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改善親子關系其實很簡單,給孩子好好做飯就夠了

文|凝媽悟語

一個家庭是否幸福,很大程度取決于廚房裡的煙火氣。買菜、做飯不僅可以填飽家人的胃,還可以溫暖家人的心。

後來看到一篇文章說,把孩子培養成吃貨,家庭教育就成功了一半。其中一位主人公感歎,本來對孩子青春期叛逆感到忐忑不安,當看到孩子幸福地沉迷吃飯,心裡就有了底氣。

改善親子關系其實很簡單,給孩子好好做飯就夠了

對這樣的感受真是深以為然,當我深陷做飯,看孩子們吃飯時的愉悅,吃飯後的滿足,感受着家裡的歡騰,就不再着急把孩子推出去。

上個月,心事重重,把孩子接回家, 籌劃着,該怎麼在朝夕相伴的日子裡和平共處,想到了“少說話、多做飯”,沒想到這個簡單的決定,讓親子關系迎來新的轉機。

不久後的一晚,正在哄二寶睡覺,兒子走進來,幸福地躺在我們身邊,說“媽媽,以後少做點飯吧,吃太好了。”順便聊起學校的飯菜,兒子表示食堂做的肉好吃,蔬菜花樣不多、也不太合口味,是以吃得很少。

以前從來沒有這麼坦誠地交流過,讓他多吃點菜,他就答應着,卻很少按要求去做,原來是有原因的,但他卻懶得告訴你理由。

自從在家裡吃得特别滿意後,兒子每天都像小時候一樣,露出可愛的笑容,交流的時間增多、也更深入一些。我給他提建議的時候,也覺得輕松自在,他也能夠坦然接受。以往緊繃的關系,一下子變得非常和諧。

改善親子關系其實很簡單,給孩子好好做飯就夠了

給孩子好好做飯,熨貼了胃,就撫慰了心

其實,我做的也隻是家常飯菜,沒有那些美食圖那樣精美,能深得孩子的喜愛,可能是因為我真的用心去做吧。

當你帶着對孩子的愛,仔細烹饪每一份飯菜的時候,能量也會注入其中,即使樣子普通,味道也是極好的。

我原本不太會做飯,隻想着做熟就好了。可為了讓孩子吃得更可口,我開始認真研究一道道飯菜的做法,有時候是根據現有食材去找,有時候是想到一個菜名去找,有時候偶然發現一道美食,正好家裡有現成的食材,就着手做起來。

這樣的結果是,孩子能吃到更多花樣,品嘗到不同的口味,每頓飯、每天都有新鮮的味蕾刺激,體會到媽媽的用心,也品嘗到食物的美味。

改善親子關系其實很簡單,給孩子好好做飯就夠了

那段時間,雖然不能出門,但食材并不缺,而且應有盡有,在記憶中,食材種類可能是我家多年來最齊全的一次。

因為多種食材加持,才讓我有了更大發揮的空間,能夠做到色香味俱全。比如綠色蔬菜,放點紅色的胡蘿蔔、黑色的木耳做點綴,就感覺顔值更高,更美味。

我大膽嘗試了從來不敢做的食物、一直以為做不好的菜肴,沒想到都是一次成功。孩子們也是吃到停不下,幸福感滿滿。像炸藕盒、韭菜盒子、生煎包、馄饨等等,原來隻要想去做、肯花時間,就一定能做好。

一天都要準備5頓飯,除了正常的一日三餐外,上午和下午還會提供一些小零食,像烤蕃薯、薯條、蛋撻、各種水果,讓孩子在繁忙的學習之餘補充一點能量,也能得到有效的心靈放松。

改善親子關系其實很簡單,給孩子好好做飯就夠了

給孩子好好做飯,調節了情緒,就感染了孩子

做飯是一項繁瑣又辛苦的勞動,但是隻要一心想着是一件可以帶來幸福的事情,就不會覺得累,相反會更快樂和滿足。

給孩子做飯,不僅僅是喚醒孩子的味覺感受,讓他懂得生活的甜蜜,也是喚醒自己的一個過程,讓自己沉浸在幸福中,心情也得到很好的調節。

看到一段話很有道理,母親的情緒比學曆重要,好媽媽,像容器一樣穩定、強大且平和給家人提供穩定的磁場和能量。她的孩子,才能從她定海神針般的笑容和态度裡,獲得安全感和自信心,學會與人相處,自己開啟内在動力。

親子關系變好,不僅僅是因為孩子的胃得到最大滿足,還可能是因為我做飯調節好了心情,孩子感受到了,他的情緒也受到感染。

那段時間,我做飯,看着孩子們吃飯,思緒總是回到小時候,仿佛是媽媽給我做飯,我在吃飯,回憶起太多美好的“媽媽味道”。

改善親子關系其實很簡單,給孩子好好做飯就夠了

上國中的時候,晚自習回家,爐子上的鍋子裡放着兩條煎好的魚,扣着鍋蓋,還是熱乎乎的。學習累了一天,别提心裡有多暖了。

那個年代吃肉很奢侈,逢年過節的時候,媽媽會做很多包上肉的藕盒。她一邊炸,我們一邊吃,她做完了,我們也快吃光了。媽媽看着我們吃得很開心,她也開心地笑着。

上高中的時候,食堂飯菜清湯寡水,媽媽就給我炒鹹菜,放上好多肉和芹菜,我帶到學校,能吃兩周,到現在都覺得那是最美味的一道菜。我還專門給兒子做了吃,讓他體會我當年吃過的美味。

不光有感情豐腴的美好回憶,還有眼見為實的美好現實。看到自己努力了許久之後的勞動成果,擺放在桌子上豐美的樣子,多少有些賞心悅目。

看到孩子們風卷殘雲,吃得盆光、盤光,忍不住嘴角上揚、自我驕傲。拿起手機,拍下照片,孤芳自賞幾遍,也讓自己心情大好。做飯引起的種種連鎖效應,就像一股暖流溢滿全身。

改善親子關系其實很簡單,給孩子好好做飯就夠了

給孩子好好做飯,家庭教育就成功了一半

努力做飯一個月,我的感受是:改善親子關系其實很簡單,給孩子好好做飯就夠了。原本以為這隻是我自己的主觀感受,沒想到,是大多數人的共鳴。

精于做飯的黃磊說,幸福是爸爸手中的大勺,也是孩子碗裡的飯菜。孩子的快樂,就藏在吃飯這件小事上。

《少年派》中的鄧子琪,家境優渥,但是爸爸媽媽生意太忙,很少陪她吃飯,更不用說做飯。即使媽媽說要陪她吃大餐、到歐洲旅遊,她也高興不起來。

在家裡感受不到煙火氣,即使住的房子再大、裝修再豪華,也隻讓人覺得空蕩蕩、冷冰冰。

改善親子關系其實很簡單,給孩子好好做飯就夠了

而那些普通的家庭,有時間給孩子做飯,卻讓親情變得更加濃厚。

有位媽媽說,現在和青春期兒子的聯系紐帶主要就在飯上了。他不吃早餐,我就給他打豆漿、熬米粥,隻為能暖胃;晚上換着花樣做各種肉,消除一天的疲憊;雖然不搭理我們,但不會拒絕我們做的飯。

還有位媽媽說,飯菜确實是感情紐帶,如果孩子甯可吃泡面點外賣,也不吃家裡的飯,那親子關系就危險了。

也有媽媽說,和我兒子吵得再兇,也沒有一頓飯解決不了的。吃上兩三口笑逐顔開,再大的火,隻要說要吃啥,他的注意力馬上轉移到吃什麼。吃着一碗面條,都會說“媽媽我太幸福了”,隻是因為面條太好吃。

民以食為天,吃是孩子最基本、最原始的需求啊,隻要胃得到滿足,心情就會舒暢,和父母之間的那堵牆也就不推自倒了。

是以,給孩子好好做飯,把孩子培養成吃貨,家庭教育就成功了一半,沒法再不認同。

改善親子關系其實很簡單,給孩子好好做飯就夠了

結語

一日三餐,一年四季,如果沒有太多和孩子語言交流的機會,那就用飯菜交流吧。父母做的美食,填飽孩子的胃,提供營養的同時,也是在澆灌愛。父母和孩子因為吃飯聯系到一起,一切親子關系也就迎刃而解了。

我是@凝媽悟語

兩男孩媽媽,10多年育兒經驗

陪孩子閱讀、英語啟蒙、科學啟蒙

分享育兒感悟、落地育兒幹貨

歡迎關注,育兒路上一起前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