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疫情下的手術台守衛者!

4月,上海街道褪去了往日的喧嚣,隻剩下了清脆的鳥叫聲與沖在防控一線的一群又一群“白色戰士”。

其中,有那麼一群人,默默奮戰在手術一線,守護着人民的生命健康。

守護好生命的通道

41歲男性,胸痛,緊急呼叫120……

80歲男性,胸痛,緊急呼叫120……

69歲男性,胸痛,緊急呼叫120……

4月21日這晚,在短短幾小時内,十院急診胸痛中心接連收到三位急需搶救的心梗病人。

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疾病中的急危重症,一旦發生急性心梗,極有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就危及生命,是以,業内一直有“時間就是心肌,心肌就是生命”的說法。救治的時間越短,效果就會越好,患者的預後也将更加理想。

胸痛中心值班醫生王凡和林瑩在即刻完善和研判心電圖後,考慮前兩名患者均為急性ST段擡高型心肌梗死,好在送來醫院還是比較及時,發病時間均在2小時左右,經與患者本人及家屬溝通,給予雙聯抗血小闆、溶栓和抗凝序貫治療,兩小時後兩位患者的症狀均明顯緩解,複查心電圖ST段較前明顯回落,于是将患者從急診轉入CCU病房(冠心病監護病房)。而第三位患者心電圖顯示為急性非ST段擡高型心肌梗死,可以先觀察情況再做處理,随後他也被轉入CCU。

搶救生命的接力棒到了CCU的醫護人員手裡,在接收病人後,他們立刻與急診值班醫護進行了充分的溝通,複查了心電圖和心肌标志物,連夜制定後續治療的方案……

4月22日,在心内科徐亞偉的親自關心下,三位患者的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手術依次進行。身着厚重的鉛衣,再罩上防護服,魏毅東、莊劍輝、陸芸岚和王依倩配合娴熟,迅速開通患者的梗死血管,順利植入支架,患者的心電圖及心肌标志物術後均明顯好轉。

其實這也是十院心内科每天都在經曆的事。十院向記者介紹,短短三天内,通過這種配合默契的接力跑,十院心内科團隊已成功完成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手術8例,患者目前均已脫離生命危險。

疫情以來,十院沒有關閉急診通道,同時在微信公衆号中将近期的門診資訊及時釋出,通過醫護人員24小時的輪班堅守,十院成為了患者背後堅強的“靠山”。

依舊堅守在手術台

據介紹,随着心梗發病率的年輕化,中年男性這個群體的心梗發生率顯著提高,這類人群往往起病急,症狀明顯,及時的确診及血管開通格外重要。面對疫情壓力,轉運救治時間成為急性心梗患者預後的關鍵。

在4月24日到25日,徐亞偉團隊在24小時内完成了4例年輕心梗患者的冠脈造影及支架植入術。

術後徐亞偉主任在對這四位患者進行宣教的過程中發現,這四位患者在出現胸悶胸痛的症狀後,重視自身病症,基本都在第一時間呼叫120或自行前往醫院急診就診,給醫生搶時間、救心肌提供了重要條件。

其中一位患者描述到,從撥打120到救護車趕赴現場僅耗時2分鐘,可見疫情下的上海急救力量仍保持高效高速的運轉。

據悉,這四名男性年輕患者分别為41歲、34歲、40歲和49歲,無一例外都是有高血壓的肥胖患者,疫情期間居家久坐、缺乏運動。

4人在入院後,值班醫護與患者及家屬充分溝通了解患者病情後迅速開展冠脈造影。在徐亞偉主任的親自指揮下,陳維、明強、倉彥、陸芸岚和王依倩協力完成手術,迅速開通了罪犯血管并植入支架。術後四位心梗患者血流恢複良好,症狀得到明顯改善。

同時,徐亞偉也呼籲廣大群衆,特别是中年男性人群,新冠疫情縱然嚴峻,心肌梗死更為可怕!在家隔離或者閉環期間一旦出現胸痛冷汗等症狀,務必要及時就診,不要因為疫情而延誤了自己的身體健康。

十院作為上海疫情下其中一家醫院的縮影,默默在背後為心血管患者提供着強有力的支撐。

除了十院,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也在手術中盡可能最大的守護着患者的生存的生機。4月27日晚上10時許,在曆經5個多小時的肝髒移植手術後,姚女士安返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肝外科監護室。這是4月以來中山醫院完成的第8例肝移植手術。

4月26日,姚女士得知成功比對到肝源的好消息。4月27日一早,比對到的供肝被順利擷取,并及時運輸到了中山醫院肝外科手術室。當天下午4時許,由樊嘉院士、周儉教授帶領的肝移植團隊在手術室緊鑼密鼓地進行着肝移植手術,

樊嘉院士介紹,疫情期間中山醫院門急診、手術等醫療救治工作從未停歇。醫院4月單日最高手術量超過110台,單日門診量峰值超1萬,普通門診及普通專家門診均已正常開展。

此外據悉,為切實解決群衆就醫需求,中山醫院計劃五一後全面恢複所有類型門診服務,住院診療服務也将在下周陸續全面恢複。

記者:胡鑫宇 實習生:魏正宏

編輯:王麗穎

責任編輯:畢丹丹

封面來源:資料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