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你們碰到的問題我也碰到了:當阿姨總是對孩子說“男子漢不許哭”……

一、

我一直都和大家說,三歲之前正确的陪伴是很重要的,即便我現在很忙,我也會主動地調整工作節奏,去陪伴小布丁。

如果家裡資金有限,那把給孩子用來報什麼早教班,啟蒙班的錢用來分擔母親的家務任務,讓母親有時間心情愉悅地陪伴孩子,是更加劃算的買賣。

因為之間已經養過一個孩子了,并且在養老大的過程中我沒少學習發展心理學的内容,是以現在在帶小布丁,要比之前輕松太多了,少去了很多焦躁,我會更加耐心地去識别孩子發出的信号。

就比如他哭的時候,如果一開始隻是“kaka”的聲音,那他的哭其實是希望得到人安撫的,說明他沒有那麼生氣,“kaka”的聲音是在叫人。

如果他哭的時候發的是“hengheng,henghengheng”的音,說明他有個訴求沒有被人聽懂,他有點着急;

如果他是放聲大哭,要麼是之前發的信号一直沒有被接收到,真的惱火了;要麼是伴随着一個混合其他情緒的事件,比如痛,或者害怕。

我會根據他的哭聲,去識别背後的觸發事件,去試圖解碼他發給我的信号。

但同樣小布丁哭了,阿姨就會說:男子漢不要哭!男子漢不能哭!

我就會跟阿姨說,男子漢也可以哭,對于不會說話的小孩,哭就是在發信号,對于會說話的小孩,哭的過程都含有他們的情緒。

一個剛出生的嬰兒,不管是餓了、熱了還是生病不适,哭泣是他唯一的表達途徑,有時我們需要花很大的力氣去尋找他哭泣的原因并安撫他,這種最初與照顧者通過感覺的連接配接會讓孩子逐漸明白,盡管當下的感覺不舒服,但會有人來安撫自己使情況好轉,這為孩子打下了良好的處理情緒問題的基礎。

但如果簡單粗暴地告訴他,不許哭,不僅問題得不到解決,還讓孩子無法正确地認知情緒。

孩子繼續成長,他會遇到更多的狀況,産生更多的情緒,2、3歲時孩子可能會因為自己心愛的玩具被别人搶走而傷心痛哭,4、5歲時僅僅是别人比自己識字多、跑得快他們就會悶悶不樂,6、7歲時面對老師的批評同學的嘲笑更會使他們焦慮痛苦。

或是生活的瑣碎讓我們無暇顧及孩子的情緒,或是出于愛的本意迫切希望孩子能快樂,當他們在表達這些情緒時,我們一味地說“沒關系,媽媽再給你一個更好的玩具”“這有什麼可難過的,沒什麼大不了的”,我們以為他會馬上忘記不開心的事情恢複“正常”,但是那些被否定被忽略的感受并沒有消失,它們隻是換了一種方式繼續隐藏在身體裡,積攢着。

你們碰到的問題我也碰到了:當阿姨總是對孩子說“男子漢不許哭”……

研究表明,造成成年人抑郁的原因,往往不是當時當地他們所經曆的事情,而是在童年時期他們的情緒沒有在親子關系中獲得良好的接納與安慰。

二、

我在帶着小布丁戶外玩的過程中,我經常看到下面的現象:

孩子一不小心騎着滑闆車摔在地上,随後大哭起來,大人趕緊跑過去說:“勇敢點,沒關系,要堅強”,或是企圖用樹上的小鳥來轉移注意力,讓他忘記剛才的疼痛

孩子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當别人想要孩子的玩具孩子大哭不給時,大人略帶埋怨地說:“你怎麼這麼小氣,玩具可以分享給大家一起玩兒啊”;

孩子跟長輩一起聚會,勸說幾次孩子還是不開口叫人時,大人尴尬地抱怨孩子沒禮貌不懂事;

其實真的不用給孩子貼那麼多标簽,一個成年人真正要去做的,是幫助孩子認知自己的情緒,認知到情緒背後的觸發事件。

就像開頭的例子,摔倒後哭泣可能是對自己不能掌握平衡的失望,不想分享玩具可能是害怕失去自己的心愛之物,不叫長輩也許是由于面對陌生人的緊張,在孩子情緒受挫需要安慰時,我們一次次視而不見的行為,會讓孩子覺得自己的感受不重要,久而久之他會成為一個壓抑自己情緒的人。

但情緒不是混音台,它們隻有主音量。你無法淡化悲傷和痛苦,并強化幸福和快樂。你隻要把一種情緒調低,所有的情緒都會一并調低。

是以當孩子遇到情緒問題時,告訴他們要勇敢的表達出來,《蘭花與蒲公英》中,作者湯姆博伊斯(Tom Boyce)講到了一個實驗,他們給經曆地震的每一個孩子一盒蠟筆和一疊紙,請孩子“畫一畫地震”,後來發現那些将地震描繪得可怕壓抑的孩子在震後幾周相對健康,而将地震描繪得積極振奮的,則大多感染了呼吸系統疾病,這些反常的觀察結果意味着把自己經曆的可怕經曆再次展現出來是有益健康的,人類自古就喜歡用語言、藝術來講述可怕的故事和經曆,我們每講一次,悲傷都會減少一分,傾訴就是安慰,就是保護。

第二,就是當孩子表達情緒時,用心去感受,而不是急于處理。

有時當孩子遇到情緒問題時,他們需要的僅僅是有人能接納他的情緒,而不是為他指明出路,當他的情緒被良好地接納,他會知道下面該怎麼做。

試想當你在感受不好時,不論這種感受是什麼,我們需要的往往是一個感同身受的人,而不是被别人當做問題一樣來處理掉。當孩子心愛的小狗死掉了,他們需要的不是你再給他買隻新的小狗,或者是告訴他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要慢慢接受,他們需要的隻是靜靜的陪伴,是溫暖的擁抱,是那句“我知道你很傷心,我也一樣”,你不會知道,這短暫的親子間的心靈相契時刻多年後也許會成為支撐他挨過無邊黑暗的強大支撐。

你們碰到的問題我也碰到了:當阿姨總是對孩子說“男子漢不許哭”……

但要避免用力過猛,有時我們往往太過于感同身受,他傷心你比他還傷心,他憤怒你比他還憤怒,原本想從我們這裡得到安慰的孩子,卻要面對你給他的情緒負擔,長此以往,孩子也就不會在我們面前表露任何情緒,因為他知道,這不是解決問題的途徑。

第三,用行動給孩子以示範。

事實上我們處理情緒的方式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孩子,如果大人在處理悲傷時是自己默默承受安靜流淚,那麼孩子在悲傷的時候也會壓抑自己的情緒,如果你認為自己的情緒不重要,如果你也不懂得如何辨識情緒,那接納孩子的情緒,自然而然,就是很難的事情了。

回首自己的成長之路,我們可能一直被灌輸這樣一種觀念:你不應該關注自己的情緒,更有效的做法是努力變得堅強隐忍。的确,試圖否定、忽略那些不愉快的感覺看上去是一種聰明的政策。它可以讓你保持鎮定和體面,防止自己被負面情緒幹擾。但這種回避政策會帶來更多的困惑,它會讓我們暴飲暴食、沖動購物、甚至産生攻擊性行為,同時也會提高我們罹患抑郁和焦慮的風險。

生活中我們要積極處理自己的情緒,不管有多強烈,不要去壓抑它、忽略它,而是承認并接納自己的感受,找到自我撫慰的方式,久而久之孩子将會把這種撫慰内化成自己化解情緒問題的方法。

當你正在看這篇文章時,相信你是想盡最大的努力成為最好的父母,不要因為你曾忽視過孩子的感受而懷疑自己做父母的能力,那隻能說明我們還有需要改進的地方。

說真的,我也希望自己認真地回應每一次孩子對我的情感需要,或接納他的每一種情緒,可惜事實并非如此,我也處于不斷的學習之中,但學習本身,不就是件很好的事兒嗎?

你們碰到的問題我也碰到了:當阿姨總是對孩子說“男子漢不許哭”……

謝謝你關注帝呱呱星球,這裡有傳說中的海澱、順義媽媽。因為地域和工作的原因,我們得以接觸優質的教育資源和先進的育兒理念,希望和你分享雞娃時代裡不一樣的育兒新認知、帝都新生活。

你們碰到的問題我也碰到了:當阿姨總是對孩子說“男子漢不許哭”……
你們碰到的問題我也碰到了:當阿姨總是對孩子說“男子漢不許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