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學習筆記(124)丨低自尊會傳染,不要做破壞孩子自尊的殺手

為了增加賬号的可讀性,周六、周日、節假日釋出學習筆記。(筆記内容來自:書籍、公衆号、知乎、微網誌、付費社群,不代表個人觀點)

1、養育孩子要留白

心理咨詢中經常提及互動中的留白,現實關系也一樣。

留白是為了給另一個人的心理動作留下空間,促進對方的内省動作和心智化過程。

就像是寂靜的空間裡有一個空白的棋盤,每個人都可以在那裡落下一顆子,每個人的落子應當都和對方上一次的落子有關。

在那裡遵循着一種看不見,但又能清晰感受到的特殊規則,雙方落子的韻律就是兩個人互動的調諧程度。

但留白的程度要因人而異。

學習筆記(124)丨低自尊會傳染,不要做破壞孩子自尊的殺手

對于自我調節功能較差的人來說,過度留白反而會破壞掉互動中的協調性。

這個原本安全的空間會變成沒有回音的不安場所,令人不知所措,要麼被迫不停地落子來填充這個空間。

這也是為什麼有些來訪者每次都有話要講,講着講着突然就不來了。

因為ta其實希望自己被“打斷",被以另一種方式邀請,而咨詢師誤以為對方樂于安住。

另一個反面就是留白不足,在對方能夠産生動作的時候,因為缺少了那一點點空間備援而無法做出。

比如在聽到對方回答之前就給出解釋,在問詢之前就進行斷定。

這樣對方的主體就不曾被邀請,ta隻是一個外圍的觀看者,一個舞台下的沉默觀衆,一個更新檔或插件。

這也是為什麼在親子養育中,父母的意志占絕對主導時,孩子的主體性就會被工具化的剝奪。

這樣相當于是批量生産那些始終把别人主體性放在空間核心位置的“好孩子”。

當互動發生的那一刻,兩個人之間就持有一個共享的心理空間,每個人都可以在那裡填充一些動作,也可以隻是待在那裡什麼都不做。

一旦這個空間出了問題,無論表達或沉默,或許都在傳遞破碎本身。

而那裡安全時,無論做什麼或者不做什麼,都能夠安然自處。

就像兩個人不用刻意說什麼還能呆在一起時,反而說什麼都可以。

現實中,大多數的親子關系中,留白都不足。

父母急于給孩子講道理、提建議、灌輸經驗,以期望孩子能最快地成長。

可這樣留白不足的養育,孩子的主體被剝奪,自主性無法發展出來。

這是孩子成長路上的攔路虎,也是孩子身上一系列問題的來源之一。

學習筆記(124)丨低自尊會傳染,不要做破壞孩子自尊的殺手

2、人際關系的本質是投射和認同

如果你很尊重自己很愛自己,也會教會别人這樣對你。

如果你習慣讨好别人,你會引導别人把你當成二等公民。

反過來說,你看到一個人自尊自信,你不自覺也會給對方更多尊重。

如果這個人隻會讨好你,你可能也會越來越看不上他。

學習筆記(124)丨低自尊會傳染,不要做破壞孩子自尊的殺手

3、撒嬌本質上是對别人的一種贊揚

許多人不會撒嬌,撒嬌本質上是對别人的一種贊揚。

你撒嬌時,潛台詞就是對方是強大的,這會激發對方很好的感覺。

無論是口頭的“你好壞”,還是肢體上的觸碰,談笑風生中就把對方拿捏了。

學習筆記(124)丨低自尊會傳染,不要做破壞孩子自尊的殺手

4、孩子上國小後,媽媽們學會閉嘴

孩子上了國小之後,媽媽們盡可能的閉上你的嘴巴,成為幕後英雄。

你隻用在家庭裡,保持一個好的情緒,因為你是家庭的定海神針。

你的情緒是給他最好的禮物。

學習筆記(124)丨低自尊會傳染,不要做破壞孩子自尊的殺手

5、不要做破壞孩子自尊的殺手

在生命早期,很多人的自尊和信心未能得到足夠的滋養,這導緻他們終其一生都如行屍走肉般生活。

這一悲劇的根源可能在于,在他們的幼年時代,那些充滿善意的成年人沒有意識到讓孩子發現自我價值的重要性,把自尊的萌芽扼殺在搖籃裡。

這樣的人通常缺乏自尊,他們不知道如何激勵他人,因為他們自己根本不懂何為激勵。

他們看不到自己有權通過選擇改變人生。

他們是受外在驅動的,認為自己無力掌控人生,隻能被動地聽憑命運的安排。

他們認為自己是無力反抗的受害者,而這極有可能是由他們父母的專制式養育造成的。

他們認為,當一扇門對他們關閉,整個人生就失去了可能性;

他們不知道,另一扇門也許正悄悄地為他們打開。

一個低自尊的人一生将經曆多少苦痛,并且低自尊會傳染給下一代。

她如何給予孩子自己都不曾擁有的東西?

我們對自己能做出的最重要的決定,就是堅信自己值得擁有幸福。

在很多家庭,自尊殺手一代一代傳了下來。

當我在講課中提到這一點時,聽到了許多非常有創意同時也極具毀滅性的自尊殺手的例子。

一位女士說,她小時候每次和姐姐從學校拿回來統一拍攝的單人照時,父親總會這樣說:“如果把你們的照片正面朝下放在床墊下,一定會把老鼠也吓個半死。”

還有一個人聽到一位父親對兒子說:“内森,你一定會成為今年生育控制宣傳畫中的那個孩子。”

還有人說:“如果你不喜歡生活在這裡,就住到别的地方去。”

當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被這樣的自尊殺手圍繞,就會在潛移默化中也自然而然地成了别人的自尊殺手。

他們可能根本就沒有意識到自身這種破壞性的品質。

我們都需要對此提高警覺,避免将其傳遞給下一代。

就本質而言,自尊殺手是對别人幸福的一種摧毀,因而是一種虐待行為。

——摘自《雙向養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