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辛棄疾寫的這首詞,句句用典,卻又不着痕迹,可謂佳作

紹熙三年,也就是公元1192年,辛棄疾出任福建提點刑獄。這一年的冬天,由于朝中反對勢力作祟,辛棄疾接到皇帝诏書,要從福建趕往京都觐見。

辛棄疾寫的這首詞,句句用典,卻又不着痕迹,可謂佳作

在福建被免官的好友陳端仁聽說此事,特地前來為他送行。相送之時,二人舉杯痛飲,互訴人生的無奈與悲憤。辛棄疾疾書寫下了一首《水調歌頭.壬子三山被召陳端仁給事飲餞席上作》,以此表達自己的心情,其詩曰:

長恨複長恨,裁作短歌行。何人為我楚舞,聽我楚狂聲?餘既滋蘭九畹,又樹蕙之百畝,秋菊更餐英。門外滄浪水,可以濯吾纓。

一杯酒,問何似,身後名?人間萬事,毫發常重泰山輕。悲莫悲生離别,樂莫樂新相識,兒女古今情。富貴非吾事,歸與白鷗盟。

此時,辛棄疾的心中,憤恨無窮,卻又無可奈何,隻得将心中的情緒譜成一曲《短歌行》。

此時,誰能安慰辛棄疾,為他跳一曲楚舞?誰又能傾聽他狂歌《鳳兮》,感受他内心的聲音?

辛棄疾曾親自種下了九畹蘭花,也耕種了百畝香蕙,到了秋天,便可以取菊花入食。“餘既滋蘭九畹”三句,源自屈原《離騷》:“餘既滋蘭之九畹,又樹蕙之百畝”,“朝飲木蘭之堕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此時辛棄疾與屈原,應該有着類似的心境吧。

辛棄疾寫的這首詞,句句用典,卻又不着痕迹,可謂佳作

在辛棄疾的家門外,滄浪清水從家門而過,清洗他的帽纓,更清洗他純粹的心靈。這句詞出自《楚辭.漁父》:“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這一句也表達了詞人清高廉潔的品格。

設問,一杯美酒與身後名譽,哪個更重要呢?在人世間,很多事情都很難分辨,黑白混淆是非不明,人們常常更看重如毛發般的小事,卻看輕重如泰山的大事。

辛棄疾寫的這首詞,句句用典,卻又不着痕迹,可謂佳作

對辛棄疾而言,世上再沒有比生離死别更感傷的事情,也沒有比認識一位新朋友更開心的事情了。有的人喜歡富貴與安閑的生活,但,這絕不是他人生追逐的目的,他有家國理想,有宏圖大志,如果不能,他甯願歸隐山林,與白鷗結盟為友。

這首詞意蘊深刻,用典頗多,既有對朝廷局勢的無可奈何,又有滿腔憤懑的情感流露,使讀者如感其味,身臨其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