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37-《劉師培詩詞編年箋注》一年述-劉師培研究筆記(137)

開始做《劉師培詩詞編年箋注》究竟始于哪一天?我一直以為是2020年1月9日。今早查閱之前的筆記發現,原來是1月11日。

137-《劉師培詩詞編年箋注》一年述-劉師培研究筆記(137)

當初計劃用一年時間完成,出稿35萬字左右。現在看來都未能實作:進度至今,大約完成85%,但仍有《大象篇》、《述懷一百四十韻示蜀中諸同好》和《癸醜紀行六百八十八韻》沒有完成。而這三首的篇幅極大,難度也高。預計,完成初稿要到4月份。加之統稿,雖然一直是邊寫邊改,預計也要到2022年的下半年,甚至更晚。而截至到昨天,稿子的字數已經達到了61萬。就取舍,也是個需要仔細斟酌的事情。

137-《劉師培詩詞編年箋注》一年述-劉師培研究筆記(137)

總結收獲,約略有五——

一、劉師培存世詩詞作品并不多,大約在430首左右。一年多來,雖然我也發現了幾首學界尚未披露的佚詩,但于數量而言,沒有大的突破。

二、詩詞于著者而言,是僅次于日記的真實記錄。雖然仍應存疑,但對于了解著者,是不可繞過的一手材料。劉師培無日記傳世,耐下心來思量其詩詞作品是了解其生平、志趣和學術觀點的重要手段。通過一年來的學習,我就其生平有了更深入和深刻的了解。就一些似是而非和幾近泯滅的細節,有了個人的了解和認知。

137-《劉師培詩詞編年箋注》一年述-劉師培研究筆記(137)

三、劉師培的詩詞造詣究竟如何?我是個詩詞類的棒槌,不敢妄加評論。劉氏詩詞作品中用典既多且生僻,用生僻字、生僻詞更是家常便飯。在做箋注的過程中,無意中學習了很多不懂、不熟的典故、生僻字詞和知識點。我個人認為,對劉師培詩詞作品的箋注,其實很像一部小型的國學百科全書。僅從這一點上考量,這本箋注也是有意義的。

四、劉師培身處清末民初的亂世,其身世與當時的大曆史環境不可能不發生互動。這些互動,讓我有機會更深入去學習和思考這段曆史中的一些片段。而中國近現代史本就是我的弱項,這也是收獲之一。

五、出于實用,對詩詞學一知半解的我,在做箋注的過程中,就格律、形式等機械性知識點一有所學習。

箋注稿初步定稿後,究竟要如何處理?我依然沒有想好。但有一點已經明确,不主動尋求出版。更不為出版的商業化需求做任何修改。

下一步,有三個小計劃——

一、可以動筆拟一部曆史類的通俗讀物,可能更像一篇曆史小說。我初步定名《劉師培的故事》。雖然不是什麼嚴肅讀物,但可以給既有的年譜、傳記類專著做一點補遺。就手頭掌握的資料和素材而言,應該問題不大。出稿時間也不會很長,估計兩三個月。

二、把此前已有的《明代鎮守總部制度研究》補充充實。

三、完成《李成梁傳》。

康濤

2021年1月16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