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個家最大的不幸:父親缺位,母親越位,家庭關系錯位

大多數中國人提到父親母親,腦子多半會浮現“嚴父慈母”的印象。

就像《紅樓夢》裡,賈寶玉聽到父親傳喚他就“不覺打了個雷的一般”,但是卻可以“搬着王夫人的脖子說長道短”。

實際上,父母對孩子都愛得深沉,隻是母愛似水,父愛如山。

好比,一起搬東西時孩子被劃傷。母親往往會幫助包紮;而父親,往往會看一眼,說一句“還是我來吧”。

大概是中國式的父親總是不善言辭吧,猶如朱自清的《背影》中,通過買橘子的事例才看出父愛的濃厚。

但有這麼一位父親,把對女兒的愛意表達寫成了一本書——《我想遇見你的人生》。

有人說,這是一本給孩子的情書。

書中記錄了父女倆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描寫了做父親的如何關注女兒生命裡的每一步,又分享了哪些人生經驗,期望讓孩子人生的每一步都走得更加紮實。

本書作者楊照,本名李明駿,是一名作家、編輯、台北藝術大學兼任講師、電台節目主持人。

最早他隻是想要女兒寫12封長信,讓她長大後讀。

直到女兒讀三年級了,進入了很愛發問的時期。被她問多了,楊照就想把那些有感觸的事記錄下來,給她看。

就這樣前後記錄了三年,在她女兒國小畢業那年,這本書就成了。

現在,我們一起看看,《我想遇見你的人生》裡都說了些什麼吧。

一個家最大的不幸:父親缺位,母親越位,家庭關系錯位

永遠要堅持把事情做對

楊照的女兒很擅長樂器。

在一次聖誕同樂會,她和其他四位同學合作五重奏。楊照聽完覺得整體成果還不錯,隻是結束的時候讓人覺得有些突兀。

後來和女兒溝通,才知道,原來女兒可以沒彈最後一段鋼琴獨奏。

原因是,其他四位同學說他們的演奏結束了,最後卻要在台上聽她一人鋼琴獨奏,覺得不好。

楊照女兒雖然有些委屈,也覺得就這麼戛然而止有些奇怪,但考慮到合作同學的感受,她選擇了不彈。

但楊照認為,女兒隻是考慮了合作同學的感受,卻沒有考慮到台下聽衆的感受。從音樂表達這件事來說,更應該在乎的是聽衆的感受才對。

在書中,他寫道,希望女兒能對自己認為對的事,稍微多一點堅持,别那麼輕易讓步。

不管有多少考慮,有多少阻礙,總是該堅持将事情做對。如果一個方法不行,就換個方法。

茲心想說,有時,确實堅持做對的事才能成事。

正如晚清名臣曾國藩。

有人說曾國藩為人不機靈,因為他不聽他人勸,堅持上書皇上,幾次險些丢了性命。

他還每天堅持讀史,堅持寫日記……

隻因為他覺得這些事是對的,應該堅持做。

最後的結果也很顯然,曾國藩堅持做對的事,果然有了好結果。

請相信,你所做的事情,也許暫時看不到成果,但不要灰心或焦慮,終有一天你會碩果累累。

追求完美的過程比結果重要

一天晚上,楊照在廚房做飯,聽到女兒在琴房中反複練習肖邦《第一号叙事曲》的一小段段落。

在做飯過程中,他無意識地在計算女兒練習的次數。

從剛開始練習,到她能流暢地彈奏,她至少連續練了139次。

楊照欣賞女兒的認真,但也不免有些擔心。

他想起了一位名叫洛瓦索的“米其林三星”大廚。這位名廚想要把白花椰這個配菜做出主菜的味道。他試了很多方法後,最終推出了一道他精心調制的白花椰。

沒想到最早嘗到的美食評論者,給了不怎麼樣的評價。

洛瓦索大受挫折,就自殺了。

這位大廚的完美主義,讓他無法接受自己的失敗。

在聽女兒彈了139遍同段落後,楊照告訴女兒,追求完美并非不可以,但應該更注重追求完美的過程。畢竟過程中得到的成就感,其實高過最後得到的結果。

同時,完美不該建立在他人的評價看法上,而是要依照自己的标準,來衡量自己與完美的距離。

對于這一點,茲心深感贊同。

畢竟近年來,看過了太多孩子因為追求完美而輕視生命的悲劇。

哪怕這些追求完美結果的孩子長大了,也難免會偏執。

2019年,一男子因高速違停被查,但拒不出示駕駛證,甚至嘗試威脅、賄賂、拉扯交警,最後還跑到高速路中間攔車揚言要自殺。

他說:“我想保持12年不扣一分,我追求完美,扣錢可以但不能扣分。”

加拿大韋仕敦大學人格心理學家史密斯說,“執着于毫無瑕疵的完美生活,本身就是一種精神病态。”

也許真正的完美,從來都是不完美。

學會無懼地張望世界

一個家最大的不幸:父親缺位,母親越位,家庭關系錯位

楊照的朋友全家去土耳其旅行了三個星期。

這是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拖家帶口,全程自助,還遇到了不少困難。

了解了這趟旅程的故事後,楊照很佩服朋友的冒險精神,也很羨慕這樣的行程會遇到的奇特經驗,因為他隻願帶女兒去安全、可控的地方。比如日本、德國、北京……

在法蘭克福的歌德故居,楊照女兒專心聽着語音導覽,看每一個房間、每一件家具,頗有興趣;在波昂的貝多芬故居,她一進去就對每樣東西都有興趣;在北京紫禁城裡,她雖然嫌每個宮殿隔得太遠,但也看了那裡的紅牆青瓦……

楊照認為,巴黎有巴黎的故事,紐約有紐約的故事,北京有北京的故事。

他希望女兒将來可以去更多的地方,坦然寬心地對待陌生的地方、陌生的事物,不斷開拓、增加自己能有所感應的故事,始終興味盎然地觀察、體驗、吸收。

看世界,真的是加速成長的不二法寶。

茲心想起之前看到的紀錄片《辛巴奇遇記》,講述了父親老極帶着孩子辛巴環球旅行的故事。

辛巴3歲時,老極就帶他途徑12國,周遊185天;辛巴5歲時,他們又橫穿南美洲,曆時146天,去南極看企鵝;辛巴8歲時,老極就帶着他前往青藏高原。

在看世界的過程中,辛巴學會了尊重其他生命,明白了自己有責任去保護它們。

因為看過了世界,是以知道把世界裝進心裡。

正如漫畫家朱德庸所說的:看清楚這個世界,并不能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但可能讓你在看清楚這個世界是個怎樣的世界後,把自己變得更好。

能讓人記住,才是本事

一個家最大的不幸:父親缺位,母親越位,家庭關系錯位

楊照的女兒的名字有個生僻字。

一次,楊照托人給女兒要開的聯合音樂盒做了宣傳單和海報。幾乎每個拿到傳單的朋友,都注意到了楊照女兒的名字。

因為名字裡有難念難認的字。

楊照坦言,這是自己做父母的一個私心。

楊照那代人的名字通常都很大衆,他的父母對他們的養育也不那麼上心。有時,他難免覺得自己錯過了成為獨特的人的機會,按照父母、社會的期待,做了一般的人。

是以在給孩子取名時,就不希望孩子有太大衆、太通俗的名字。小孩一出生,就費心要給他們獨特一點的名字。

但楊照又想,不俗的名字無法保證孩子将來真正能成為不俗的人。

是以,他想告訴女兒,想要脫穎而出,還需要在成長過程中建立起自己的個性,有自己的主張主見,勇于下自己的判斷,并且全心全意投入自己的追求。

就像一位有個性、有想法的音樂家,就算他的名字再怎麼通俗,别人也都會沖着他的音樂,将那樣的名字牢牢刻在腦中。

茲心想到了著名作家林清玄。

林清玄單看長相,絕對不出衆,甚至有讀者給他寫信說,“你居然長得跟周星馳電影裡面的醜角‘火雲邪神’一樣,真是相見不如懷念啊!”

但就是這樣一位其貌不揚、身材幹巴瘦小的男人,卻被無數讀者牢牢記住了他的名字。

名字出衆不厲害,重要的是,個人出衆,并被人記住。

父母對孩子的愛,大概是這世上最無私的愛。

每個做子女的,不管長到幾歲,都覺得自己依舊活在父母的羽翼下。

面對挫折、傷害時,隻要一個回頭,就能看到父母仍在。

身為父母,想的隻是孩子健康、平安、快樂、積極地成長。

而身為子女,能做的,大概就是諒解父母、關愛父母,以及把這一生的溫柔,記得給父母留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