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母親的痛,《親愛的小孩》說得還不夠透

母職懲罰

指女性生完孩子後,不僅可能會受到身體、精神上的疼痛、不适,如妊娠紋、産後抑郁等。同時,在職場中也會做出更多的犧牲:因為家庭的牽絆,是以選擇暫時或永遠退出職場;或在職場中為了更好地照料家庭,選擇放棄晉升或更好的工作機會。

随着《親愛的小孩》的熱映,家庭、婚姻、生育成為了人們熱議的話題。泛紅的妊娠紋、生産的疼痛、産後的争吵,每一個情節都是“風口浪尖”。當然,關于其情節真實和虛假的争論也從未停過。但不可否認,對于一些人來說,這些事不僅真實,而且可能比電視劇更加殘酷。

初為人母,本應是愉悅、期待。“女性本弱,為母則剛”,她們帶着“母親”的身份,願意為了孩子、家庭付出更多的努力。但“母親”的身份之下,我們或許忘了,她們也是自己。

母親的痛,《親愛的小孩》說得還不夠透

來源:親愛的小孩

為了扮演好母親的角色,女性其實已經付出了很多,但仍然有很多人将她們的付出視為理所應當。随之而來的,是企業以“生了孩子會更重視家庭”的名義,拒絕母親進入職場,使“母親”在社會生活中的空間被不斷壓縮。

同時,在職母親又會遇到許多家庭問題:教育孩子、照顧家人的生活......一旦她們将重心更多偏向工作,就又可能會引起娘家、婆家、甚至是丈夫和孩子的不滿。家庭、事業、社會、生活,“懲罰”無處不在。

在另一部電視劇《我們的婚姻》中,白百合飾演的角色沈彗星原本是一名全職媽媽,随着孩子長大,她決定重返職場,但卻屢屢碰壁。“媽媽”這個身份,以及身份所伴随的生活負擔,多次成為她被拒絕的“隐晦”的理由。

母親的痛,《親愛的小孩》說得還不夠透

來源:親愛的小孩

據《2021年職場媽媽生存狀況調查報告》顯示,由于新冠疫情的影響,因照顧家庭而被迫放棄事業發展的職場媽媽占比由2020年的26.3%躍升至37%。同時,相較于職場爸爸,職場媽媽的月薪要低31.6%。背後的原因更多是因為在目前的觀念中,家庭裡,女性應當比男性付出更多,照顧孩子更多,同時,犧牲也更多。

孩子、家庭,不應該成為一個母親的束縛,而應該是她向前奔跑的補給站。我們不能隻歌頌母親的偉大,還應該用更多的制度和空間,保護、成就這份“偉大”。事業與家庭不應是相沖突的,“如何平衡事業與家庭”的問題,應當是職場爸爸與職場媽媽都需要考慮的問題,而非僅針對于“職場媽媽”。“母職”應為榮耀,而非懲罰。

做有品位的内容,當有靈魂的美少女。

文字 | 氣泡白開水

編輯 | 空小妖兒

封面 | 親愛的小孩

你的每一個“在看”支援,對我都很重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