借助IPAD介绍自己喜欢的展品,并配以合适的背景音乐。

4.计划参观:体验了云端的精彩,孩子一定很期盼去博物馆实地参观。可先画好参观路线图,标注最想看的展品等,为以后实地参观做好详细准备。

在家一起“玩” | 拧麻花、丢手绢、“云”游博物馆......在家也能“嗨”起来

★提 示

1.丰富的线上资源为孩子们打开了学习的新世界,推荐“上海博物馆”“故宫展览”等APP,还可关注各博物馆官方微信公众号。

2.记录和讲述,尤其要将听赏的经验转化为自己的连贯性语言进行表达,对孩子来说有很大的挑战,家长可适当示范,积极鼓励,引导孩子在尝试中获得成功。

3.可与孩子一起找找和博物馆相关的绘本,了解展品背后的故事,感受艺术的多样性。

4.孩子观看IPAD的时间不宜太长,每次在15~20分钟内,劳逸结合,保护视力。

5.可与祖辈一起“云游”,分享祖辈独特经验,共同体验现代技术带来的便捷与快乐。

作者:徐汇区乌鲁木齐南路幼儿园 金 巾

编辑:季昕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