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山海經》秘境-屈原作品所引《山海經》8

《山海經》秘境

-----屈原作品所引《山海經》

作者:楊世燦·楊甦宏·楊未冬

08

(接上期)

四、國、地名、物種、圖騰。

1、國(16)

北韓(今北韓半島)、天毒(古印度)。朝雲國(峽江)、司彘國(峽江)、禺中國(番禺區地處廣東省廣州市中南部)、列襄國(今邢台市襄都區)、鹽長國(山西夏縣巫鹹)、鳥氏(原作“鳥民”鹽長國一種人)、巴國(巴國故都位于長陽土家族自治縣漁峽口鎮。三巴。)、流黃辛氏國(巴遂山渑水流域)、朱卷國(巴遂山渑水流域)、苗民(貴州東南部苗族)、先龍(神的坐騎)、氐羌(乞姓)、大幽國(甘肅甯縣)、丁靈國(中原地區敕勒族)。

2、地名(11)

流沙(敦煌鳴沙山)、壑市(新疆塔裡木盆地的塔克拉瑪幹沙漠)、泛葉(今甘肅境)、都廣之野(今山西省稷山縣)、九丘(陶唐之丘、叔得之丘、孟盈之丘、昆吾之丘、黑白之丘、赤望之丘、參衛之丘、武夫之丘、神民之丘)、陶唐(放勳封地山西襄汾縣陶氏村)、叔得(山西襄汾)、孟盈(今河南)、昆吾(今河南的許昌縣又在今河南濮陽縣昆吾自河北遷于河南)、德順仁義(相當今甯夏隆德、西吉二縣部分地及甘肅靜甯縣地)、長沙零陵界(九嶷山舜之所葬在湖南長沙零陵界中)。

3、物種(31)

黃金、圲瑰、丹貨、銀鐵、膏菽、稻、桼、稷、谷、獸、草、叵木、赤蛇(蝡蛇)、九欘、猩猩(窫yà寙)、九枸、黑白、黑蛇、封豕、鸾鳥鳳凰、翠鳥、孔鳥、翳鳥、山囷qun狗、厀毛、馬蹄。鼓、延、殳、鐘、樂風。

4、圖騰(9)

黑人虎首鳥足(畲族圖騰發祥地大質山)、赢民鳥足(伯益在虞舜時為東夷部落的首領,被舜賜姓嬴氏)、反縛(雙手反縛流放)、盜戒(因犯罪而被戴上刑具稱盜械)、相顧屍(罪人名相顧)。赤胫民(赤胫古族居住在今大興安嶺北麓)、玄丘民(黑水發源地氏族)、玄鳥蛇狐(商王朝先祖為上天派遣的燕子所生河南省安陽圖騰)、鸾鳥鳳凰(楚圖騰祥瑞的象征)。

五、《水經注》中的《山海經》

《水經注》卷一1

河水

《山海經》:自昆侖至積石千七百四十裡。

《山海經》稱方八百裡,高仞切。

《山海經》曰:昆侖虛在西北,河水出其東北隅。

《山海經》曰:南即從極之淵也,一曰中極之淵,深三百仞,惟馮夷都焉。

釋氏論佛圖調列《山海經》曰:西海之南,流沙之濱,赤水之後,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昆侖。又曰:鐘山西六百裡有昆侖山,所出五水,祖以《佛圖調傳》也。又近推得康泰《扶南傳》,《傳》昆侖山正與調合。如《傳》,自交州至天竺最近。泰《傳》亦知阿褥達山是昆侖山。釋雲賴得調《傳》,豁然為解,乃宣為《西域圖》,以文法汰。法汰以常見怪,謂漢來諸名人,不應河在敦煌南數千裡,而不知昆侖所在也。釋雲,複書曰案《穆天子傳》。穆王于昆侖側瑤池上觞西王母,雲去宗周瀍澗,萬有一千一百裡,何得不如調言?子今見泰《傳》,非為前人不知也。而今以後,乃知昆侖山為無熱丘,何雲乃胡國外乎?餘考釋氏之言,未為佳證。《穆天子》、《竹書》及《山海經》,皆埋缊歲久,編韋稀絕,書策落次,難以緝綴。後人假合,多差遠意,至欲訪地脈川,不與經符,驗程準途,故自無會。釋氏不複根其衆歸之鴻緻,陳其細趣,以辨其非,非所安也。今案《山海經》曰:昆侖墟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侖之墟,方八百裡,高萬仞,上有木禾,面有九井,以玉為檻,面有九門,門有開明獸守之,百神之所在。郭璞曰:此自别有小昆侖也。又案《淮南》之書,昆侖之上,有木禾、珠樹、玉樹、玻樹,不死樹在其西,沙棠、琅玕在其東,绛樹在其南,碧樹、瑤樹在其北。旁有四百四十門,門間四裡,裡間九純,純丈五尺。旁有九井,玉橫維其西北隅,北門開,以納不周之風,傾宮、旋室、縣圃、涼風、樊桐,在昆侖阊阖之中,是其疏圃,疏圃之池,浸之黃水,黃水三周複其源,是謂丹水,飲之不死。河水出其東北陬,赤水出其東南陬,洋水出其西北陬,凡此四水,帝之神泉,以和百藥,以潤萬物。昆侖之丘或上倍之,是謂涼風之山,登之而不死。或上倍之,是謂玄圃之山,登之乃靈,能使風雨。或上倍之,乃維上天,登之乃神,是謂太帝之居。禹乃以息土填鴻水,以為名山,掘昆侖虛以為下地。高誘曰:地或作池。則以仿佛近佛圖調之說。阿耨達六水,蔥嶺、于阗二水之限,與經史諸書,全相乖異。又案《十洲記》,昆侖山在西海之戌地,北海之亥地。去岸十三萬裡,有弱水,周匝繞山,東南接積石圃,西北接北戶之室,東北臨大闊之井,西南近承淵之谷。此四角大山,實昆侖之支輔也。積石圃南頭,昔西王母告周穆王雲,去鹹陽四十六萬裡,山高平地三萬六千裡,上有三角,面方,廣萬裡,形如偃盆,下狹上廣。故曰昆侖山有三角。其一角正北,幹辰星之輝,名曰阆風巅;其一角正西,名曰玄圃台;其一角正東,名曰昆侖宮。其處有積金,為天塘城,面方千裡,城上安金台五所,玉樓十二。其北戶山、承淵山又有墉城,金台玉樓,相似如一。淵精之阙,光碧之堂,瓊華之室,紫翠丹房,景燭日晖,朱霞九光,西王母之所治,真官仙靈之所宗。上通旋機,元氣流布,玉衡常理,順九天而調陰陽,品物群生,希奇特出,皆在于此。天人濟濟,不可具記。其北海外,又有鐘山,上有金台玉閡,亦元氣之所含,天帝居治處也。考東方朔之言,及《經》五萬裡之文,難言佛圖調、康泰之《傳》是矣。六合之内,水澤之藏,大非為巨,小非為細,存非為有,隐非為無,其所苞者廣矣。于中同名異域,稱謂相亂,亦不為寡。至如東海方丈,亦有昆侖之稱,西洲銅柱,又有九府之治。東方朔《十洲記》曰:方丈在東海中央,東西南北岸,相去正等。方丈面各五千裡,上專是群龍所聚,有金玉琉璃之宮,三天司命所治處,群仙不欲升天者,皆往來也。張華叙東方朔《神異經》曰:昆侖有銅柱焉,其高入天,所謂天柱也。圍三千裡,圓周如削,下有回屋,仙人九府治。上有大鳥,名曰希有,南向,張左翼覆東王公,右翼覆西王母,背上小處無羽,萬九千裡,西王母歲登翼上,之東王公也。故其柱銘曰:昆侖銅柱,其高入天,圓周如削,膚體美焉。其鳥銘曰:有鳥希有,綠赤煌煌,不鳴不食,東覆東王公,西覆西王母,王母欲東,登之自通,陰陽相須,惟會益工。《遁甲開山圖》曰:五龍見教,天皇被迹,望在無外,柱州昆侖山上。榮氏注雲:五龍治在五方,為五行神。五龍降天皇兄弟十二人,分五方為十二部,法五龍之迹,行無為之化,天下仙聖治。在柱州昆侖山上,無外之山在昆侖東南萬二千裡,五龍、天皇皆出此中,為十二時神也。《山海經》曰:昆侖之丘,實惟帝之下都,其神陸吾,是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時。然六合之内,其苞遠矣,幽緻沖妙,難本以情,萬像遐淵,思絕根尋。自不登兩龍于雲轍,騁八駿于龜途,等軒轅之訪百靈,方大禹之集會計。儒、墨之說,孰使辨哉!又出海外,南至積石山下,有石門。《山海經》曰:河水入渤海,又出海外,西北入禹所導積石山。山在隴西郡河關縣西南羌中。餘考群書,鹹言河出昆侖,重源潛發,淪于蒲昌,出于海水。故《洛書》曰:河自昆侖,出于重野。謂此矣。徑積石而為中國河,故成公子安《大河賦》曰:覽百川之宏壯,莫尚美于黃河;潛昆侖之峻極,出積石之嵯峨。釋氏《西域記》曰:河自蒲昌,潛行地下,南出積石。而《經》文在此,似如不比積石,宜在蒲昌海下矣。

卷二7河水

《山海經》曰:敦薨之山,敦亮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泑澤。出于昆侖之東北隅,實惟河源者也。

《山海經》曰:敦薨之水,西流注于泑澤。蓋亂河流自西南注也。河水又東徑墨山國南。治墨山城,西至尉犁二百四十裡。河水又東徑注賓城南。又東徑樓蘭城南而東注。蓋坺田士所屯,故城禅國名耳。

《山海經》曰:不周之山,北望諸毗之山,臨彼嶽崇之山,東望泑澤,河水之所潛也,其源渾渾泡泡者也。東去玉門陽關千三百裡,廣輪四百裡。其水澄渟,冬夏不減,其中洄湍電轉,為隐淪之脈。當其澴流之上,飛禽奮翮于霄中者,無不墜于淵波矣。即河水之所潛,而出于積石也。又東入塞,過敦煌、酒泉、張掖郡南,河自蒲昌,有隐淪之證,并間關入塞之始。自此,《經》當求實緻也。

《山海經》曰:白水出蜀。

又北,隴水注之,即《山海經》所謂濫水也。水出鳥鼠山西北高城嶺,西徑隴坻。其山岸崩落者,聲聞數百裡,故揚雄稱響若坻頹是也。又西北曆白石山下。《地理志》曰:狄道東有白石山。濫水又西北徑武街城南,又西北徑狄道故城東。

卷三16河水

圁水又東徑圁陽縣南,東流注于河,河水又東,端水入焉。水西出号山。《山海經》曰:其木多漆棕,其草多穹窮,是多圁石,端水出焉,而東流注于河。河水又南,諸次之水入焉,水出上郡諸次山。《山海經》曰:諸次之山,諸次之水出焉。是山多木無草,鳥獸莫居,是多象蛇。其水東徑榆林塞,世又謂之榆林山,即《漢書》所謂榆溪舊塞者也。自溪西去,悉榆柳之薮矣。緣曆沙陵,屆龜茲縣西北。故謂廣長榆也。

又東合首積水,水西出首積溪,東注諸次水,又東入于河。《山海經》曰:諸次之水,東流注于河,即此水也。,河水又南,湯水注之。《山海經》曰:水出上申之山,上無草木,而多硌石,下多榛楛,湯水出焉。東流注于河也。

又南離石縣西,奢延水注之。水西出奢延縣西南赤沙阜,東北流,《山海經》所謂生水出孟山者也。

其水東北流入長城,又東北注奢延水。奢延水又東,與白羊水合,其水出于西南白羊溪,循溪東北,注于奢延水。奢延水又東入于河。《山海經》曰:生水東流注于河。

又南過土軍縣西,吐京郡治,故城,即土軍縣之故城也,胡、漢譯言,音為訛變矣。其城圓長而不方,漢高帝十一年,以封武侯宣義為侯國。縣有龍泉,出城東南,道左山下,牧馬川上多産名駒駿,同滇池天馬。其水西北流,至其城東南,土軍水出道左高山,西南注之。龍泉水又北屈徑其城東,西北入于河。河水又南合契水,傍溪東入窮谷,其源也。又南至祿谷水口,水源東窮此溪也。河水又南得大蛇水。發源溪首,西流入河。河水又南,右納辱水。《山海經》曰:辱水出鳥山,其上多桑,其下多楮,陰多鐵,陽多玉,其水東流,注于河。俗謂之秀延水。東流得浣水口,傍溪西轉,窮溪便即浣水之源也。辱水又東會根水西南溪下。根水所發,而東北注辱水。辱水又東南,露跳水出西露溪東流,又東北入辱水,亂流注于河。河水又南,左合信支水,水發源東露溪,西流入千河。河水又南,左會石羊水,循溪東人,導源窮谷,西流注于河。

又南過上郡高奴縣東。域谷水東啟荒原,西曆長溪,西南入于河。河水又南合孔溪口。水出孔山南,曆溪西流,注于河。孔山之上有穴,如車輪三所,東西相當,相去各二丈許,南北直通,故謂之孔山也。山在蒲城西南三十餘裡。河水又右會區水。《山海經。西次四經》之首曰陰山,西北百七十裡曰申山,其上多谷、柞,其下多杻、橿,其陽多金、玉,區水出焉,而東流注于河。世謂之清水,東流入上郡長城。徑老人山下,又東北流。至老人谷,傍水北出,極溪便得水源。

卷四24河水

又南過河東北屈縣西,河水南徑北屈縣故城西,西四十裡有風山,上有穴如輪,風氣蕭瑟,習常不止,當其沖飄也,略無生草,蓋常不定,衆風之門故也。風山西四十裡,河南孟門山。《山海經》曰:孟門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黃垩、涅石。

薄山,即襄山也。徐廣曰:薄坂縣有襄山。《山海經》曰:蒲山之首,曰甘棗之山,共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河。

《地理志》曰:京兆湖縣有周天子祠二所,故曰胡,不言黃帝升龍也。《山海經》曰:西九十裡曰誇父之山,其木多棕、柟,多竹箭,其陽多玉,其陰多鐵,其北有林焉,名曰桃林,其中多馬,湖水出焉,北流注于河。

門水又東北曆陽華之山,即《山海經》所謂陽華之山,門水出焉者也。又東北曆峽,謂之鴻關水。水東有城,即關亭也,水西有堡,謂之鴻關堡,世亦謂之劉、項裂地處,非也。餘按上洛有鴻胪圍池,是水津渠沿注,故謂斯川為鴻胪澗,鴻關之名,乃起是矣。門水又東北曆邑川,二水注之。左水出于陽華之陰,東北流,徑盛牆亭西,東北流,與右水合。右水出陽華之陽,東北流,徑盛牆亭東,東北與左水合。即《山海經》所謂姑之水出于陽華之陰,東北流注于門水者也。

以是推之,似非曹陽。然以《山海經》求之,菑、曹字相類,是或有曹陽之名也。

河水又東與教水合,水出垣縣北教山,南徑輔山。山高三十許裡,上有泉源,不測其深,山頂周圓五六裡,少草木。《山海經》曰:孟門東南有平山,水出于其上,潛于其下。又是王屋之次,疑即平山也。其水南流,曆鼓鐘上峽,懸洪五丈,飛流注壑,夾岸深高,壁立直上,輕崖秀舉,百有餘丈,峰次青松,岩懸赬石,于中曆落,有翠柏生焉,丹青绮分,望若圖繡矣。水廣十許步,南流曆鼓鐘川,分為二澗:一澗西北出,百六十許裡,山岫回岨,才通馬步。今聞喜縣東北谷口,猶有于河裡,故溝存焉,今無複有水。一水曆冶官西,世人謂之鼓鐘城。城之左右,猶有遺銅及銅錢也。城西阜下有大泉,西流注澗,與教水合,伏入石下,南至下峽。《山海經》曰:鼓鐘之山,帝台之是以觞百神。即是山也。其水重源又發,南至西馬頭山東截坡下,又伏流南十餘裡,複出,又謂之伏流水,南入于河。《山海經》曰:教山,教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河。是水冬于夏流,實惟于河也,今世人猶謂之為幹澗矣。河水又與畛水合。水出新安縣青要山,今謂之疆山,其水北流入于河。《山海經》曰:青要之山,畛水出焉。即是水也。河水又東,正回之水入焉,水出騩山,疆山東阜也。東流,俗謂之疆川水,與石瓜疇川合。水出西北石澗中,東南流注于疆川水。疆川水又東徑疆冶鐵官東,東北流注于河。河水又東合庸庸之水,水出河東垣縣宜蘇山,俗謂之長泉水。《山海經》曰:水多黃貝,伊洛門也。其水北流,分為二水,一水北入河,一水又東北流注于河。河水又東徑平陰縣北。《地理風俗記》曰:河南平陰縣,故晉陰地,陰戎之所居。又曰:在平城之南,故曰平陰也,三老董公說高祖處,陸機所謂皤皤董叟,谟我平陰者也。魏文帝改曰河陰矣。河水又會濝水,水出垣縣王屋山西濝溪,夾山東南流,徑故城東,即濝關也。漢光武建武二年,遣司空王梁北守濝關、天井關,擊赤眉别濝,皆降之。獻帝自陝北渡安邑,東出濝關,即是關也。濝水西屈,徑關城南,曆轵關南,徑苗亭西。亭,故周之苗邑也。又東流注于河。《經》書清水,非也。是乃濝水耳。又東至鄧。

洛陽西北四十二裡,故鄧鄉矣。

(待續)

附圖介紹

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全稱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于1999年9月經中國科學院準許,由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和中國科學院自然資源綜合考察委員會整合而成,并納入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試點。

作者介紹

楊世燦,男,宜都人。副研究員。代表作中華書局出版《水經注疏補》《屈原研究》等。系宜昌市炎黃文化研究會學術顧問,宜昌屈原學會學術顧問。

左楊未冬研究所學生,中陳橋驿教授,右楊甦宏博士。

作者往期相關作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