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心态】1.2 孩子為什麼讨厭學習?

【心态】1.2 孩子為什麼讨厭學習?

各位愛學習的爸爸媽媽,大家好!

今天我們來探讨一下為什麼孩子會讨厭學習?

一、在學習中,有兩個循環:一個是正向循環,也就是良性循環;一個是惡性循環。惡性循環就是當孩子一旦學習落後之後,就會産生很多消極和負面的暗示:

第一步是學習落後;

第二步是消極暗示,時間久了就會進入第三步;

第三步是負面信念;

第四步叫厭惡行為,厭學的行為;

第五步學習更加落後,這是惡性循環的閉環。

反過來的正向循環就是即使學習有落後或者是學習有進步,它能夠産生積極的暗示,然後形成正向的信念,這樣就會帶來愛學習的行為,最後學習就會更好,這是個良性循環。

通過這兩個循環,我們看出最關鍵的點不是孩子的成績好或成績不好,最關鍵的點是:孩子成績的好和壞形成的是消極的暗示?還是積極的暗示?這是影響孩子後面學習的動力和學習的積極性最關鍵的一個環節!

二、是以,今天我們就要重點談談消極暗示這個環節。

我們經常講一句話:事情發生的好壞不重要,關鍵是我們的看法和想法。

其實講的也就是我們在事情發生之後,我們得出的想法和看法對整個學習狀态的影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個孩子以前的數學成績在班裡是第一名,有一次上課的時候,做了個小動作,被數學老師發現了,老師就罰他抄題目五遍。因為他在班裡數學成績一直是第一名,是以數學老師本來很喜歡,他也認為數學老師很喜歡他,結果罰抄五遍這件事情,他自己就覺得無所謂,漫不經心得對待這件事情。

第二天老師上課的時候,發現他竟然沒有做,老師非常生氣,就罰他抄寫50遍,那孩子就更不願意了,表現得很有情緒。老師在課堂上覺得很沒有面子,罰他站在講台上,還惡狠狠的跟他說:再不寫完,就不要來我的課堂!

後來還叫來了他的爸爸,這個爸爸更加的粗俗,當着全班同學的面,把這個孩子的書包遠遠的扔到了這個孩子的身上,孩子覺得很沒有面子。當爸爸做完這一切,孩子坐在教室裡非常的委屈,也非常的低落,跟數學老師間的沖突,不但沒有得到化解,反而更加怨恨老師。

我們就眼睜睜看着一個班級數學第一的孩子,在其後不到兩個月的時間,成績一下子跌入班級的最低谷。這樣的事情發生之後,他當然也認為數學老師從此對他也失去了信心,後來整個讀書的狀态也非常的糟糕,也沒能考上一些好的學校。

一件事情對一個孩子的人生産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我們可以看到,消極暗示背後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有消極的情緒,這對人有非常重要的影響!

有一次,有個孩子來我的教室,在我們開會的時候,他把這個燈的開關不停的開上關上、開上關上,我們開會就會受到很多幹擾。

遇到這樣的事情,大部分父母的行為是:趕快滾一邊去,不許搗亂!可是越這麼講,這個孩子可能會越搗亂,因為很多孩子就是調皮的。我當着衆人的面說:這個同學,今天這件事就交給你做了。他說:什麼事?我說:從現在開始到中午吃飯,還有三個小時,你在這裡就一直把這個開關開上關上、開上關上,幫我開關三個小時,中午還不給你飯吃。

明顯的看到這個孩子從剛開始搗亂非常開心的狀态,立刻感覺到心裡有很沉重的負擔,他覺得這件事壓力很大,是以他很快就不幹、離開了。

這個事情沒讓他的行為繼續做下去的本質是給他添加了負面的情緒,也就是給他做了很多消極的暗示。

我們家的大寶長期跟奶奶生活在一起生活,是以非常想念奶奶。

有一次我就問他:你是喜歡跟媽媽在一起呢?還是喜歡跟奶奶在一起?他說:當然是想跟奶奶在一起。前段時間因為感冒,奶奶就逼他喝中藥,是以他非常讨厭喝中藥。我就說:那好的,那就去找奶奶喝中藥吧!他連忙說:不去、不去、不去!

其實當我提醒他這點的時候,他就把喝中藥這件事情的恐懼、負面的情緒疊加到了人身上,反倒從以前的喜歡變成不喜歡了。

三、是以各位父母,我們要非常在意我們平時講的每一句話,那怕是一句無心的話,其實都有可能會滲透到孩子的潛意識裡,形成他的一些消極暗示,進而來影響他的思想和行為,最後反倒變成了反作用。

我們經常講,要學會鼓勵孩子,而不是去批評孩子。

但是我們仔細想想看,在生活中,我們大部分的時間是不是都在挑剔和批評孩子?而不是在鼓勵孩子!比如:我們經常會說你怎麼還不抓緊時間寫作業,真的越來越磨蹭了;你做事怎麼總是馬馬虎虎;甚至說你腦子太笨了,學什麼都這麼慢等等,當你的孩子相信了這些消極的暗示之後,就會慢慢滲入到他的信念之中,在背後就會影響他的行為,這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情!

我們家長一定要記住一句話就是:孩子對自己的看法,其實最初是源于我們家長對孩子的看法。

當我們不停地給孩子講灌輸“行”的意識的時候,孩子也會覺得自己“行”;

我們不停地否認孩子,認為他“不行”的時候,他自己最後得出的結論就是:我“不行”!

是以,我們經常給了孩子太多的消極暗示了!我們要做的應該是去挖掘孩子的進步點,并且在他身邊的圈子裡要大肆宣揚這些進步點,形成積極的暗示,最後的結果就是孩子在思想和行為上表現出不一樣的地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