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玟抑郁離世病因曝光:孩子抑郁的6個表現,父母知道嗎?
作者:主創團·李莉
7月5日,歌手李玟的姐姐發文:CoCo(李玟)于數年前不幸患上了抑郁症。
經過長時間與病魔鬥争,近日病情急轉直下,7月2日在家中輕生。
送院後一直昏迷,經醫院努力搶救無效,于7月5日返魂乏術,與世長辭。

相信,很多人不願意面對這個事實。
原來那個在舞台上活力四射,陽光愛笑的李玟。
竟然長期飽受抑郁症的折磨,最後選擇以輕生的方式離開這個世界。
7月2日,李玟還錄下一段40秒的感謝語音,送給關心她的歌迷。
她說:“感受大家對我的愛和支援,你們做我的後盾,我會加油,這段時間希望,
你們身體健康快樂、我非常想念大家,我再努力努力努力……Love you guys.”
這是她留給世界最後的愛,也是最後依然在堅持的見證。
可是原本觀衆眼裡她的樂觀和活力哪裡去了呢?
她那麼樂觀,也會抑郁嗎?
李玟看似在舞台上熱烈,奔放,活力四射,不想卻長期活在嚴重的精神内耗中。
原來,父親在她出生時就已去世,之後母親便帶着嗷嗷待哺的三姐妹艱難度日。
更可歎的是,李玟從小天生左腿缺陷,這麼多年在舞台上又唱又跳,完全在靠右腿支撐。
其實她每一次跳舞都忍受着巨大的痛苦,直到已無法正常生活,才于2023年3月進行了手術。
那時她在社交媒體上稱自己是“一個女戰士”,要重新學習走路了。
也許打敗李玟的不僅僅是身體的苦,更是糟心的婚姻生活。
李玟和丈夫Bruce早在2004年相識,愛情長跑7年後,于2011年結婚。
男方比她大十六歲,曾有過一次婚史,與前妻育有兩個女兒。
為了有自己和丈夫的愛情結晶,李玟曾做了整整9次試管,但均以失敗告終。
期間,身體的痛苦,試管失敗帶來的心靈沖擊,不斷折磨着她。
而丈夫此時卻接二連三出軌,更是讓她的糟糕情緒雪上加霜。
更諷刺的是結婚多年,李玟一直将丈夫與前妻的兩個女兒視如己出。
但和丈夫婚變後,兩個繼女轉眼就與她割裂,站到了親生父親那一邊。
她在婚姻裡孤立又無援。
但李玟從不在外人面前回應自己的感情。
也許她将美好的一面留給世界,卻在夜深人靜時獨自舔舐傷口。
2020年,李玟在微網誌上寫道:“要醫治破碎的心靈,是需要極大的勇氣和時間的。”
那個表面上強大的、完美的、陽光的、全能的女戰士,内心其實藏着太多的傷痛,她獨自一人熬過太多的黑夜和疼痛。
這讓我不經想起了來訪者,小美。
小美(化名)是一個剛滿十五歲的漂亮小姑娘,卻曾幾次割腕。
小美表示,自己經常感到渾身無力,情緒低落,幹任何事都提不起興趣,感覺生活沒有了出路。
在幾次被父母斥責後,她拿刀割傷了手腕。
小美說,當時她向父母提出要去看心理醫生,父母不是拒絕就是借故拖延。
後來在和媽媽的訪談中也證明了這一點。
媽媽有些激動地說:自己是聽說過抑郁症,但自己孩子不愁吃穿,這不是小題大做嗎?
媽媽還說,要是被朋友和鄰裡知道孩子去看心理,還指不定認為自家孩子得了精神病呢。
抑郁,父母眼裡的洪水猛獸
根據WHO的資料,截至2022年,全球有3.5億人患有抑郁症。即平均20個人裡,就有1個是抑郁症。
而在大陸,2020年青少年的抑郁檢出率為24.6%。
其中,輕度抑郁為17.2%,重度抑郁為7.4%;女生抑郁的比例高于男生,而高年級檢出率高于低年級。
其實,抑郁症是可治的。
但很多父母并不了解,青少年抑郁症是孩子在遭遇一些困難後的一種消極情緒和行為反應。
它的核心是悲觀、絕望、無助,認為沒有人能夠了解自己。
它就像我們的身體生病了要發燒、咳嗽一樣,需要接受正規治療。抑郁症并沒有如洪水猛獸一般的可怕。
在小美的堅持下,父母終于陪她去了一家三甲醫院的心理科,在做完各項檢查和測試後,小美被判定為重度抑郁症。
醫生建議小美服用抗抑郁藥物,配合心理疏導。
也許父母潛意識中有對恐懼的逃避。
他們說藥物有刺激作用,不支援小美服用,也沒有給小美找專業的心理咨詢師。
一周後,在和父親的一次沖突中,小美再次割腕。當時幸好發現及時,才未釀成悲劇。
父母這才慌了神,想起了醫生的建議。
孩子有這6種表現,家長必須注意
抑郁症的症狀一般為:持續的情緒低落、興趣減退和快感(動力)缺失。
心理作家黃啟團提醒家長,如果發現孩子有以下6種表現時,就得注意了,這或許是他們發出的“求救信号”:
1.貶低自己,自我否定,甚至自殘
“我是不是長得很醜?”
“我是不是皮膚很黑?”
“我是不是什麼都做不好?”
“大家是不是都不喜歡我?”
......
孩子在和他人相處時過于敏感,也總将這些自我否定的話挂在嘴邊,認為自己一無是處。
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把過錯歸于自己。嚴重時,還可能使用刀具等利器自殘。
2、身體出現異常,去醫院又查不出問題
孩子在學習心理壓力過大、出現焦慮或者抑郁的情況下,身體會出現不适。
這就是心理學上所說的軀體化,如:頭痛、胃疼、胸悶氣短,心髒不舒服,關節疼等等。
如果孩子去醫院檢查後,卻發現身體沒有明顯異常,這就需要家長注意是否跟心理因素有關了。
3.成績下滑,開始厭學
當孩子抑郁的時候,精力難以集中,注意力容易渙散,成績會出現明顯下滑的現象。
因為對事情失去了熱情的緣故,孩子對學習會産生極大的反感,以至于厭學。
4.對任何事情都失去了興趣
比如孩子以前感興趣的習慣和愛好,現在不再感興趣了,就連喜歡的手機遊戲也都不願意玩了。
整天郁郁寡歡,缺乏活力,做什麼都提不起勁。
更多時候将自己關在房間裡,不願意跟他人接觸,包括父母、朋友。
5.愛發脾氣,情緒化
一些看來不經意的小事,就能讓孩子産生情緒風暴,而這又不同于“叛逆”。
“叛逆”是孩子違背家長或老師的“指令”,希望被當做一個獨立的人受到重視、尊重。
而抑郁多是無緣無故突然發火或者哭鬧,出現暴力傾向。
6.睡眠不佳,飲食不規律
情緒的變化會引起睡眠和食欲的波動,孩子會出現失眠或嗜睡的問題,生活節奏紊亂。
而拒絕或過量攝入食物,都代表孩子内心藏有未消化的事情。
這時,可以多關注孩子的食物攝入量,或者定時測量體重。
深陷抑郁的孩子,内心必定是極度拉扯、焦慮、痛苦,時而嗜睡、時而失眠,充滿無力……
很多時候,他們一些看起來不對勁的行為和表現,其實就是在向我們發出求救信号。
隻是這些信号,看起來很微弱,甚至稍不注意便不會察覺到。
作為孩子身邊最親近的人,父母越早發現,越能避免悲劇的發生。
如何幫助抑郁症的孩子走出泥潭
當孩子被确定為抑郁症時,除了藥物治療和心理疏導之外,我們父母該做些什麼呢?
1.做一個安靜的傾聽者
如果你不知道怎樣才能幫到抑郁的孩子,隻需做一個安靜的傾聽者。
讓孩子無條件信任你,給他安全感和一個宣洩的出口。
2.不随意作出錯誤回應
“想開點,你這種情況還算好的,xxx不是比你過得更慘嗎?”這類“有毒安慰”隻會讓情況更糟。
因為對于孩子來說,知道别人的不幸并不會讓他們開心起來,反而會讓他們覺得世界上不幸的人原來那麼多。
是以,如果不懂怎麼安慰,請試着認同他們的情緒,不随意作出判斷和回應。
3.給予正面鼓勵
其實,當孩子主動尋求幫助時,已經踏出了改變自己的第一步。
你可以試着鼓勵他:“我知道戰勝困難很辛苦,但你不是一個人,還有家裡人陪着你一起面對”。
4.陪着孩子一起運動
著名意大利醫生做過實驗,堅持鍛煉、曬太陽,對抗抑郁十分有效。
因為運動時大腦會釋放出更多振奮精神的多巴胺,多巴胺激素可以對抗抑郁症本身的不良激素。
父母可以陪着孩子晨跑,有效鍛煉孩子的毅力和忍耐力。
抑郁症孩子通常會忍不住做一些傷害自己的事情,培養毅力和忍耐力可以緩解抑郁帶來的自傷沖動。
寫在最後:
如果我們的孩子不幸得了抑郁症,除了正規治療,我們需要讓孩子明白:
他從來都不是一個人,父母一直在他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