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家境一般的,請别經常帶小孩旅遊!增長見識?你想多了

經常會聽到身邊很多家長說每年都會省下自己的年假,等孩子放假了就和孩子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這樣不僅可以有時間陪着孩子,還能讓他們在旅途中增長見識。隻要是對孩子好,無論家裡經濟條件怎樣,大部分家長都是願意的多付出的。

看看小區裡其他的孩子,一起玩的時候就會說自己去過哪裡哪裡,我也不禁為妞妞感到擔憂,孩子現在的活動範圍就在我們市裡面,再遠一點就是回鄉下老家,和其他的孩子相比,簡直就是個土包子,别人都出去旅遊了,我們要是不出去長長見識,已經輸在起跑線上了。

焦慮的情緒常常是從攀比開始的,不想孩子落後太多,我決定在暑假帶着孩子一起出去,正好爸爸還有年假,我們就商量去了雲南,看一下洱海,見識一下大理的風花雪月。

家境一般的,請别經常帶小孩旅遊!增長見識?你想多了

大理古城,夜晚還是很熱鬧,孩子沒有半點興趣,跟他說點曆史和文化,也聽不懂,從頭到尾,這小家夥就對玩具店有點興趣,一趟下來花了幾千塊錢,說好的帶孩子長見識呢?

旅遊隻是緩解家長的焦慮

想一想,學齡前的孩子有沒有主動提出要出去旅遊,去長見識?大部分是因為我們認為對孩子們有必要,或者其他的孩子都去了,我們就跟着去了。

在我們的眼中,那是精彩絕倫的奇觀,令人歎為觀止的雕刻,秀色可餐的美景,在孩子的眼中,未必會感受到其中的美妙。心理學家皮亞傑相信,2-7歲的孩子處于自我中心階段,認為自己是宇宙的中心,所有的事物都因為和自己有關聯而存在,是以孩子是從自身出發看待世界的。在他們這個年紀,是無法了解的:那些古迹、人文,與我有何關系?

所謂的長見識、見世面,不過是為了減輕父母們的焦慮罷了。如果家長們無視兒童的身體和心理發展特征,堅持自己的想法,那麼他們必然會身心疲憊,失望而歸。

不要盲目地帶着孩子到處旅遊,而要從他們的興趣開始,讓他們自己喜歡的事情。

家境一般的,請别經常帶小孩旅遊!增長見識?你想多了

家境一般的家庭,别過多帶孩子去旅遊

每一次出行,機票、食宿、禮物都是一大筆開銷,但這并不能給孩子帶來足夠的見識,也不能達到父母們的期望,反而會給他們帶來不好的影響。舉個例子,家長們會認為,“我省吃儉用,帶你去哪裡哪裡,你就是這樣……”,孩子們也會認為,父母對自己的“投資”,是一種非常功利的行為。

是以,對于家境普通的家庭來說,不建議過多的旅遊,因為孩子最感興趣的是哪裡好玩,旅遊僅僅是讓他們“從家門口的遊樂場,到很遠地方的遊樂場”。家長們覺得,花了錢就一定要讓孩子看到一些東西,學到一些東西,對孩子真的太難了。

如果是有錢人家,那就沒問題了。也許家長從國内跑到國外,花費幾萬元,就是想讓自己的孩子見識一下國外的馬路牙子,根本不在乎那點錢。這個問題,不在我們的考慮範圍之内。

家境一般的,請别經常帶小孩旅遊!增長見識?你想多了

真正的旅遊,是在孩子“想去”的時候去

一灘清水、一捧枯葉、一根樹枝、一條蟲子,玩上半天,不需要旅遊,不需要遊山玩水,隻要有一個可以自由玩耍的地方,讓孩子開闊眼界,豐富自己的認知!

一位上國小的外甥女,在讀完《望天門山》後,就特别想見識一下天門山的壯麗,家長便抽空帶她張家界,一路上不僅認真地觀察、對照,回家後更是以個人的角度,撰寫了數百字的遊記。

是以,隻有在自己“想去”的情況下,孩子們才能真切地體會和享受,将自己的所見所聞與親身體驗相融合,充實内心,充實心靈,這就是旅遊的真正目的。

讓孩子做孩子,帶着兒童書籍到處旅行

參考外甥女的經曆,我開始和孩子一起用圖畫書來“旅行”,不用出門,也可以看見外面的世界。每天晚上,孩子都會問我:“媽媽,我們今天要到哪個城市旅遊?”

我們從倫敦的塔橋,到羅馬梵蒂岡,巴黎聖母院,紐約的自由女神像,悉尼的歌劇院,意大利的美食,香港的小吃,這些都是以漫畫的方式,講述着世界著名的文化、建築、飲食、娛樂等等。

孩子們明白了:這個世界真的很大,有許多不同于我們居住的城市的地方,他們吃的、穿的、住的、玩的都不同。這些差異激發了兒童的好奇心,激發了他們對這個世界的愛與想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