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天一個漢字——遊

遊 yóu,旗子迎風飄動,猶如在空氣裡遊泳。

今天我們來認識【遊 yóu】這個字。

【字形演變】

“斿”是“遊”的本字。斿,甲骨文(,旗幟)(子,學童),像飄揚的旗幟引領一隊學子。金文基本承續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突出執旗遊學的學子的手和腳。當“斿”作為單純字件後,篆文再加“水”(河)另造“遊”代替,表示古代學子打着族旗,過河越境,四處參觀學習。

造字本義:動詞,古代學子以族旗為護照,舉旗越境參觀巡學。隸化後楷書将篆文字形中的“水”寫成“三點水”,将篆文字形中的寫成。當“遊”引申出“泅水”的穩定義項後,後人以“辵”(行進)代替“水”(河界)另造“遊”,表示陸上的巡行。古人稱泅水橫渡為 “遊”,稱順着河道長距離遊行為“泳”。

【書法名家】

一天一個漢字——遊

【字詞釋義】

〈名〉

(形聲)

同本義

遊,旌旗之流也。——《說文》

江河的一段

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詩·秦風》

又如:上遊;下遊;中遊

鳥媒,獵人馴養用以招引野鳥的家鳥

恐吾遊之晏起,慮原禽之罕至。——《文選·潘嶽·射雉賦》

古水名 。淮河下遊分支。由今江蘇省漣水縣、灌南縣至連雲港市入黃海

〈動〉

人或動物在水裡浮行或潛泳

其父善遊。——《呂氏春秋·察今》

子豈遽善遊。

魚遊于沸鼎。——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遊魚細石。——吳均《與朱元思書》

流動,不固定

皆若空遊無所依。——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又如:遊衍(遊遊衍衍。遊蕩;遊樂;幹幹停停,拖延時間);遊花插趣(遊蕩作樂);遊回磨轉(團團轉);遊行(到處漫遊)

〈動〉

遨遊;遊覽;遊玩,優遊逍遙

噬肯來遊。——《詩·唐風·有杕之杜》

遊毋倨。——《禮記·曲禮》。注:“行也。”

膳飲從于遊。——《禮記·王制》。注:“謂出入上觀。”

結交;交遊

此真吾所願從遊。——《史記·郦生傳》

又患無碩師名人與遊。——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息交以絕遊。——晉·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閑逛,悠閑無所事事 。

如:遊營撞屍(罵人話。指到處遊逛的人);遊花浪子(不務正業,一味吃喝嫖賭尋歡作樂的人);遊頭浪子(遊手好閑的浪蕩子弟);遊勇(失去統屬的逃散的兵士)

行走;飛行;巡行 。

如:遊營(遊行示衆);遊禽(飛鳥);遊騎(擔任巡邏突擊的騎兵)

遊說;宣揚

孔子東遊。——《列子·湯問》

又如:遊夫(遊說的人);遊化(潛移默化;雲遊教化);遊慝(憑借遊說從事邪惡活動)

孝察,學習

遊于三輔。——《後漢書·張衡傳》

出訪

勸東遊。——清· 梁啟超《譚嗣同傳》

勸君東遊。

〈形〉

虛浮不實 。

如:遊嘴(遊花。油腔滑調,善于狡辯);遊文(浮泛的文字);遊言(浮誇不實的言論);遊财(浮财);遊詞(浮誇輕薄的言辭);遊滑(油滑);遊語(戲谑的、挑逗的言辭)

【字的故事】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宋 辛棄疾

楚天千裡清秋,水随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裡,江南遊子。把吳鈎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鲈魚堪脍,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

譯文:遼闊的南國秋空千裡冷落凄涼,江水随天空流去,秋天更無邊無際。極目遙望遠處的山嶺,隻引起我對國土淪落的憂愁和憤恨,還有那群山像女人頭上的玉簪和螺髻。西下的太陽斜照着這樓頭,在長空遠飛離群孤雁的悲鳴聲裡,還有我這流落江南的思鄉遊子。我看着這寶刀,狠狠地把樓上的欄杆都拍遍了,沒人能理會,我登樓遠眺之心。别說鲈魚切碎了能烹成佳肴美味,盡管秋風吹,像季鷹不歸?像隻為自己購置田地房産的許汜,應怕慚愧去見,才氣雙全的劉備。可惜時光如流水一般過去,我真擔心着風雨飄蕩中的國家,真像桓溫所說樹也已經長得這麼大了!叫誰去請那些披紅着綠的歌女,披紅着綠的歌女,來為我擦掉英雄失意的眼淚!

解讀:辛棄疾從二十三歲南歸,一直不受重視,二十六歲上《美芹十論》,提出抗金政策,又不被采納。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年),辛棄疾将任東安撫司參議官。這時作者南歸已八、九年了,卻投閑置散,任了一介小官,一次,他登上建康的賞心亭,極目遠望祖國的山川風物,百感交集,更加痛惜自己滿懷壯志而老大無成,于是寫下一首《水龍吟》詞。一說此詞為孝宗乾道四年至六年(1168年—1170年)辛棄疾在建康任通判時所作。

全詞就登臨所見揮發,由寫景進而抒情,情和景融合無間,将内心的感情寫得既含蓄而又淋漓盡緻。雖然出語沉痛悲憤,但整首詞的基調還是激昂慷慨的,表現出辛詞豪放的風格特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