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美歐争相研發飛行汽車,何時能真正起飛?

記者 | 唐俊

數學中有一個廣為人知的線段公理,即“兩點之間,線段最短”。而在人類的交通出行方式中,隻有飛行最容易實作兩點之間最短的直線距離。

繼民航班機和直升飛機之後,飛行汽車被視為下一代大衆空中交通工具。目前,中國、美國、歐洲都在積極研發飛行汽車,部分地區開啟試點,一些企業已經上市。但飛行汽車要真正走進大衆生活,仍需要一定時間。

企業争相研發“飛車”

顧名思義,飛行汽車既可以在空中飛行又可以在地面行駛,但目前大部分産品更加注重飛行功能,幾乎放棄了地面行駛功能。可以像直升機一樣垂直起降的飛行汽車,被視為下一代颠覆性的個人交通工具。

飛機和汽車結合的想法早在100年多前就有人提出,但直到2009年3月,世界首輛飛行汽車“飛躍(Transition)”才首次試飛成功。最近幾年,飛行汽車研發者越來越多,包括航空廠商、傳統車企、創業公司、網際網路科技公司等都加入探索的行列,新産品不斷湧現。

參與飛行汽車研發的公司主要集中在中美歐等地,包括斯諾伐克的AeroMobil,德國的Lilium和Velocopter,美國的Kitty Hawk、Archer和Joby,英國的Vertical和VRCO,荷蘭的PAL-V,中國的億航和小鵬等新興企業,以及空客、奧迪、吉利、豐田等傳統車企和航空企業。

技術路線不同,各家企業研發的飛行汽車外形也不盡相同。

中美歐争相研發飛行汽車,何時能真正起飛?

圖檔來自Lilium官網

中美歐争相研發飛行汽車,何時能真正起飛?

圖檔來自PAL-V官網

中美歐争相研發飛行汽車,何時能真正起飛?

圖檔來自小鵬官網

中美歐争相研發飛行汽車,何時能真正起飛?

圖檔來自億航官網

雖然這些企業已經生産出了各自的飛行汽車,但均處于試點飛行狀态,全世界還沒有一條正式商業營運的飛行路線。

市場未啟,資本先行,“飛車”行業已有多家公司上市。2019年底億航在美股上市,成為全球第一家上市的飛行汽車公司。美國Archer和Joby、德國Lilium、英國Vertical等公司,也通過SPAC(即借殼)形式成功上市。

羅蘭貝格咨詢公司全球合夥人于占福對界面新聞分析,目前研發飛行汽車的新銳企業仍以歐美為主,歐洲的公司最為活躍。中國公司入局也比較早,産品跟國際上相比沒有明顯的時間差,也屬于第一梯隊。

按照摩根士丹利的預測報告,2030年飛行汽車行業在全球将形成3000億美元的市場規模,到2040年達到1.5萬億美元。

雖然飛行汽車市場如此活躍,但要正式開啟商業飛行,仍然面臨來自技術、政策和營運場景的限制。

飛行的“阻力”

在現有技術條件下,飛行汽車飛起來不成問題,能飛多遠卻是個問題。

飛行汽車一般通過電池提供能量,由于需要克服自身在空中的重力,不能無限制疊加電池,導緻飛行汽車的續航時間普遍較短,例如億航216滿電可飛行15-40分鐘,然後又需要花費較長時間充電。

飛行汽車能否飛的更遠,取決于電池技術是否會取得突破,或者借鑒一些新能源車的換電模式,設計成可快速拆卸的電池。隻有續航解決後,才有更多的營運場景可以想象。

噪音也是一個問題。飛行汽車的螺旋槳在工作時會産生高分貝的噪音,雖然可以通過隔音材料實作飛機内部降噪,但低空飛行時有可能影響飛機外的城市居民。

在安全方面,雖然目前的試點飛行尚未出現大的事故,但“飛車”的安全性仍有待進一步确認。中國政府部門對航空安全高度重視,隻有確定絕對安全的飛行器,才有可能被允許升空。

在非技術層面,飛行汽車還面臨适飛認證、城市空域管理、空中行駛規則、事故責任劃分等政策性問題,以及空中交通的基礎設施、營運模式、經濟成本、使用者體驗等市場性挑戰。

2月份,中國民航局釋出《億航EH216-S型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專用條件》,這并不意味着億航EH216-S取得了适航認證,而是為适航審定設定了專用條件,當滿足這些條件後才可适航認證。

該條件中提到,EH216-S型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的航空器預期在低空隔離空域飛行,主要用于城市空中交通環境的商業載客運作。

有趣的是,4月21日,中國汽車工程學會表示将成立飛行汽車工作組,并啟動飛行汽車白皮書編制工作。

民航部門和汽車協會都在介入,飛行汽車到底歸誰管,目前還處于模糊地帶。于占福認為,各個部門之間應該加強對話協調,界定清楚飛行汽車的監管邊界。

于占福認為,将飛行汽車納入到民航體系管理更為合适。按常理來說,在空中的飛行器涉及到空域和飛行規則等管理,民航部門有理論基礎和實操經驗,但公路系統從來沒有涉及過這些方面。

何時能起飛

億航目前已在廣州、賀州、深圳、肇慶等城市的指定地點開展空中遊覽或短途空中交通試運作業務。億航表示,截至2021年11月底,億航216系列自動駕駛飛行器已經完成超過2萬架次的安全試飛記錄。

億航至今仍處于虧損狀态,2021年公司錄得營收5680萬元,同比下降68.5%,淨虧損3.2億元,虧損額同比擴大241.1%。隻有實作正式商業運作,億航才可能止損。

清華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張揚軍教授認為,“先載物後載人”是飛行汽車較為可行的商業化路徑。可以先通過載物積累經驗,進行技術疊代、資料積累、安全驗證等工作,成熟後再過渡到載人。長三角和大灣區可能最先開始嘗試飛行汽車營運,因為這兩個地區經濟活躍,客觀需求存在。

羅蘭貝格的于占福認為,飛行汽車初期會在人口稀少的地方先做試點營運,當安全性得到充分認可後,再逐漸向人口稠密的地方遷移。

億航在今年3月底的财報電話會上表示,計劃在産品獲得中國民航局适航認證後,在國内部分旅遊景點推出飛行汽車空中觀光服務,最早将在廣東肇慶、廣西貴港等地展開。

政府部門對飛行汽車持鼓勵态度。今年3月份,交通部印發《交通領域科技創新中長期發展規劃綱要(2021-2035年)》,其中提到,部署飛行汽車研發,突破飛行器與汽車融合、飛行與地面行駛自由切換等技術,以搶占前沿裝備先機。

但總體來說,飛行汽車目前仍處于從研究探索走向商業化應用的早期階段。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曾表示,要在2024年前實作其飛行汽車的量産,并将價格控制在100萬元人民币以内。

英國航空巨頭羅羅公司今年2月釋出報告稱,亞太地區國家将在2030年之前實作城市空中交通服務,到2030年亞太地區有望擁有超1000架垂直起降的電動飛機。

張揚軍認為,在2030年前,飛行汽車主要還是早期商業示範運作;2030-2050年,逐漸進入飛行汽車商業化營運時代;2050年後,将迎來城市空中交通發展的時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