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你的孩子内斂不善表達?恭喜你,這是一件好事!

你的孩子内斂不善表達?恭喜你,這是一件好事!

家長朋友們,歡迎來到“家教咨詢室”。在過去回報的一系列困惑解答中,你是否有感受到,所有提問的家長都有一個共同的關注點,那就是孩子的行為。是的,基本上,所有的提問都是圍繞孩子的行為表征,比如,作業拖拉、愛赢怕輸、吵鬧貪玩等等,而幾乎沒有提及孩子的心理性格。

今天我們選擇的這位提問的家長,終于涉及到了孩子的心理性格,如下:

成都某家長

孩子正在上國小

孩子屬于比較内斂的性格,屬于藏在心裡,不善表達。遇到一些事情不太會主動傾述,都是要問幾次才會說。如果碰着父母吵架,也不會哭也不會幫助其中一方。屬于不聞不問那種。但是,心裡比誰都清楚。是以,像這樣,家長就很害怕青春期孩子遇到什麼事不會傾述,累積在心裡,形成心理疾病。

這位家長你好,你能提出這樣的困惑,說明你已經在關注孩子上已經想得比較深入,這是很好的現象,但是,也存在風險。因為,這裡涉及“歸因”,若稍有偏差,就容易出現謬誤,甚至謬之千裡。

比如,這位家長說“如果碰着父母吵架,也不會哭也不會幫助其中一方。屬于不聞不問那種。但是,心裡比誰都清楚”。不難看出,其中的“但是”後面所講的“心裡比誰都清楚”,大家覺得,是這樣的嗎?

問題就出來了,因為有了如此了解,大機率才會有之後的擔憂,而很顯然,這是一種直線思維,或者說是邏輯滑坡。怎麼就會擔心孩子到了青春期不傾訴,甚至形成心理疾病呢?在沒有進一步詢問這位家長的實際情況前,我們其實也可以這樣了解所謂的“心裡比誰都清楚”,即:這個孩子很獨立,很成熟,情緒管理能力很強。

這種解讀的可能性存在嗎?當然!因為這位家長前面也聊到,他們覺得孩子性格内斂,不善表達。這種現象,普遍性來拆解,通常有兩種可能:孩子天生如此;孩子在嬰童期沒有被刺激。

是否是天生,就要看家族裡兩代以上是否有過這樣的人,而且多不多,這是血緣基因判定。而是否是嬰童期沒有被刺激,也就是監護人是否保持了有效的交流,這是家庭環境判定。其實,關于内向性格的判定,已有很多公開的方法,包括短平快的基因大資料測試,但是,有外向就有内向,為何要認為内向不好?

你的孩子内斂不善表達?恭喜你,這是一件好事!

性格心理學上對内向者的關鍵詞判定是:獨特、内在、深度、局限性、獨處、自省、三思而行。無論怎麼看,這都可以成為一個人的優點。

當然,我們也清楚,這位家長的邏輯關系中擔心的不是孩子内向,而是不善表達,這就進一步導緻家長會恐懼孩子在外被欺負了不回來說,甚至可能會恐懼孩子會不會抑郁。在這裡,要澄清一點,外向内向與抑郁之間沒有任何直接關系,外向的人也會抑郁;至于被欺負了不傾訴,這也隻是一種假設,因為孩子願不願意講自己的經曆,主要取決于他與他人的關系,比如是否建立了信任感,以及依賴性,等等。

也就是說,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情感信任紐帶才是最重要的,如果父母能讓孩子感受到關注和愛,傾訴與否隻是戰術問題,比如制造一個彼此獨處的環境,或者用彼此共同的興趣點刺激話題,或者讓孩子寫成文字,都是方法,因為内向孩子不是不願意說,而是他們可能想得太多,不知從何說起,如果這時去逼着孩子講,反而會破壞親子關系。

是以,建議所有願意去從孩子行為表征去歸因性格的家長,千萬避免内向外向的“二極管”區分法,非黑即白的事在這個世界上是不存在的,真正存在的隻有“因勢利導”,比如,内向孩子可能有不錯的藝術天賦,或者能在人際交往中更快地體會到他人的情緒和想法,甚至能在研究方面獲得不錯的成就,就像從小内向的劉謙喜歡把自己關在房間裡獨自研發魔術。

如果不懂得引導孩子的行為特點,反而給孩子貼上标簽,隻能說是家長有知識盲區了,還不趕緊掃盲去?!

希望以上的觀點和建議能夠對你在今後教育孩子的路上有所幫助,我們也會持續關注您孩子的成長過程,共同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