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位愛學習的爸爸媽媽,大家好!
今天我們來展開核心話題是學習動力。
這個話題也是很多父母非常迫切、也是非常痛苦的話題的深度的分析和讨論。
很多父母給我的回報是,很多大道理也講了,好話歹話也都說盡了,但孩子就是沒有動力。有次去一個朋友家,他們家正好搬新房子,朋友做服裝行業,是個非常優秀的企業家。
我看到他兒子,是一個正在讀高一的孩子,我們在一起聊天的時候聊的特别開心,這時候爸爸坐到了桌子的對面,爸爸就開始講說過去的事情,說:你看孩子啊,當年我們條件有多艱苦,我給跟你媽是東陽的一個裁縫,來到杭州打拼做服裝,過去的30年,我們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的委屈,才有今天一點小小的成績。我們可以看到他們家的房子,一個平方是7萬塊,有将近300多方的房子,家裡有好幾輛豪車等等,他的服裝企業每年要做十個億的資産。
講述了一番他自己打拼過程中所經曆的痛苦之後,就跟孩子講,你看你現在的條件多好啊,比我們當年好多了,應該更加努力才對!在聽爸爸講的整個過程中,我可以看出這個孩子的眼神已經開始處于遊離的狀态,當爸爸說你應該更加努力的時候,孩子瞟過去的其實是一種不屑一顧的眼神,我想這個眼神一定會讓這個爸爸特别的傷心,也非常的崩潰。
這樣的教育方式,我想很多家庭都嘗試過,父輩經常用自己的成長經曆來教育今天的孩子,教育孩子你現在應該更加努力才對,因為現在的條件已經比以前好多了。這個時候,孩子的内心狀态是什麼樣的?他肯定會想:當年你們拼命是因為你們窮,但是我現在卻不窮了,我為什麼還要那麼努力?這個想法才是孩子真實的心聲。
今天的中國,在過去的30年,從物質非常貧乏的時代過渡到物質相對富有的年代,過上了很好的生活,是以我們的孩子再也回不到當年那個艱苦的時代了。
很多父輩當年打拼的最重要原因就是窮,是以有源源不斷的動力,而今天的孩子已經不再貧窮了,是以我們不得不思考的是,當我們的物質條件不斷的富裕之後,我們該如何教育孩子?
今天的父母和孩子處于整個時代巨大的變革之中,父母所生存的年代物質相對貧乏,一切都要靠自己打拼,但是今天的孩子以及未來的孩子,他們越來越不用擔心他們的生存問題了,是以這是兩個時代巨大的沖突,如果父母的觀念沒有很好的轉變,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迷茫是個普遍現象。
我們來思考一下,這兩個時代最大的差别是什麼?
在我們父輩的時代,我們的父母去某個地方的工廠打工,這個老闆說:你不好好幹,我就開除你。我們的父輩可能會說,老闆你别開除我,我家有孩子讀書,我還得賺錢蓋房子,你讓我幹什麼我都願意。那個年代的人為什麼願意卑躬屈膝的去掙錢?因為那個時候主要為了生存,人為了生存是沒有尊嚴的,可以放下一切!
但今天,如果你是老闆,也是公司的管理者,你的公司有90後或95後的員工,你跟他講說:你再不好好幹,我就開除你。各位回去嘗試一下,你看看結果是什麼?這些年輕人可能會一甩手就說:我還真不想幹了!這些人為什麼可以這麼嚣張?
因為他們的父母在他剛上班的時候就跟他們說了:孩子,如果幹的不開心就回來,老媽養着你,至少不會讓你餓死。在物質貧乏的時代,人是沒有尊嚴的;而今天的人,是有尊嚴的,是以,這些人再來上班的時候,已經沒有了生存的危機,他就會非常注重感覺,而這種感覺的背後就叫尊嚴。
而且尊嚴會越來越注重!尤其是今天的各位父母,你們未來所教育的孩子有可能是00後或10後,這個時代的孩子,更加注重尊重的感覺。
我們再試想一下,當年我們在學校讀書的時候,經常被老師打。
我的數學老師規定:考試考60分就不用挨闆子,考不到60分,每差1分就打一闆子,我每次考試都不到40分,每次被打十幾個闆子,打得手都紅紅的。回家之後跟媽媽說:媽,你看!我今天被老師打了!我媽說:打的好,不夠我再給你添幾下。這段經曆應該很多父母都經曆過,小時候經常被老師打。
今天反思一下:學校還敢打孩子嗎?去年紅黃藍和攜程的虐童事件。炒的全國沸沸揚揚,紅黃藍的股價都跌了一倍,損失了将近20億的美金。自從這件事情出來之後,中國應該不再會有敢打孩子的學校了,整個學校的教育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是,在中國還有個地方,時時刻刻都會發生打孩子的現象,這個地方就是我們的家庭。中國的父母到今天為止,都可以随手就打孩子一個巴掌。
我在全國講課的時候,每次都會讓打過孩子的家長舉手,70%到80%的父母都打過他的孩子,而且這些父母裡面不乏有很多素質很高、學曆很高,甚至身價很高的家長。在外面受人尊重、非常體面,但是回到家中,卻依然用最簡單、最粗暴的方式教育着他的孩子,這看似是個非常荒唐的事情。因為盡管社會變化很快,但是中國的家庭依然沒有改變教育的模式,依然延續了父輩曾經用過的這種專制的方式來統治整個家庭。
所有來找我咨詢的家長,開口第一大問題就是:老師,我真的很生氣,我的孩子不聽話怎麼辦?這樣的問題占的比重至少達到70%到80%。
這樣的媽媽很生氣的跟我講孩子不聽話的時候,我就反問她一句:孩子為什麼要聽你的話?大部分的媽媽都愣住了,她們從來沒有想過孩子為什麼要聽我的話?有些媽媽就非常順口說:因為我是他媽啊!這句話應該是很多媽媽的心聲。
媽媽是多大的官呀?在中國,我們知道上班要聽老闆的話,如果在體制内上班,就要聽上司的話。為什麼要聽老闆的話?因為老闆手上有加工資和升遷的權利;之是以聽上司的話,是因為上司也有開除和提拔我們的權利。他們手上有權力,但是各位父母,你身上最沒有的就是權利,因為你的孩子從生下來就明白,你不可以開除我,你也不可以不養我,因為我是你的孩子,我是你親生的。是以中國的父母是最沒有權利的,但是中國的父母卻在用最簡單、最粗暴的權利的方式來統治孩子。這樣做的結果,隻要孩子到了青春期,到了國小高年級或國中的時候,家庭的沖突就非常的重。
講個故事,大棚裡種了很多蔬菜,有棵樹不小心種進了這個大棚,在溫暖的陽光和很好的環境下,這棵樹長得非常的快,很快就長到了大棚的頂部。
這棵樹想沖破這個大棚長得更高,但是大棚心裡很不爽:我養了你,你竟然敢頂撞我!是以,樹和大棚之間就發生了殊死的搏鬥,樹遭到了大棚的強烈抵抗。
鬥争最後的結果是什麼呢?隻要大棚不讓步,這棵數就會出現兩種結局:
一種結局樹不長了,就一直停在那兒,就好像很多孩子被父母征服了,隻好任由父母擺布,孩子到了青春期,有些父母還很開心的說我家孩子不叛逆,他跟我關系很好,很聽話等等,其實這個時候的孩子就像這棵樹一樣,已經沒有了夢想,沒有了鬥志;
那另一種結局呢,這棵樹還是要長啊,既然大棚不讓樹往上面長,樹就隻能往左邊、右邊、歪瓜裂棗的長,這就是我們講的叛逆和逆反。
而有智慧的父母,在孩子撞到大棚的時候,就在這個大棚的頂部張開一個口,讓這個孩子很好的超越父母的水準。
但是在中國,很多父母卻用“不聽話”這三個字來打壓孩子成長的方向和鬥志!是以,在今天這個社會,中國的人才梯隊是非常畸形的。
中國其實有大量的就業人口,但卻非常缺乏人才,中國人整體素質比較低的原因是:都是低端的、聽話的人才,比如說你去人才市場招行政、出納,這樣的人才就特别多;但是高層次的有創新精神、有上司能力的人才就非常的缺乏。為什麼?和中國家庭的制約關系非常大,專制家庭培養人才的模式與這個社會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之間已經形成巨大的沖突。
因為我自己在培養人才的時候,發現很多人到了成年的階段是人生發展的最大瓶頸,這其實都來源于父母從小的教育。
我帶了一個30來歲的孩子,跟了我有五年的時間。有一次他的爸爸來看他,就在西湖邊上,我帶着公司整個團隊的人去迎接他的爸爸。這個爸爸見到他的兒子非常的生氣,拳打腳踢,罵這個孩子沒有用、給家人丢臉等等,我看到了這個孩子自卑的眼神。盡管我帶了他五年的時間,卻依然無法彌補他父母對他長期教育過程中帶來的内心傷害。
是以,那時候我就感慨的想:如果我不是在他20幾歲的時候才開始培養他,而是在他很小的時候就教這個父母該如何培養孩子,這個孩子的人生軌迹就會完全不同。那時候,我就萌發了一個想法:我要在孩子小的時候,就去教父母該如何正确教育孩子,這些孩子到了社會上,人才模式是完全不一樣!
當年這個想法一度被很多人認為是個笑話,或者是個荒唐的舉動,但是今天扶鷹走遍全國各地,我們培養了無數的人才,也讓很多家庭的因為我帶了他五年,感情非常的深,看見他把頭深深地埋了下去,我的内心非常的有觸動,我在想:這種行為、這種場景,在孩子從小到大的成長過程中,應該無數次的經曆過,是以才讓這個孩子在内心中感到深深的自卑。教育模式發生了改變,很多孩子從被動到主動,從自卑到自信,狀态發生了完全的改變,現在已經沒有人再懷疑我們當年的想法了。
在這裡我特别想講的是:一定要認真的學習,改變你現在錯誤的教育模式,否則我們的孩子真的就是輸在起跑點上了。孩子最大的起點其實是父母的觀念和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