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孩子總是自言自語,不見得是壞事,家長要學會辨認

文|家有小甜椒兒(原創不易,請勿抄襲,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圖|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一個成年人總是喜歡自言自語,甚至是一個人扮演兩個甚至更多角色,這是不正常的表現,很有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前期表現。

正是因為如此,當孩子自言自語的時候,有的家長會是以感到焦慮,生怕孩子出點問題。

2歲~4歲的孩子,喜歡自言自語是什麼原因

昨天朋友發了一條朋友圈,内容是一條視訊,視訊中寶寶正在自言自語,大概是在扮演兩個老師,說得不亦樂乎。

朋友說,寶寶本來就喜歡自言自語,自從上學之後尤甚,真的不知道是好還是壞了。

有另外朋友留言也表示自己家的寶寶也喜歡自言自語,她家的寶寶目前兩歲半。

我告訴她這是正常現象,不用焦慮,反而應該為此感到高興,孩子正處于語言爆發期。

孩子總是自言自語,不見得是壞事,家長要學會辨認

什麼是“語言爆發期”?

2歲~4歲的寶寶,正是處于語言爆發期,這個階段的寶寶開始不斷學習新的詞彙,而對于新鮮的詞彙非常感興趣,并且會不斷重複。

孩子會不斷重複卡通片中新學到的詞句,也會不斷重複從學校學習的新詞彙。有的時候,一個問題就能問媽媽好幾遍。

如果孩子有這樣的表現,家長不用感到焦慮,反而應該為此感到高興,因為孩子的這種鞋行為暗示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比較強,來回反複的過程,是他們刻闆記憶的過程,說明孩子的大腦發育也是不錯。

而喜歡自言自語的寶寶,通常都有一個共同特點,一般是獨生子女,或者是弟弟妹妹比較小,無法正常溝通,或者是哥哥姐姐比較大,拒絕帶弟弟妹妹。

孩子總是自言自語,不見得是壞事,家長要學會辨認

給孩子正确引導,抓住孩子的快速成長期

孩子自言自語的過程中,是大腦快速發育的階段,孩子反複重複的過程,是把眼睛看到的資訊,耳朵聽到的資訊,經過一遍遍加工寫入大腦的過程,這是他們的語言基礎。

當孩子開始有自言自語的表現以後,就是在跟家長透露了一個資訊:是時候給孩子傳輸更多的知識的時候。

當然了給孩子傳輸知識,應該有限度,要選擇符合孩子年齡段的繪本、書籍,多帶孩子體驗适合他們的遊戲。

孩子總是自言自語,不見得是壞事,家長要學會辨認

選擇書籍要選擇幾個方向,孩子的好習慣養成方向,孩子社交方向,性别認知方向。

除了這幾個方向,還可以給孩子選擇知識類、語言類的書籍,比方說《幼兒認知小百科》,可以同時學習中文和英文,如果家長因為各種原因不想給孩子學習英文,這套書目也是孩子認知的好書。

孩子總是自言自語,不見得是壞事,家長要學會辨認
孩子總是自言自語,不見得是壞事,家長要學會辨認
孩子總是自言自語,不見得是壞事,家長要學會辨認
孩子總是自言自語,不見得是壞事,家長要學會辨認

《幼兒認知小百科》,分類詳細,包括家庭關系,自然、蔬果、樂器動物、氣象等等各方面。

另外,圖檔清晰,符合幼兒的審美。非常适合3歲左右的寶寶觀看學習。

寶寶進入語言爆發期,是學習語言的黃金階段

寶寶進入語言爆發期,家長不但不需要感到焦慮,還應該為此感到高興。

孩子進入語言爆發期自言自語是有限度的,當有人陪伴的時候,他們會減少自言自語的時間,喜歡跟家長和小朋友交流。

如果寶寶過度自言自語,一天中大部分時間都在自言自語,家長就應該引起重視了。

多跟寶寶溝通,多跟寶寶一起看書,如果家長能力允許,還可以帶寶寶接觸一些英語,可以為寶寶的語言學習打好基礎。

孩子總是自言自語,不見得是壞事,家長要學會辨認

這個階段家長的表現,直接影響了孩子和父母的親子關系,從這個時候開始,注重溝通,養成良好的溝通習慣,在規則範圍内,給孩子一定的選擇自由,對于孩子的主見性、獨立性和自主選擇的優點建立很有幫助。

孩子進入語言爆發期,最忌諱的是家長強迫孩子做某些事情,經常呵斥孩子不該做某些事情,壓制了孩子的性格發展,限制孩子的身心成長。

每一個聰明的寶寶,都是先天和後天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一個足夠聰明的寶寶,如果遇到了糊塗的家長,處處受到限制,沒有被科學引導,聰明就容易用錯了地方。

而一個不夠聰明的寶寶,如果家長引導到位,最後對孩子而言,教育方面是事半功倍,孩子反而能夠取得好成就。

希望家長們,多點耐心、多點了解和包容,科學引導,能夠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既遵守原則,又能讓身心自如。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