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不想做的一件事就是在聖誕節送女兒去醫院,因為她正處于精神健康危機之中。然而,當世界正在努力應對一場全球性流行病的挑戰時,我卻在應對另一場真實的個人健康危機。

我的女兒剛剛完成了一個為期12周的強化門診治療項目,我以為我們正在康複的路上。然而,我錯了。
解決自己的精神疾病
我第一次經曆心理健康挑戰是在我29歲的時候,我的母親被診斷出癌症。她隻有53歲。我睡不着,飽受焦慮和抑郁的折磨。我去看了一個咨詢師,他幫助我接受了失去母親的現實,教我如何處理悲傷。
幾年後,我的大女兒出生了——一個本該美好的、積極的、改變人生的時刻。但是,我的産後階段并不快樂,我被抑郁和焦慮困擾着。
我立刻就識别出了這些症狀,但這次的症狀更為嚴重。聽說,有了孩子後,我會感到非常幸福,可是我的幸福在哪裡?我的寶寶經常肚子疼,而且疼得很厲害,是以我幾乎整晚都無法睡覺。我精心的照顧我的女兒,甚至于癡迷 。我作為一個新媽媽的全部自我價值,是建立在我有能力完成,我認為的重要的作為一個合格母親的責任和任務,我掙紮着應付着一切。
每天早晨,我都是一邊開着收音機一邊淋浴的,來掩蓋自己的啜泣聲。每天晚上,我都被焦慮所困擾,一想到又要面對一個哭鬧不休的寶寶,我甚至會嘔吐。我打電話給外出工作的丈夫,告訴他我就要崩潰了。我需要他回家。兒科醫生告訴我,每兩周都要帶孩子去看一次醫生,表面是檢查孩子,但實際上是為了檢查我的精神狀态。那時我隻想消失,現在我知道這是自殺念頭的開始階段之一。
我的醫生給我開了抗抑郁藥,但直到我意識到它們不僅僅是“快樂藥丸”,也并不是軟弱的表現,我才開始服用。它們是幫助我消除抑郁,重新面對新的一天的藥物。藥物治療起了作用:我能夠更好地組織自己的思想,也不再糾結于母乳或配方奶粉的選擇了。我能說服自己放下架子,放慢速度,恢複正常生活了。六個月後,我女兒的絞痛也消失了。我睡得好多了,這痛苦的一章也結束了。
意識到我女兒的病症是不同的
在經曆了一波又一波的焦慮和抑郁之後,我以為自己了解了精神疾病的嚴重程度。我知道不想起床是什麼感覺。我知道生活在迷霧中的經曆。
那麼,當我的女兒也開始有同樣的症狀時,我就知道該怎麼做了嗎?不幸的是,我并不知道。但是了解我們不知道的東西對尊重、愛和支援正在掙紮的人大有幫助。
最近,16歲的女兒提醒我,“我們擁有相同的東西并不意味着這就是相同的東西,每個人的心理健康表現都是不同的。”
女兒的心理健康問題開始于她在上文法學校的時候,我們用了心理治療和适當的藥物治療。當時她感到很孤獨,因為她覺得自己和其他孩子是不一樣的。
12歲時,她被診斷出患有躁郁症和焦慮症。幾年後,在2020年7月,她的抑郁症狀加劇,她開始自殘。9月,她開始了一項密集的門診治療計劃,每周5天,每天5小時,持續了12周。她于11月中旬畢業。然而,在聖誕節那天,我問她的心理醫生,“她晚上能不能先回家拆禮物?”我希望她開心。我想她度過一個美好的聖誕節。
“我認為這不是個好主意,”她的治療師回答說。
是以我跟着急救車去了精神病院,無助地看着他們把她帶走。我也想跟她一起進去,但護理員阻止了我,告訴我說,“這是你說再見的地方。”
我呆呆地站在原地,感到非常無助。
學會溝通和接受現實
我并不完美。現在我的女兒已經回到了家中,有時她下不了床,簡單的小事也會讓她不知所措。盡管我也曾有過同樣的經曆,但我仍會很生氣、很沮喪,這也讓她感到更加孤立。
我們将繼續圍繞她的需求進行溝通。
“有時候我不知道自己需要什麼,”她說。“我不知道該要求什麼。”
我也不知道。這種病對我來說也常常是個謎。是以,我也需要繼續了解它。
有段時間,我們似乎相處得很好——可以有效地溝通,共度時光,一起歡笑——但她的治療師卻告訴我,女兒的自殺傾向正在增加,需要立即進行密集的門診治療。
以我的經驗,我怎麼能不知道呢?也許是我太想讓她“變好”了,是以我總是抓住那些看起來有進展的事情。
這是一個終生的旅程,我們将一起走下去。在幫助女兒的過程中,我的了解力和能力也在不斷提升,我還鍛煉了自己的同理心和耐心,不再把她的精神疾病看作是我的過錯。
為共同抗擊盡我們的一份力量
我和女兒會公開談論我們的個人經曆,因為我們想讓人們知道他們并不孤單,我們希望鼓勵人們更好地了解有關心理健康的問題。在我們的經驗中,對于這種跟DNA一樣具有獨特表現的疾病,教育、同理心和支援是至關重要的。
我也希望有一個通用的治療方法,但沒有人能完全了解另一個人的疾病的具體情況。是以,我成為了我女兒的擁護者,她的喉舌,她的支援,她的朋友,她的盟友——直到她完全成為她自己,美麗而脆弱的自己。
每個故事都是不同的,但我們不必獨自談論或經曆與精神疾病的鬥争和勝利。
Denise Mueller是生物技術領域的進階執行官。她是三個漂亮女兒的母親。丹尼斯的心理健康之旅始于成年時,當時她的母親生病了。如今,這是她和女兒共同經曆的一段旅程。她們将一起,繼續支援彼此成長,學習和治愈。
最好的贊賞,就是“在看”和分享,讓生活更有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