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兒童教育”新環境對孩子性格的影響

親愛的家長朋友們,大家好,今天我們一起共讀《兒童人格教育》——新環境對孩子性格的影響。

個體的心理生活是統一的整體,一個人的人格表現從縱向和橫向上都是連續不間斷發展的。

但這并不意味着,兒童的發展完全由基因所定,我們想要更加清晰的了解孩子在某一階段的發展狀況,可以通過讓他們進入一個陌生的環境中,根據他們在新環境中表現出來的特點進行觀測。

對于孩子而言,我們通常會在孩子的轉變期發現他們身上的特點,比如孩子入學,或者家庭發生重大變故的時候。

“兒童教育”新環境對孩子性格的影響

舉個例子,曾經有一個被收養的孩子,他脾氣暴躁,不聽大人管教,甚至經常自言自語,當别人問他話時,他總是答非所問。他的養父母對他很和善,但是小男孩仍然不快樂。

了解到男孩的真實想法後我們得知,男孩潛意識裡認為,雖然自己和養父母的親生子女受到同等待遇,但是養父母心裡肯定是更加關心和愛護自己親生的孩子。于是他用發脾氣來表示抗拒,以達到他想離開這個家的目的。

當我們了解這個男孩的内心想法後,便對他愛發脾氣這件事不覺得奇怪了。當孩子犯錯誤時,我們一味地采取懲罰措施并不能解決問題,反而讓孩子覺得反抗有理。

很多兒童有着同樣的心理問題,但表現出來的行為卻各種各樣,歸納起來就是殊途同歸。人犯錯誤的可能性盡管不可勝數,但真理卻隻有一個,這也是人性的奇特之處。

對于有些兒童的行為,我們不能從我們的常識來判斷正确與否。因為有些錯誤是由于他們意識裡設定的目标出現了錯誤,進而引發了錯誤的行為。

當我們用新環境檢測孩子性格時,一旦孩子沒有做好準備迎接新環境,孩子對新環境的判斷就會發生扭曲,進而做出不真實的反應,無法很好的融入新環境。

簡言之就是兒童在學校的錯誤或逆反行為并不是學校的教育制度有問題,而是兒童對這一新環境準備不夠造成的。

其實,我們對新環境的研究并不是因為新環境會導緻兒童變壞,而是通過研究可以更清晰地發現兒童準備性的好壞,或者說是應對新環境的缺失和不足。

如果當一個孩子,在上學前一直表現很好,那我們可以判斷孩子暫時不能适應新環境;如果一個孩子在過去三年的表現都不是很好,那我們需要對孩子過去三年的經曆做過了解後,再做出判斷。

一般情況下,孩子無法使用學校生活時由于自信心不足造成的,但通常是孩子在學校遭遇第一次失敗時,沒有引起大人的足夠重視,進而對孩子造成了深刻的影響。

“兒童教育”新環境對孩子性格的影響

對于失敗,有的孩子可以從中受到鼓勵,有的孩子則會一蹶不振。

任何一個孩子都不是突然之間變壞的,在這之前存在很多客觀條件,比如一個身體孱弱的孩子,身邊一定有一個無比寵愛他的母親;

一個膽子很小的孩子,身邊一定有個可以依賴的爸媽,這些幫助給他們帶來被寵愛和被限制的感覺,但這些感覺也會成為他們融入新環境時的阻礙,比如一個膽小的孩子在進入一個新班級時,他就需要被肯定和被關注。

性情、脾氣和情感被視為人的第三性征,但人的第三性不是天生如此,而是後天形成。

近幾年比較受關注的性教育問題也常常使人受到困擾,為此我們做過一系列的調查問卷,比如“兒童的性發展和性經驗發展到什麼程度才讓他們了解性?”

關于這個問題,百分之九十的父母或者教育者都認為不存在固定的标準,确定是否要告訴他們在性方面的問題,父母最好先仔細分析一下孩子當時的實際情況或心理之後再予以解釋。

這裡我們不提倡過早對孩子作這方面的解釋,即使這并不一定會對孩子産生有害的影響。

從孩子進入學校的第一天起,兒童就進入了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學校這個新環境是對兒童準備性的一種測試,若準備不充分就是完全暴露各種欠缺和不足。

一般來說,孩子需要學會與老師合作,與同學合作,對各類學科産生興趣。

學生對教室的興趣,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是否專注于學業,很多學生在家中完全被家人寵壞,孩子的注意力就集中到了苛求寵愛上,而并非學校的學業上,但如果孩子獲得老師寵愛,就會成績突飛猛進。

但并非每個孩子都能受到來自老師的寵愛,是以趁早做好入學準備是最重要的。

孩子入學一段時間後學校會給出成績單,近幾年流行智力測試,很多父母擷取測試結果後悔把這種測試結果當成對孩子的一種最終的和完整的評判。

但往往在測試結果中得分較高的人,長大後過着平凡的生活,而兒時測試得分較低的孩子,長大後卻很成功。

這一方面說明一份簡單的測試結果并不能說明什麼,另一方面說明,經過後天努力,孩子們完全可以變得更加優秀。

我們曾經觀測過快班和慢班之間的學生狀況,其實慢班的孩子并非學習智力低下,而是由于他們出身貧苦,沒有做好入學準備,進而對學校環境充滿戒備。

為此,輔導老師應該給這類孩子更多的幫助,通過玩遊戲,閱讀等,讓他們獲得更多的自信,而不是單一在慢班體會灰心和喪氣。

“兒童教育”新環境對孩子性格的影響

總之理想的教育者應該負有一種神聖的使命感:他們能鑄造學生的心靈,甚至說掌握着孩子們的未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