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陶淵明寫的這首《移居》,語言質樸,回味無窮,值得一讀

陶淵明,是東晉時期最偉大的田園詩人,他最擅長以淡然的口吻,緩緩述說生活尋常之事,陶淵明的詩,讀起來分外親切有味,令人心生向往。

陶淵明寫的這首《移居》,語言質樸,回味無窮,值得一讀

陶淵明曾寫過一首《移居》,描寫的是他從柴桑搬遷至九江後的生活與心情,其詩曰:

昔欲居南村,非為蔔其宅。

聞多素心人,樂與數晨夕。

懷此頗有年,今日從茲役。

弊廬何必廣,取足蔽床席。

鄰曲時時來,抗言談在昔。

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

這首詩描寫了陶淵明搬家後的生活。這裡的房屋雖然簡陋,但鄰居非常純樸熱情,更不乏志趣相投之鄰。陶淵明和鄰居在閑暇時,一同談論古今、詩詞歌賦,卻也成為人生一段佳話。

這首詩以“昔”字開篇,表達了自己很早就想搬到南村來住,為什麼呢?是因為這裡的風水好嘛?非也,搬遷至此,更多的是因為這裡的人純樸真誠,有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也更接近大自然。

陶淵明寫的這首《移居》,語言質樸,回味無窮,值得一讀

《左傳·昭公三年》有雲:“非宅是蔔,惟鄰是蔔。”陶淵明選擇宅地的标準,不在乎宅地之兇吉,更在乎鄰裡之善惡,他的選擇,多了一絲理想主義色彩。

對陶淵明而言,移居南村的心願,很早就有了,現在終于得以實作了,内心的歡喜可想而知。

南村的房子又小又破,但,那又如何?能有這樣好的鄰居和朋友,其他都可以忽略了。

很喜歡《論語》中的一段對話:“一箪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此時的陶淵明,和顔回的心态應該是一樣吧。

實際上,很多有識之士在對待房舍的态度上,都表現出了相通的心态。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便是劉禹錫在《陋室銘》中的一段經典:“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陶淵明寫的這首《移居》,語言質樸,回味無窮,值得一讀

很多人在讀“弊廬何必廣,取足蔽床席”一句的時候,蓦然間會感悟出:人生真的無需過分糾結物質的享受,而是應該去追求更加豐富的精神生活。

陶淵明和鄰居在一起的時候,或把酒言歡,或閑聊農事,總之是談話無拘無束,彼此真誠相待,這樣的鄰裡之情真是令人羨慕。

陶淵明的新鄰居,既有農民,亦有讀書人。與農民聊天,便把酒話桑麻,暢聊節氣與天氣,與讀書人聊天,自然是帶着文人雅士的話題,他們一同欣賞奇文,共同分析疑難的文義,享受精神上的交流。

陶淵明寫的這首詩,讓我們感受到了他對生活、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