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史上,胡斌有什麼故事?

作者:鐵面人解讀曆史人物

胡斌大廚,上海老正興菜館廚師長、老正興行政總廚、專注又富有創新精神的老字号手藝人。

老正興菜館是上海最早享有盛名的飯店之一,随着時代的變遷、上海灘上的一百多家老正興大多已煙消雲散,坐落在上海福州路上的上海老正興菜館建立于1908年,原名正興館、以經營無錫風味菜為特色。上個世紀二十年代,改名為老正興菜館,後因開設分店、因而原店又名東号老正興菜館,現在已成為全國最老的一家老正興。胡斌出生于1975年,年紀輕輕的他已經是這家百年老店的廚師長了。這個是自己小時候到現在我自己個人的照片,這是很小時候和自己爸爸去甯波、去杭州玩的照片;這是自己還要小的時候,還沒有進中學,是自己最小的照片。這張照片是自己所有的生意學好、滿師以後,自己爸爸認為自己可以在飯店燒菜了、算真正的燒菜師傅了,是以他過來吃吃看自己燒的菜,吃過後、他們覺得蠻開心的,拍照留念一下。這是自己的爸爸,這個是當時的自己,當時自己比較胖。高中畢業以後,暫時沒有找到工作,在家裡待了一段時間,那時候工作也不好找、也找不到什麼好的工作,因為待在家裡、在街道裡面會有一個挂名,就是你現在沒有找到工作、街道會幫你安排工作,那這個時候、正好有這樣子一個機會,老正興菜館要招廚師、廚房學徒工,通知第二天自己到老正興來報到、來面試,到了老正興門口以後、就發覺這個店裝修得古色古香的、很有味道的,然後就想在裡面學習工作、試試看吧,然後就是這樣以後、就通過面試,面試以後、當時的時候對我們的要求也不是很高,隻要能吃苦、肯做,就可以、因為大家都是沒有基礎的,都是從頭開始的,是以當時就留下來了。第一天上班的時候,是廚師長領着自己進廚房,走進廚房以後、介紹每個師傅給自己認識,這個印象比較深刻,然後安排自己從最簡單的勤雜開始做起,洗洗鹹菜、磨磨刀,幫師傅搬搬東西,就是完全沒有技術的活,這樣的工作大概做了有三四個月。當時的時候,廚房間的環境也不是很好,整天地闆都是潮潮濕濕的、也不像現在那麼幹淨,那時候走路也不會走,那個時候師傅跟我自己講的、有一句話自己記得很深,就是說要想在廚房裡面工作,先學會走路,連路都走不穩、基本上每天都得摔一跤、而且是摔得很重的,就是你根本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會摔跤,就是前三步走得好、第四步就摔跤了,一樣的地闆、可能鞋的問題吧,就是直接會滑得摔倒,而且有的時候手裡是拿着東西的。随着慢慢的适應,胡斌學會了在廚房裡面保持平衡、也不常摔跤了,這時師傅安排他從事切配的工作、對一些原材料進行粗加工。就是在學粗加工,就是粗的那個切配,切配工以後、師傅已經有這個打算,想讓你上竈,那麼就那個時候、每天下午會拿一點鹽去練練翻鍋,一個是練習手上的力量、還有一個就是練習手腕的巧勁,因為原材料在鍋裡面要讓它上下翻動、讓它速度快,因為店裡的火跟家裡的火是不一樣,家裡的火小、店裡的火大,如果你一直不去翻動它的話、下面容易焦,上面還沒有熟,用勺子去翻、翻不均勻,是以那個時候一定要學會掂鍋。最早的時候、剛剛開始的時候,一下隻能掂10下、20下,就掂不動了,然後後來能夠練到一下子能掂150下、200下,先掂鹽,鹽掂完以後要掂抹布、就是整塊的抹布放在鍋裡面,因為我們本幫菜有很多紅燒滑水、紅燒肚檔,它都要求一個大翻的,是以那個時候就是要學掂抹布、讓它整塊的翻轉回來,如果能把抹布整塊的翻轉回來、那麼你燒,像我們燒這種紅燒的、需要大翻的菜,就是沒有問題了。半年以後,這點粗加工簡單的東西全部把它切好弄好以後、有的時候生意忙的時候,可以切一點、按照當時來說,要求比較高的魚絲這種東西,正好生意忙、師傅在忙,那就留下來給自己切,然後切下來以後、師傅感覺切得蠻好,然後這個時候就可以讓你做一點比較細一點的砧闆上面的工作,做了也有一段時間、可以開始慢慢學習燒菜,那時候燒得最多的、就是職工餐,就是我們自己職工吃的,每天下午、自己休息的時間就不休息了,因為那個時候的職工餐都是廚師們輪流燒的,那時候自己就把它包下來了,不管輪流不輪流、隻要是這個職工餐,隻要自己在上班、除了自己休息以外,就是我一個人燒,那這樣的話、估計過了一年,一年以後、就正式開始上竈了。那個時候上竈排在最後面一個竈,一般隻能是炒炒素菜、做做點心、就是簡單的東西,還沒有可以讓你燒那種比較高檔的菜。胡斌所講到的高檔菜、就是上海老正興菜館的招牌菜,上海老正興菜館屬蘇錫幫菜系,擅長烹制各式河鮮魚類佳肴,與上海本幫菜的烹調方式和菜式差別不是很大、因而格外受到歡迎。第一次的油爆河蝦,太緊張了吧,平時一般老是燒一點簡單的菜,平時也看師傅在燒這種菜,那有的時候自己也感覺可以試一試,正好客人點進來有這樣一道菜,師傅的意思就是你上去試一試,師傅在旁邊看,那麼師傅在旁邊看呢、就是本身心裡就比較緊張,因為我們的蝦爆好以後、要很短的時間,馬上要倒出來,那倒出來的話、應該有一個漏勺,爆好以後、倒在漏勺上面,油全部是濾到油缸裡面去的,那那次太緊張了、爆好以後、就想着快點倒出來、快點倒出來,沒有把漏勺去放在那油缸上面,然後直接把油帶蝦全倒進油缸了,全部倒倒進去以後、再把漏勺往油缸上放,然後等料打完以後、找蝦,蝦找不到了,等于是搞了個笑話,就是找不到蝦,然後一直找、一直找,等到最後找到的時候、因為這油溫很高的,蝦已經爆進去,那個蝦已經不能用了,就是說還是太緊張了,不過師傅後來還是給了一次機會、就是說繼續再燒一個。我們那個時候分一樓廚房和三樓廚房,正好三樓廚房有一個廚師出國了,正好空缺了一個位置,師傅也看自己平時蠻認真的、就是讓自己調到三樓,那個時候是真正的就是開始上竈了,從嚴格意義上說屬于滿師了、屬于出師了,這樣的話、前前後後一共要有三年不到一點,從此以後就成為一個正式的廚師。滿師以後,胡斌在工作中的細心好學、使他很快在廚藝上能夠獨當一面。1996年胡斌被派去老正興外高橋分店做廚師,三年以後、又回到老正興總店工作。這張照片是2004年5月6日、自己結婚的這一天,自己請自己的師傅來參加自己的婚禮,敬酒、敬好酒以後,拍的這張照片,留作一個紀念,這張照片自己也一直藏到現在、覺得蠻有意義的,自己這時候剛剛被提升為廚師長、大概隻有做了半年,半年也沒有,剛剛開始踏上廚師長這個位置。

廚師長的工作畢竟不同于廚師的工作,菜的利潤、原材料的進貨、廚房間人員的配置等諸多問題都要操心,這一切對胡斌來說,他總能做得很好。我們老正興的特色菜、就是比較傳統的特色菜有很多,就是像油爆河蝦、草頭圈子,冰糖甲魚、蝦籽大烏參,很多,我們的蝦、就是選料規格要求很嚴格的,就是一年四季都必須要有這個規格,我們在操作的過程中、要求的程式都是規定的,就是說你油爆蝦在油燒好以後、油爆蝦爆下去、要控制在18秒之内,我們必須完成裝盆。然後我們的調味料也是統一配制的,就是說我們現在上海有三家店,不管客人走到哪一家分店、或者總店,都是吃到油爆河蝦的口味都是一樣的。這個是自己2006年參加上海市“太太樂”杯創新菜大獎賽時、獲得的一個金獎,當時參加這個比賽的時候、這個菜的名字叫雙味銀鳕魚,這時候這個菜的創意和烹饪的細節、自己的師傅對自己幫助很大。初賽的時候,剛剛及格、分數過關,能夠進入複賽,因為那次做得不是很好,然後回來以後、就向師傅讨教,師傅也給了自己很多建議,從裝盤的形式、從調味料上面的創新,是以複賽的時候重新出了另外一個菜,做一個雙味銀鳕魚,運氣也蠻好,獲得了一個金獎。那個菜、自己用銀鳕魚的話,分成兩個口味,一個口味就是清淡的,自己用銀鳕魚加調味弄好以後、直接油鍋裡面過一下、拉油,按照我們叫、叫拉油一下,裡面已經有成味了,保持它的嫩度,然後自己在上面澆了一個胡蘿蔔汁,因為提倡健康飲食,就澆了一個胡蘿蔔汁,這是一個胡蘿蔔口味的銀鳕魚。然後另外一個味,用黑椒汁加上新鮮的檸檬汁、青檸,一個青檸黑椒汁,那個銀鳕魚是放油裡面炸過、也是整齊地放在盤裡,然後用那個青椒汁,上面兩個料,分成兩個顔色、兩個口味,而且是用兩種不一樣的口味,一種是有點胡蘿蔔果汁有一點甜甜的;青檸汁有一點酸酸的,再加一點黑椒的那種辣味,做了這樣一道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