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4期文學觀察薦讀|李占彥:至情至性的李白

4期文學觀察薦讀|李占彥:至情至性的李白

至情至性的李白

作者:李占彥

詩仙李白是一個至情至性的人,他真實、豪爽、執着、不做作,感情豐富,率性而為。他積極樂觀、超凡脫俗、髙曠不群,活得自由自在,任性地遊走在中華美麗的河山之上,以詩人的身份,盡情揮灑着豪情。他不僅具有開闊的頭腦,更具有強大的内心。寫出的詩自然新麗、高暢俊逸、勁健豪放,其光焰萬丈、直沖霄漢,令人驚心動魄。玉樹臨風、卓爾不群,這是他在我心目中的形象。盛唐詩人群體中,如果沒有了李白,唐詩的百花園就會黯然失色。李白才逸氣高,是詩國裡最豪放、最潇灑的英雄,他一開口,發出的就是盛唐的最高音、最強音。他是獨一無二的,他的詩一如他的為人,光明磊落。他的文字無處不彌漫着他生命與個性的獨特氣息,那元氣充沛的詩就是生命張力的自我呈現,充滿了原生态的質感。

能夠撥動心弦的詩篇,必然是從靈魂深處發出的聲音。詩歌的作用,自古就被十分重視。《尚書·堯典》雲:“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八音克諧,無相奪倫,神人以和。”詩歌能讓粗礫變得溫潤,讓庸俗變得高雅,讓消極變得積極。讀李白的詩,常常能讓一顆萎靡的心,流淌起歡暢的血液來,激蕩歡樂的波濤。作為一個有血有肉的人,李白更有柔情細膩的一面,當讀到“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的時候,我們被深深打動了。這兩句詩出自李白表達相思之苦的《秋風詞》,全詩如下:

秋風清,秋月明。

落葉聚還散,寒鴉栖複驚。

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

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

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

讀來字字是深情,也很好了解——

秋風起了,有一股冷清的味道。秋高氣爽的時節,明月曠朗無塵。風吹落葉,時聚時散,本已栖息的寒鴉因了明月分外明而又被驚起。想起曾經相遇相知的種種美好,不禁感慨何時才能再見,此情此景我卻孤苦一人,讓我情何以堪!人世間,愛情最令人銷魂,也最讓人苦心。隻有走入相思之門,深陷其中的人,才會懂得個中滋味。永遠的相思永遠的回憶,短暫的相思卻也無止境。早知道相思如此的牽絆人心,還不如當初我們就不要相識。

都說詩歌多是傷春悲秋之作,李白的這首詩,就是典型的悲秋之作,抒寫男女相思,深有寄意。深秋的夜晚,望月懷遠,發出無奈地感歎。

愛情這扇相思門,在人間是最糾纏人心的。在這熙熙攘攘的人世間,在這光怪陸離的紅塵裡,總是有着生生世世的牽挂,有着魂銷腸斷的思念。紛擾人間,誰沒有誠服在“相思門”下?誰人沒有纏綿于“相思門”中?誰人沒有嘗過七情六欲、愛恨纏綿的愛情滋味?愛情銷魂蝕骨,人人愛之,人人怯之。“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于是,“相思”變成了一種無法言表的病,從裡到外,從遠到近,從男到女,從古到今,一直循環不息,無數人為之甘願中毒,甘願沉淪,甘願沉醉不醒。泗渡一次愛情的海,甜蜜的、癡怨的、認真的、酸澀的各種沉溺的五味雜陳,誰能化身為一隻“愛情鳥”,飛渡到快樂的彼岸?李白坦言道:“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這愛情是一味相思的藥引,愛時相思,不愛了也有相思;見不到相思,見面後亦是相思;醒也相思,夢也相思,相思過後,還是相思。牽絆着,放不下,吃不香,睡不了,這是相思的通病,一樣的形式,一樣的心緒,何苦相思來着?相思折磨,那不如不相思,成嗎?這可由不得你——“平生不會相思,才會相思,便害相思。”會不會相思,誰能把控得住這相思的源頭,就像老樹忽然發新芽,就像“草色遙看近卻無”的春風又綠。關不住的人間,不說想與不想,願與不願的矯情,這世上人,會不會相思,人人都會害相思。莫不相思,唯有當初不相識。

能證李白至情至性的詩很多,其中我更喜歡他的《長相思》。全詩如下:

長相思,在長安。

絡緯秋啼金井闌,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燈不明思欲絕,卷帷望月空長歎。

美人如花隔雲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瀾。

天長路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山難。

長相思,摧心肝。

李白的這首《長相思》,有着山盟海誓的愛情氛圍,唯美着,一美就是上千年的光景,成為永恒,讓癡心兒女捧為經典。

詩人說:我所思念的人,她在繁華的帝國京城長安。蟋蟀在秋天的井欄裡鳴叫,霜寒都降臨了,使得竹席看上去都具有了一種寒冷的色彩,分外地寒涼。孤燈幽暗地亮着,孤單寂寞的人卻陷入非常濃烈似乎化不開的思念中。百無聊賴之際,隻能卷起窗簾,仰望天上的月亮,希望能藉此得到安慰,但隻能怅惘歎息。那如花美人,如同在雲上,在遙遠的地方啊。她所在的地方,上面有青蒼幽遠的天空,下面有波浪翻騰的長河的流水。天路太長,折磨靈魂,讓我怎麼可能飛過那層層的山關啊。思念如絲縷絡棉,互相纏繞,連綿不斷,牽動着我的情思。

“長相思,在長安。”長安給了李白太多美好的回憶。那年他到長安,遇見了時任秘書少監的老詩人賀知章,老詩人親自來拜訪,給了他莫大的感動。賀知章被他飄逸俊朗的風神所折服,讀了他的《蜀道難》,更是贊歎不已,稱他是“谪仙人”——這個稱呼不胫而走,從此李白被人們稱作“谪仙”、“詩仙”。賀知章欣賞李白,解下所佩戴的金龜換酒,一起痛飲。此後,二人幾乎天天在一起飲酒,李白名聲大振。

在長安,李白不能忘記引薦他進入朝廷的玉真公主,他的做官之路,玉真公主的推薦功不可沒。唐代是一個包容性很強的國度,可以通過許多途徑求取功名。李白來到京城長安,就是希望能夠得到推薦,走上做官之路,于是,李白幹谒了玉真公主,其目的十分明确,就是希望通過她的力量,登上高高的廟堂,助自己實作“濟蒼生、安社稷”的政治理想。

玉真公主是唐睿宗的女兒,唐玄宗的妹妹,她崇信道教,玄宗時期出家為道士,法号無上真人,後來又賜法号為持盈法師。唐王朝建立之初,統治者為了鞏固、神化自己的政權,追認道家始祖李耳為李唐宗室的祖先,将道教定為“國教”,後來還将道舉作為一個考試類型列入科舉考試之中。李白之是以要跟玉真公主拉上關系,就是想要走由道教而入仕這一條路。魏颢在《李翰林集序》中說“白久居峨嵋,與丹丘因持盈法師達,白亦因之入翰林。”從這個記載,我們知道,推薦李白進入朝廷,其關鍵人物是玉真公主。

李白是懂得感恩的一個人,念念不忘玉真公主,在寫給她的《玉真仙人詞》一詩中,抒發了不一樣的懷抱。全詩如下:

玉真之仙人,時往太華峰。

清晨鳴天鼓,飙欻騰雙龍。

弄電不辍手,行雲本無蹤。

幾時入少室,王母應相逢。

這是李白和玉真公主見面時的詩作。“鳴天鼓”、“騰雙龍”、“弄電行雲”之類的,把玉真公主寫得像九天玄女一般浪漫,李白本性桀骜不馴,生來就是個飛揚跳脫、風流多情的人物,寫詩贊美,當在他心目中的分量不一般。

在大詩人賀知章、玉真公主等人的大力推薦下,李白被唐玄宗接見,任命為翰林學士。

長安是李白的得意之地。

這個時候,他大塊吃肉,大口喝酒,正是“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在《清平調詞三首》中,他寫楊貴妃,把這個天仙美人比喻為是大氣絕美的牡丹花,把她儀态萬方之美表現得淋漓盡緻。唐代李浚撰寫的雜史《松窗雜錄》裡有一篇小說《李白詩贊楊貴妃》,記載了唐玄宗、楊貴妃沉香亭賞牡丹的這件風流雅事:

開元中,禁中初重木芍藥,即今牡丹也。《開元天寶》花呼木芍藥,本記雲禁中為牡丹花。得四本紅、紫、淺紅、通白者,上因移植于興慶池東沉香亭前。會花方繁開,上乘月夜召太真妃以步辇從。诏特選梨園弟子中尤者,得樂十六色。李龜年以歌擅一時之名,手捧檀闆,押衆樂前欲歌之。上曰:“賞名花,對妃子,焉用舊樂詞為?”遂命龜年持金花箋宣賜翰林學士李白,進《清平調》詞三章。白欣承诏旨,猶苦宿酲未解,因援筆賦之:“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曉露花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一枝紅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幹。”龜年遽以詞進,上命梨園弟子約略調撫絲竹,遂促龜年以歌。太真妃持頗黎七寶杯,酌西涼州葡萄酒,笑領意甚厚。上因調玉笛以倚曲,每曲遍将換,則遲其聲以媚之。太真飲罷,飾繡巾重拜上意。龜年常話于五王,獨憶以歌得自勝者無出于此,抑亦一時之極緻耳。上自是顧李翰林尤異于他學士。會高力士終以脫烏皮六縫為深恥。異日太真妃重吟前詞,力士戲曰:“始謂妃子怨李白深入骨髓,何拳拳如是?”太真妃因驚曰:“何翰林學士能辱人如斯?”力士曰:“以飛燕指妃子,是賤之甚矣。”太真頗深然之。上嘗欲命李白官,卒為宮中所扞而止。

因為《清平調詞三首》詩,給了高力士誣陷李白的口實,原來,一向蔑視權貴的李白早就得罪了高力士。《舊唐書》說李白:“嘗沉醉殿上,引足令高力士脫靴,由是斥去。”《新唐書》說得更詳細:“白嘗侍帝,醉,使高力士脫靴,力士素貴,恥之,摘其詩以激楊貴妃,帝欲官白,妃辄沮之。”高力士得到了這個機會,就對貴妃說,李白的詩裡,“雲雨巫山”是說歡情不長,把貴妃比作趙飛燕,是諷刺她輕佻誤國,他這樣寫,是不把貴妃放在眼裡。楊貴妃信了高力士的話,對李白心生忌恨,在寵妃的讒謗下,奸佞的排擠下,唐玄宗漸漸疏遠了李白。他對這樣的皇帝,這樣的朝廷慢慢地失望了。他明白自己的理想在這樣的政治環境下是不能夠實作的,他又開始向往以前那種雲遊天下的自由生活了。于是,李白上書請求“還山”,玄宗自然“恩準”,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賜金放還”。天寶三年,李白離開了長安。長安,成了李白的失意之地。他的政治理想從此破滅。

《長相思》當是李白離開長安後的相思之作。

詩人說:我的思念在長安,長安裡有我心愛的美人。長安的美人,詩人沒有明寫。那這個能讓詩仙李白動心的美人究竟長啥樣呢?“美人如花隔雲端”,從這裡,我們當明白,李白心中的美人肯定是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如驚鴻照影,美到雲端了。是以,縱然隔着上千的時空距離,我們依然可以感受到她身上散發的真實而美麗的氣息,令人驚豔。“唯有牡丹真國色”,如此的美人,當有着明媚的笑顔,有着真實的情感。唯有如此,才能讓狂傲的李白産生心靈上的共鳴。

在中國古典詩詞中,表達愛情,往往都是撕心裂肺的、纏綿凄恻的,隻有李白,把情感寫得是非常地有氣勢。

那年,李白得意洋洋地來到長安,天真的詩人以為可以實作他報國的遠大理想,因為唐玄宗對他不薄,賞識他的才華,将他留在了翰林院。天縱之才的詩人十分珍惜這次機會,竭盡心力地為帝王做事,為楊玉環作詩,希望自己的才華得到真正的施展。但他想問題太單純,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問題,那就是唐朝雖然開放,但是内部的等級制度還是相當地嚴密的。尤其是重要的行政和兵權都掌握在節度使或者家世顯赫的貴族手上。論資排輩,李白是遠遠不夠的。這樣的現實,怎能夠讓他實作理想?在來長安之前,李白就享有盛名。是以,不能“折腰”的李白,仗着自己的才華和剛直的品性,借酒借詩,毫無顧忌地得罪了當朝的權臣,最後落得個“賜金放還”的結局,離開長安。但是,長安有他的朋友,有他心愛的人——這裡有他的牽挂,有他的念想,然而所有的一切,都化成了曆史的煙塵。詩人是一個有情有義的人,在離開長安時,總是遙遙思念。這個時候,往事曆曆在目,萦繞心間,蒸騰氤氲,發酵成滿懷的相思,彌漫在萬水千山中,最終他發現,他是那麼的熱愛長安,熱愛那裡的一切,熱愛那裡的人。美人如花隔雲端,不單是寫美人的,也是寫長安的一切。也隻有李白這樣胸有豪情萬丈的天才,才會以博大的胸襟,把美人寫得驚豔滿滿,如同被月光沐浴的花朵。

有人說《長相思》這首詩表達的是李白政治上的失意,這樣的解讀也對。人生如果永遠夠不着,就不會心生绮念,但曾經,他離長安是那麼的近,他在大唐的心髒裡感受着帝國的繁華和心跳,現在都已經如隔雲端了。

但我還是以人的愛情體驗,來鑒賞李白的《長相思》的。詩中的這個美人是誰呢?也許是長安酒肆裡侍酒的胡姬美女,也許是那個給過他幫助的玉真公主,也許都是吧,能夠入李白法眼的女子,在京城長安,想必也是屈指可數。

說李白是一個至情至性的人,也可以從他的另一首《長相憶》一詩中覓出端倪。這首詩有的版本題為《贈遠》。全詩如下:

美人在時花滿堂,美人去後花馀床。

床中繡被卷不寝,至今三載聞餘香。

香亦竟不滅,人亦竟不來。

相思黃葉落,白露濕青苔。

這首詩開頭“美人在時花滿堂,美人去後馀空床”兩句詩,是寫美人“在時”和“去後”心靈的巨大落差。美人在時,鳥語花香,滿堂生輝;美人去後,花兒凋落,隻留下一張空空的床。這裡并不是說滿堂真的有花兒盛開,而是因為有了美人的存在,心靈的花兒缤紛爛漫,姹紫嫣紅。有美一人在我堂,滿室生輝留餘香。因為屋子裡有美人的身影,有美人的言笑,有美人的步态,一切便鮮活起來,靈動起來,也便有了流動的氣韻和色彩。隻因美人在側,花是豔的,天是藍的,風是柔的,雨是潤的。而今,物是人非,隻有一張空閑着的床,再也不想去觸碰。

詩人不言他物,隻選擇一張空床,來突出美人離去後的孤獨寂寞,是很具匠心的。看到床,他想到了什麼呢?他大概想到曾經的床笫之歡,想到了美人的冰肌玉骨,想到了美人的溫柔纏綿,想到了美人的嬌羞軟語吧。美人在懷時,他度過了多少個銷魂的夜晚。良宵苦短,那相愛相守的一幕幕,而今,都化作了夢。美人在時,越是幸福快樂,她離去後就越是孤苦和思念。美人離開後,床上的繡被也被卷了起來,三年後還能聞到美人的餘香。香氣缭繞不絕,而美人卻再也沒有回來。多少相思,多少難眠之夜,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其實不是那香氣真的還在,那是相思者思念至極的嗅覺錯亂。擱置了三年的空床,卷起了三年的繡被,不可能會還留有香氣。花和床本是無情物,但一旦與自己喜歡的人有關,便塗抹上了感情色彩。是以,杜甫才會有“感時花濺淚”。《詩經·邶風·靜女》中,那個年輕的男子等着心儀的女子,沒有等着,抓耳撓腮之際,擺弄着女子送他的荑草,獨自吟唱道:“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贻。”在他的眼裡,荑草美得出奇,但這并不是荑草真的很美,而是美人送給他的,飽含着愛意。

李白不隻是給著名人物寫詩,他也寫詩給普通人,如歌妓,他欣賞之,寫詩贊美之。

李白一生寫下九百餘首脍炙人口的詩篇。當李白六十一歲時,孑然一人來到金陵遊玩,邂逅了金陵子。一個夜晚,他憑窗觀賞金陵秋色,不由得撫琴作歌。歌聲引來一名年輕美貌的歌女,願陪伴李白。能與這一美女同行,實為人生一大快事!《示金陵子》全詩如下:

金陵城東誰家子,竊聽琴聲碧窗裡。

落花一片天上來,随人直渡西江水。

楚歌吳語嬌不成,似能未能最有情。

謝公正要東山妓,攜手林泉處處行。

金陵子,即是金陵伎。此伎非彼妓也,而是有一定才華的藝人。此詩描寫了金陵女子嬌柔豔美的情态,“落花一片天上來”,贊美藝妓金陵子好像從天上飄然而來的美女子,氣韻不凡。這樣一個美女,願意與詩人共渡西江之水。李白對這位才藝、容貌俱佳的歌伎,曾傾心過。惺惺相惜,李白邀約這美女子,攜手在林泉佳處遊賞。

李白一生的逍遙快活都在詩中展現出來了,這就是詩仙李白,這就是真性情的李白,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熱愛一切美好。

我們讀李白的詩歌就是讀真正的盛唐。

李白經曆坎坷,思想複雜,既是一個天才的詩人,又兼有遊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等人的氣質。儒家、道家和遊俠三種思想,在他身上都有展現。李白留給後世人的詩作,表現了他一生的心路曆程,是盛唐社會現實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藝術寫照。

李白的詩具有“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的藝術魅力,這也是他的詩歌最鮮明的藝術特色。作為一個浪漫主義詩人,李白調動了一切浪漫主義手法,使詩歌的内容和形式達到了完美的統一。李白的詩富于自我表現的主觀抒情色彩十分濃烈,感情的表達具有一種排山倒海、一瀉千裡的氣勢。

我們可以從李白身上學到許多,如他的自信,如他的豪情,如他的真實。每一個人的心裡,都會有一個美麗的遠方。像李白一樣,不委屈自己,把自己活成一個至情至性的人。渴望湛藍的天空下安甯祥和的美好,讓苟且的生活多一份詩意,這是一種對美好的渴望。雖然,在這個世界上,從來都沒有誰可以逃脫宇宙的囚禁,但美好永在,詩意永在。

李白是一個擁有自由之心的人,他渴望自由,追求自由。自由精神,充盈到他的血液當中,使得他遭遇仕途的坎坷時,能夠從容面對。在遭遇現實的挫折之後,隻有山河能夠慰藉他的心靈,才能夠包容他赤子般的真性情。當放下追求名利之心時,便躍上馬背,迎着風,走向天高地闊、山長水遠。因着這種率直的自由之心的牽引,他的腳步所到之處,留下了許多美麗的詩篇。這是山河給予他的,為了感恩山河的無私賜予,他以美麗的詩篇來報答。他把廣袤無垠的真實空間,當作了自己心靈的故鄉。是天地,給了他詩歌的靈感,成就了他“詩仙”的美名。李白之是以能夠成為中華民族的驕傲,是因為展現在他的詩歌中的文化元素最具中華特性,有黃河文化的因子,有長江文化的因子。這兩種文化,正是中華文化的大美,在互相碰撞和互相交融中,形成無限的豐盈和豐富。華夏民族尊他為詩仙,證明了我們這個民族對詩意的向往和尊崇,展現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

注:

本文發表于《延河》雜志2022年4期

文學觀察一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