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9月20日,《四川國學雜志》第1号發表了劉師培的詩作《八篇》。

該詩五言,40韻(80句)。1913年,《憲法新聞》第12期P232-233,《雜纂/文苑/詩錄》欄目又發表該詩。林思進清寂堂1933年《左盦遺詩》續刻本亦收此詩,據林思進續刻《序文》,其底本為劉師培手稿。1936年,《劉申叔遺書》将此詩收入61冊(73-74),《左盦詩錄》卷3《左盦詩續錄》。
《四川國學雜志》
該詩中有一句:“撫禦元降章”,可見劉師培用典生僻及其用典的一個特點。
元降章,指上天降示的仙曲。元降,即“玄降”,為避清聖祖康熙諱改。
《冊府元龜》卷24《帝王部·符瑞第三》:“開元……二年……八月,太子賓客薛謙光獻東都九鼎銘。其豫州鼎銘,武後所制,文曰:羲農首出,軒昊膺期。唐虞繼踵,湯禹乘時。天下光宅,域内雍熙。上玄降祉,方建隆基。”
上玄,即上天。《文選注》卷7揚子雲(雄)《甘泉賦一首(并序)》:“惟漢十世,将郊上玄。”李善注:“上玄,天也。”
《雲笈七簽》卷101《紀 元始天王紀》:“散形靈馥之煙,栖心霄霞之境,煉容洞波之濵,獨秉靈符之節,抗禦玄降之章。”
可以看出,劉師培這句“撫禦元降章”正是直接引用《雲笈七簽》。可以這樣說,這一用典非常生僻。
但是,《雲笈七簽》作“抗禦”,而劉師培此句作“撫禦”。《四川國學雜志》、《憲法新聞》、《左盦遺詩》續刻本及《劉申叔遺書》本均同。
曆代《雲笈七簽》也都作“抗禦”,并無異辭。如,正統道藏本,張萱清真館本,及此後的各版本。包括2003年12月初版的中華書局點校本。
抗禦,為抵抗防禦之意,《春秋谷梁傳注疏》卷19《定公三年》:“庚辰,吳入楚。”範甯注:“吳人壞楚宗廟,徙其樂器,鞭其君之屍,楚無能抗禦之者,若曰無人也。”
撫禦,為安撫限制之意,《世說新語》卷下之下《尤悔第三十三》:“劉琨善能招延,而拙于撫禦。一日雖有數千人歸投,其逃散而去,亦複如此,是以卒無所建。”劉孝标注:“敬徹(或作胤-引者)按:琨以永嘉元年為并州。于時,晉陽空城,寇盜四攻,而能收合士衆,抗行淵、勒。十年之中,敗而能振,不能撫禦,其得如此乎?”
我個人認為,聯系所引《雲笈七簽》上下文,“抗禦”一詞顯然不通。劉師培此句徑改為“撫禦”,雖仍顯勉強,但與“撫琴”、“撫筝”略微沾邊,辭意更通一些。
康濤
2022年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