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共育校園】孩子眼中的爸爸

網上有這樣一段話,是非常符合孩子成長中心理變化的,如果能洞悉孩子的心理變化,适時調整應對孩子的心理變化,那麼就是最好的親子教育了。

孩子眼中的爸爸:

【共育校園】孩子眼中的爸爸

4歲:我爸是超人,無所不能。

5歲:我爸無所不知。

6歲:我爸比任何人的父親都英明神武。

8歲:我爸并不是無所不知。

【共育校園】孩子眼中的爸爸

10歲:我爸成長的年代跟現在非常不同。

12歲:我爸對這件事毫無所知,他太老了。

14歲:我爸是個老古闆。

21歲:我爸陳腐得無可救藥。

25歲:我爸對我是了解的。

30歲:也許應該問問我爸,他經驗豐富。

40歲:老爸如此有智慧,擁有整個世界的經驗。

50歲:能與老爸讨論這事,我願付出一切代價,我不能欣賞他的聰明真是再糟糕不過的事。

終于在心底承認,父親還是父親,永遠是我的導師。

【共育校園】孩子眼中的爸爸

孩子從小到大,對父親的情感發生了崇拜,信任,質疑,否定,再肯定,再認同等變化,是非常符合孩子心理成長的規律的,

作為父親要抓住每個情感的變化時期,要調整和應對适合孩子的教育。

當孩子對父親崇拜和信任時,這時候一般在孩童時期。這時候是偶像時期,做父親的要做好表率,用自己的言行來影響孩子。

這個時期是會影響孩子一生的,會植入孩子心靈深處的,是非常關鍵的時期。

【共育校園】孩子眼中的爸爸

印度和泰國随處可見的現象:一根矮矮的柱子,一條細細的鍊子,竟能拴住一頭重達幾千斤的大象!

原來,那些馴象人在大象還是小象的時候,就用一條鐵鍊把它綁在柱子上。

由于力量尚未長成,無論小象怎樣掙紮都無法擺脫鎖鍊的束縛,于是小象漸漸地習慣了而不再掙紮,

直到長成了龐然大物,雖然它此時可以輕而易舉地掙脫鍊子,但是大象依然習慣地受制于鐵鍊,因為在它的慣性思維裡,仍然認為擺脫鍊子是永遠不可能的。

【共育校園】孩子眼中的爸爸

故事中,心理上的習慣,即思維定式一旦形成,便會經年累月影響一生。

這個時期,要對孩子進行品德和習慣教育,這些好的品德和好的習慣,會決定孩子思維和行為的方式,左右着孩子以後的成敗,也會影響孩子一生的。

當孩子對父親質疑和否定時,這時候一般在青春期。這時候作為父親最重要的角色是接納和陪伴。

接納孩子的情緒,而不是處處和孩子對着幹,然後鼓勵孩子,讓他大膽質疑,大膽去嘗試。

更重要的是要小心翼翼地在接納孩子的情緒中,讓其建立規則意識,洞悉孩子的心事,陪伴其成長。

有一個青春期男孩,脾氣暴躁,做事不計後果,經常讓他的朋友和家人傷心,每次過後,他都會很後悔,但是再遇到同樣的事情,他還是沒有改過。

有一天,他的爸爸把他叫到了栅欄前說:“當你每次讓家人、朋友傷心的時候,你就在栅欄上釘一個釘子,當他們原諒你的時候你再把這個釘子拔掉。”

【共育校園】孩子眼中的爸爸

這個男孩照做了。許久以後,當他把所有的釘子都拔掉的時候,他的爸爸對他說:“雖然釘子和沖突都會随着時光的流逝而消失,但是留在栅欄上的釘子的印記是永遠都不會消失的。”

這個男孩望着那千瘡百孔的栅欄哭了,一下明白了許多,也一下子長大了,知道要如何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而且知道父親是教他理智地對待不良情緒,健全其人格,學會人與人之間相處的規則。

【共育校園】孩子眼中的爸爸

當孩子對父親肯定和認同時,這時候孩子已成家立業。這個時候,多年父子成兄弟,最重要的是作為父親要有界限意識。

因為這時候孩子雖然很了解父親,但是他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主見,有自己的空間,如是作為長者,不注意界限意識,結果會好心不得好報。

這時候作為長輩,最重要的是不要把自己的腳穿進孩子的鞋裡,他的路,他自己要走,隻要提醒孩子,下雨要帶傘就行了,不必要處處包辦代替,還不落好。

孩子眼中的爸爸,在每個階段都是不一樣的,作為父親要抓住每個時期孩子的變化,及時調整與孩子相處的政策,才會更好地與孩子相處,陪伴其成長成才。

編輯 | 陳園龍

圖檔 | 柴浩虹

校核 | 曉 月

部分圖檔 | 來源于網絡

【共育校園】孩子眼中的爸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