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66-劉師培怕丢“詩格”不怕丢“人格”-劉師培研究筆記(166)

1915年,劉師培有詩《題董丈蛻盦菱湖泛舟圖》。該詩五言,18句,二首。載1929年《菱湖圖詠》江都董氏拙修草堂上海鉛印本;《劉申叔遺書》61冊(111),《左盦詩錄》卷3《左盦詩續錄》。

其中的第一首全文如下:

江亭交景風,灊德輝南離。東溪氾餘清,北流瀹滮池。理檝及良辰,濯景澄中懷。仰聆歸鴻征,俯撷朱華披。朝霏變微岑,夕秀輝明漪。覽物煥幽存,臨川緬逶迤。河陽眷餘謠,斜川睇層丘。眷言虛舟超,未惜搴裳遲。載歌《行潦》章,《泂酌》民攸歸。

166-劉師培怕丢“詩格”不怕丢“人格”-劉師培研究筆記(166)

董玉書,江都人,揚州冶春後社成員,詩人,字逸滄,号蛻盦,齋名拙修草堂、寒松庵,1869-1952。

菱湖,位于安徽省安慶市,是當地著名景區。1905夏,董玉書、巴澤惠等9人吟詠于菱湖,并泛舟聯句。董玉書後請畫家嚴國棟繪成《菱湖泛舟圖》,遍請名人題詩。1915年,劉師培應董玉書邀,題此二詩。1928年,為慶賀董玉書60壽誕,其子董肇夔編輯《菱湖圖詠》一書,收錄《菱湖泛舟圖》,及其後的《菱湖煙雨圖》和《重遊菱湖圖》,第二年于上海鉛印刊行。該冊所錄三圖中的題詩有300多首。

需要特别提及的是,《菱湖泛舟圖》原件于嘉德拍賣公司2019年春季拍賣會上拍,冊頁(二十六開),水墨紙本,設色絹本,尺寸不一,約25×15cm,編号633,估價80-120萬元人民币。流拍。

166-劉師培怕丢“詩格”不怕丢“人格”-劉師培研究筆記(166)
166-劉師培怕丢“詩格”不怕丢“人格”-劉師培研究筆記(166)

對照《劉申叔遺書》本與原圖,二者有些許差別。僅以第一首為例。

檝,原圖作“楫”。

懷,原圖作“褱”。

朝,原圖作“”。

微,原圖作“”。

輝,原圖作“晖”。

陽,原圖作“昜”。

眷,原圖作“睠”。

歌,原圖作“謌”。

都是異寫體生僻字,這是劉師培的愛好,字義并無差別。

隻有一點,原圖在詩末有兩行小字間注:“丘字舊屬之部,周漢均。”而《劉申叔遺書》本未載。

這句間注是什麼意思?

又犯了考據癖,略述如下——

漢字讀音古今不同,上古、中古、近古和現當代的“韻部”亦有很多變化。如劉師培提到的“丘”字。

對古韻分部的研究,肇始于宋,至清人而大定。王念孫、江有诰而後,現代學人中繼續分合補苴且成就卓著者,有章太炎、黃侃、曾運乾、王力等。

依《平水韻》,“丘”屬“下平十一尤”部。而依古韻,丘字則屬“之部”。

顧炎武在《音學五書 詩本音》卷2《衛風 氓》中,即将“丘”歸入“之”部。

王念孫《古韻譜》卷下《之弟十七(平上去)》:“蚩、絲、絲、謀、淇、丘、期、媒、期(《氓 一章》)。”其意為,依《詩經 國風 衛風 氓》第一章,這幾個字的古韻均屬“之部”。

據古體詩“平水韻”韻律,此詩應押平聲 “四支”韻,而“丘”屬平聲“十一尤”韻,依韻律屬于“錯韻”。劉師培故而加間注,注明此字依古韻屬“之部”,并非“錯韻”。

可見,劉師培是怕别人“誤以為”其詩錯韻失格。

但看其一生中的幾個污點,“人格”卻是丢到家了。

另,2021年8月,廣陵書社出版《菱湖圖詠》一書。該書以1929年民國版《菱湖圖詠》為底本整理而成。

近期圖書館關了,也不敢去。待這破病緩解些再去檢視吧。

康濤

2022年4月29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