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看過上百個案例,成年子女不懂感恩,大多是父母沒有做到這3點

前幾天做核酸排隊,有一個六十歲左右的老太太插到我前面,原因是她兒子在我前面排隊。這位衣着講究,看起來很富态的老太太,在插進隊伍後,就一刻也沒停地數落自己的兒子,聽上去也沒什麼大事,就是嫌棄兒子下樓早了,她說再等一個小時下來人肯定少。為了此事,她看起來很生氣,一個問題翻來覆去地說了十來分鐘。

我有點同情地看向她的兒子。她兒子大約三十歲左右的樣子,一句話也不說,眼睛盯在别處,好像已習慣了母親的這種做法。老太太說夠了,怨氣也消了,開始親密地貼着兒子說婚房的事情,好像她的兒子快要結婚了,正在裝修新房。

兒子任母親在一旁滔滔不絕,不管是指責也好,關心也罷,他既無憤怒,也無喜悅,我甚至懷疑,他是否聽見了他母親在說什麼。可老太太興緻很高,請哪個裝修隊伍,哪個地方裝成什麼樣子,什麼時候給裝修隊伍付款,她事無巨細地說着,兒子的反應一直很漠然。

我有些感慨。看得出,這位母親對自己的兒子确實上心,可兒子對她的态度始終疏離。面對一個熱情,一個冷漠的現狀,無論如何,我都同情不起來這位老太太。

這樣的現象在生活中太常見了。很多人抨擊現在的孩子沒有責任心,沒有感恩之心,父母付出再多,都認為是理所應當的。可當你走進他們的生活,才發現,很多時候,兩代人之間出現沖突,最大問題不是出在兒女身上,而是來自父母。

看過上百個案例,成年子女不懂感恩,大多是父母沒有做到這3點

為什麼父母的付出,兒女不知道感恩?我想,問題根源不在付出本身,而是兩代人的相處出現了問題。

這代父母,他們大多是從缺衣少食的年代走過,生活的匮乏感讓他們認為,有了優厚的物質條件,生活才能幸福。是以,他們甯願自己節衣縮食,也要給孩子最好的物質條件。他們甯願自己承擔全部的家務勞動,也要讓孩子努力學習,讓他們變得優秀。

可在這個物質過剩的時代,兒女們不但要承受來自父母希望他們變得優秀的壓力,還要承擔來自社會的壓力,還有自我的譴責,他們更需要精神上的撫慰。這一點,恰恰是許多父母沒有做到的,又或者,根本沒有能力做到。

許多父母在年齡增大後,固守着幾十年來形成的思維習慣,希望兒女對自己言聽計從。兩代人之間不同的思維觀,父母不當的處理方式,會加劇雙方的沖突。如前面提到的那位母親,她活在自己的世界中,根本感受不到自己的行為會給兒子内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關系的疏遠是必然結果。

看過上百個案例,成年子女不懂感恩,大多是父母沒有做到這3點

在我看來,當兒女已經長大成人,父母想要改善關系,隻有不斷檢討自我,從下面三個方面做起,才能讓雙方關系進入良性循環。

一是不要讓自己整日沉溺在柴米油鹽中

在這裡,我想說的主要是母親。男性和女性由于思維觀的不同,注定了許多女性在結婚後,會把家當成自己的全部世界,尤其在年齡增大、從職場退休後,更是把家看得高于一切。她們沉溺在家庭瑣碎中,與社會發生脫節,家裡任何瑣事都會被無限放大,而子女有不符合自己預期的行為,都會進行幹涉。盡管她們有時候确實很辛苦。

比如:早晨起來為一家人做好了飯菜,可兒女卻躺在床上遲遲不願起床,難免内心郁悶,叨叨幾句。打電話兒女不接,坐立難安,兒女回家後忍不住教訓一頓。就像前面那位母親,兒子下樓排隊早了,就滔滔不絕地說了十來分鐘。這種事無巨細的幹涉,會讓子女越來越想擺脫她們。

如果平常多走出家門,讓世界變得廣闊起來,見到更多的人、更多的事,就會發現,世界如此之大,家裡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根本算不了什麼。這樣,才能以更寬容的态度去面對家中瑣事,不會經常抱怨指責。在舒适的家庭氛圍中,兒女們才真正能夠感受到父母的愛意。

二是與孩子一同成長,孩子更願意與你敞開心扉

世界是多變的,唯有一項不變的,就是個人成長。現在許多孩子長大後不願意與父母多交流,最根本的原因,是兩代人的思維觀不同。兒女在快速發展的社會中不斷前進,而父母的認知卻停留在過去年代。孩子同父母講話,無法真正了解對方。

父母在任何時候都要行走在路上,不要認為自己年齡大了,就放棄自我成長。拿我自己來說,雖然在機關一直是中層幹部,但在教育上,卻經常與女兒發生沖突。去年女兒出國後,我有了充足的時間,開始看書。因為女兒學的是心理學專業,我寫文章經常要用到心理學知識,是以就選擇讀一些心理學書籍來看。

看書過程中,我反思到以前在教育中存在的種種弊端,意識到自己在教育中所犯的錯誤,便開始刻意改變。經常把學到的心理學知識用在與女兒的視訊電話溝通上,就這樣,我們之間的關系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女兒願意把自己的日常生活分享給我,我們也經常探讨一些心理學方面的知識,雙方都能真正了解,之間關系并沒有因為距離而變得疏遠起來。

看過上百個案例,成年子女不懂感恩,大多是父母沒有做到這3點

三是在孩子需要的時候,再提供幫助

許多父母經常犯一個錯誤,就是想依靠自己的人生經驗,來指導孩子的人生,幫助他們規避人生道理中可能存在的風險。這樣想,固然是出于愛。但一個人隻有在經曆失敗與挫折後,才能更快地成長,這是每個人在成長的道路上避免不了的,誰都無法代替。

且不說,父母那個時代的經驗放在如今這個時代是否有用。再如,父母自己的生活如果過得并不幸福,依照自己的價值觀去指導孩子,最終結果,會讓孩子重新走上自己的老路,成為限制自我孩子發現的阻力。這并不是父母所希望看到的。孩子隻有在錯誤中學習,領悟到的東西才能真正屬于自己的寶貴财富。

是以,父母不要對孩子的人生指手畫腳,不要去幹涉,更不能去強迫。孩子長大了,有他們自己的路要走,這是屬于他們自己的課題。父母能做的,就是在孩子需要時給他們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在他們疲憊時,給他們提供一方能夠歇息的港灣。這樣的幫助才會真正讓孩子心存感激。

看過上百個案例,成年子女不懂感恩,大多是父母沒有做到這3點

沒有哪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但隻有愛,是不夠的,需要父母用智慧去經營。我們要學會與時俱進,放棄自己的陳舊觀念,積極接觸新事物,讓智慧與知識随着我們年齡的增大而增加。讓孩子對我們的關懷,不是因為同情與憐恤,而是因為尊重。

我們對于已經長大獨立的孩子,關心不能隻停留在衣食住行上,更應該知道他們是否過得快樂幸福,如果不快樂,壓力來自哪裡?而這,需要我們當一個寬容、仁慈、智慧的父母,需要我們抱着共情的心理,去傾聽他們内心的聲音。

當我們的思維觀念改變了,才能更好地與孩子相處。他們才會把家,當成世上最溫馨的港灣,能夠減緩壓力、撫平創傷的地方,才會在百忙之中,願意抽出時間去了解我們,傾聽我們,進而去關心尊重我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