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謊話也是孩子的表達方式,你是否聽到他的糾結、委屈和無奈

天要塌了,孩子撒謊了,我的教育哪裡出錯了

我和兒子面對面地坐着,周圍一點聲響也沒有,兒子低着頭,仿佛等着暴風雨前的寂靜。

而我努力深呼吸,我在想我要怎麼才能說服自己不生氣,一會談起話來要怎麼才不至于傷害他。

謊話也是孩子的表達方式,你是否聽到他的糾結、委屈和無奈

但是三十秒後,我一開口還是把最傷人的話說了出來:

“你真的太讓人失望了,你現在怎麼這麼愛撒謊!”

所有的耐心,和細心呵護還有不能給孩子貼标簽,統統顧忌不了,此刻憤怒恐慌的情緒占領上頭。

他這麼小就這麼愛撒謊,長大了還得了。

我們的家庭教育到底哪裡出錯了,讓他總是這樣遮遮掩掩,不敢大聲反抗,大聲表明需求。

我這麼愛他,我明明已經表現得很大方,很寬容了,為什麼他還總是喜歡用撒謊來反抗。

這孩子以後會不會就這樣了,完蛋了。

……

謊話也是孩子的表達方式,你是否聽到他的糾結、委屈和無奈

剛剛他在打籃球,妹妹們過去吵他,他一生氣把妹妹們推倒在地,揚長而去,等我在妹妹問清來龍去脈後,和他對質,他矢口否認。直到一旁目擊的爺爺出來指認。

而昨天,他撒謊完成作業,實際沒有做完,被我發現後,我才苦口婆心地跟他說了撒謊的危害,跟他解釋了有需求要明确地說,而當時似乎已經明白到撒謊的博弈裡,自己永遠不會是赢家。

還有很多,一時間,我感覺我被“孩子已經養成了習慣性撒謊了,完蛋了”這種糟糕的情緒淹沒。

我的焦慮遠勝過正确的“就事論事”。

撒謊是門技術活

國外有個研究發現,如果孩子越早說出讓人相信的謊言,那他可能會在同齡人中表現更優

秀。因為想說一個讓人相信的謊言,需要這麼兩個條件:

一是孩子要了解别人的想法。

因為大部分孩子在三歲之前,都不會換位思考,覺得自己的想法和别人的想法是一樣的。

謊話也是孩子的表達方式,你是否聽到他的糾結、委屈和無奈

舉個例子,兩個三歲的小孩再玩玩具車,一個小孩趁另一個不注意,把玩具車藏在沙發底下了,他不知道這樣對方就找不到玩具車了,而是認為自己把玩具車藏起來了,對方也應該知道玩具車藏在哪了。

很多小孩子因為找不到玩具吵起來,就是因為這種思考方式。

是以如果三歲小孩有換位思考的能力,智商肯定很高。

另一個是他要把自己真實的想法緩存起來。

這種大腦的緩存能力可不是所有孩子都有的。

謊話也是孩子的表達方式,你是否聽到他的糾結、委屈和無奈

研究發現,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會說謊,但能“騙過”大人的孩子不多。

那些能說出讓人相信的謊言的孩子,大腦執行功能比别的孩子強。

這個腦部的功能讓他們篩選資訊的能力和推理能力更強,是以他們能把一些資訊存在大腦裡

裡面,用更高層次的腦部思維來撒謊。

換句話說:撒謊是門技術活。

雖然我們普遍認為撒謊是不好的行為,但從認知發展的研究來看,撒得一手好謊,是社會認知力(俗稱情商)發展的表現。

謊話也是孩子的表達方式,你是否聽到他的糾結、委屈和無奈

成人的世界需要“謊言”,我們需要考慮别人的感受,說些“謊話”恭維,我們需要為了規避一些不必要的麻煩,說些“謊話”當借口。

當然,這些“謊言”都是要打雙引号的,它跟道德無關,反而是維護、緩和人際關系的一項重要技能。

不過,孩子們卻很難了解這樣一個概念:

為什麼通過撒謊來逃避責任是錯的,但為了考慮别人的感受而說謊,就不算錯。

孩子最終可以了解這套複雜的社會規則時,往往要等到青春期後,這是經過漫長的認知發展才能領悟的規則。

謊話也是孩子的表達方式,你是否聽到他的糾結、委屈和無奈

4歲以上的孩子,開始具備推測他人想法的能力。

孩子再長大些,到了4歲以上,二度心理理論才開始進一步發展。他們開始推測不同人的不同想法,這時候超過八成的孩子可能會開始撒謊。

在撒謊的進階之路上,還有一個攔路虎,就是執行功能的發展。

執行功能是大腦的一項進階能力,涉及一系列的認知技能,包括自我調節、抑制控制等。

想要成功騙到别人,你内心的情緒是内疚、害怕、羞愧,甚至是興奮,這些情緒都要調節好。同時,語言、面部表情和身體動作控制得非常到位,才能顯得自然。

大部分孩子的執行能力不足,以上要求很難實作。

比如,一般來說,小寶寶無法抑制那些在現實世界裡比較突顯、直接的表征。

換句話說,他們看到什麼新奇物件就說什麼,甚至不管這種行為會造成什麼後果。

研究發現,孩子的心理理論和自控力越強,會越早開始撒謊。

撒謊沒有那麼可怕,也可以是最真的真話

我記得兒子第一次因為想要逃避責罰撒謊的時候,我幾乎是“原地爆炸”,對着他狂風暴雨般地大罵一通。

那天他吓死了,哭得上氣不接下氣。

我也怕極了,氣壞了。

謊話也是孩子的表達方式,你是否聽到他的糾結、委屈和無奈

我很少打罵他,但是那一刻我們兩都很怕,一個是我沒有辦法控制的情緒,一個是怕他“變壞”了。

他覺得自己做了一件可怕的事情,讓他和我都覺得恥辱的事情。

我的重點在于跟他講撒謊的危害,介紹“撒謊”就像是洪水猛獸一般,而且他的重點在于如何才能讓我停止這滔滔不絕的“憤怒”。

是的,我的教育他聽了,但是他想表達的聲音,我沒有去聽。

撒謊并不可怕,撒謊也可以是最真實的真話。

撒謊也是孩子的表達方式。

每句謊話都是有訴求的,那個訴求就是真的。

當發現孩子撒謊,質問他為什麼撒謊,就會發現,他們之是以撒謊,是因為如果把真實需求說出來,他們将獲得一條“死胡同”。

比如,我擔心兒子吃太多雪糕會生病,是以告訴他不可以吃雪糕。其實,我心裡是有計劃讓他吃的,隻是我會控制頻率。

但是他不知道我的計劃,在他心裡吃雪糕是不被允許的,是一件錯事,是會被批評的。

但是他很想吃。

于是他偷偷吃雪糕,然後我突然出現,于是為了掩蓋,他就把雪糕扔在冰箱後面。發現雪糕數量不對,我問他有沒有吃雪糕,他說沒有。

直到雪糕融化,才被發現。

“要吃雪糕就說,為什麼要撒謊?”

“因為你說我不能吃雪糕,不然會生病的。”

“那你就學會說謊啦?”

我們陷入了一個死循環。

謊話也是孩子的表達方式,你是否聽到他的糾結、委屈和無奈

如果撒謊沒有在我們腦海裡被定義為洪水猛獸,那麼,在家長告誡孩子不可以這麼做的同時,他們會聽到孩子發出的一個真實的聲音,

“我想要一個東西,我不敢告訴你們,可是我真的好喜歡它。”

家長本該聽到孩子的糾結,委屈和無奈。

謊言是真話,隻是有時候我們不去聽,就被撒謊兩個字給吓到了。

孩子有意識撒謊,家長要怎麼做

如果你觀察下孩子的認知階段,發現他能揣測别人的想法,屬于有意識地撒謊了,你該怎樣做?

答案是:不要揣摩意圖,而是引導孩子把客觀事實講出來,然後跟他們一起想解決方法。

比如,今天他推倒妹妹揚長而去,我和他對峙的場面讓他内心焦慮不已,

他不得已撒謊:“我沒有!妹妹撒謊!”

面對孩子的謊言,不同的解讀方法會帶來不同的結果。

你可以解讀成“孩子不但想推卸責任,還想陷害妹妹”。

這麼解讀你會越想越氣,隻想狠狠教訓他一頓。

奇怪的是,越打,孩子越經常撒謊了。

這是陷入了謊言的惡性循環,孩子知道一旦謊言被拆穿,便會受到懲罰,以後更要“精進”謊言,來逃避懲罰了。

第二種解讀是,孩子活在當下。

他以為,把事情推給妹妹,就能緩和近在眼前的局面。

我傾向于這種解讀。

親子間發生沖突、沖突時,是孩子學會自我調整,解決問題的好機會。

撒謊,隻是一種不成熟地解決問題的方法。

發生沖突的時候,很多家長習慣用第一種解讀模式,揣摩孩子的意圖。

比如指責孩子“你為什麼要打妹妹?”這種質問方式,隻能是火上澆油,事情更不能順利解決了。

正确的問法是不帶指責,将現狀如實描述出來。

比如問:“哥哥你看,妹妹為什麼摔倒了在哭呢?”

這種詢問的方式,相當于請孩子參與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來。

這樣一來也許孩子會承認真相,也許還是選擇撒謊,這都不重要,重點是孩子願意配合你繼續溝通了。

然後,你可以跟孩子一起讨論出解決方案來,比如說,“現在妹妹哭得那麼傷心怎麼辦,我們一起來想辦法解決一下?”

很多家長抱怨孩子撒謊、逃避責任,其實,責任感是練出來的。

隻要讓孩子相信,你願意跟他一起解決問題,一起承擔責任,慢慢地,他自己的責任感也提升了。

同時,我們要注意一下育兒育己的重要性。

2014年美國的研究顯示,如果大人經常騙孩子,不管是善意的白色謊言還是違背自己的諾言,孩子都更有可能對他們撒謊。

在說謊這個問題上,父母很容易陷入雙标的怪圈,孩子一定不能對自己撒謊,要誠實,做父母的卻不那麼注意。

比如跟孩子開些玩笑,最後說一句:“我騙你的啦”;吃飯的時候連哄帶騙;

答應了要帶孩子出去玩卻遲遲不去。

研究者認為,一旦孩子認為這個人是騙子,他就更不可能對這個人說真話了。

結語:

撒謊也是技術活,孩子會撒謊,标志着他的認知發展上升了一個階段。

他的心理理論能力,也就是讀心能力發展了,同時,他的自控力也上升了。

如果你家孩子還處于撒謊的初級階段,你的教育重點不在于糾正他的行為,

而在于平時多用舉例子、講故事的方式進行預防。

如果你家孩子開始經常性地撒謊了,那麼重點是讓孩子知道,你不是來逼他認錯的,而是來幫助他解決問題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