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來“大姨媽”的女生有多可怕?男生注意:千萬别對她說這句話!

我有一個超級棒的女朋友

兄弟們都十分羨慕嫉妒恨

來“大姨媽”的女生有多可怕?男生注意:千萬别對她說這句話!

平日裡的她

知性、活潑、有點小淘氣

我喜歡她收拾花草的樣子

她做的可樂雞翅

還有她常聽的音樂

隻要和她在一起的時光

大多數時候都是非常快樂的

為什麼是大多數

因為……

來“大姨媽”的女生有多可怕?男生注意:千萬别對她說這句話!

每次她“大姨媽”快來時

都會一下子變成母獅子

時常因為一點小事

就會開始河東獅吼

來“大姨媽”的女生有多可怕?男生注意:千萬别對她說這句話!

有調查顯示

13%~25%的女性會在經期和經前感到易怒和情緒不穩定[1]

我好困惑

那個可愛的她去哪兒了

每當她心情不好的時候

我和旺财隻能躲着走

來“大姨媽”的女生有多可怕?男生注意:千萬别對她說這句話!

來月經之前,她會變得愛花錢

研究發現

經前期女性自我控制水準更低

回避風險或理性決策的能力降低[2]

來“大姨媽”的女生有多可怕?男生注意:千萬别對她說這句話!

等到她的“大姨媽”總算來了

我都忍不住跟着開心起來

以為沒事了

沒想到母獅子又變成一頭饑餓的小熊

來“大姨媽”的女生有多可怕?男生注意:千萬别對她說這句話!

我吃一碗飯,她能吃兩碗

零食不離口,胖了我還不敢說

如果我不攔着

等待我的就是

經期結束後她在體重秤上的尖叫聲

來“大姨媽”的女生有多可怕?男生注意:千萬别對她說這句話!

有時她還會變成一條幹鹹魚

隻想躺在床上,窩在沙發上

恨不得走路都讓我背着

不想說話、不想工作、不想做家務

來“大姨媽”的女生有多可怕?男生注意:千萬别對她說這句話!

肚子疼時

她會裹上被子

變成一條不斷扭動的毛毛蟲

其實她不知道的是

疼在她身上更疼在我心裡

來“大姨媽”的女生有多可怕?男生注意:千萬别對她說這句話!

有時她還會變成一隻樹懶

随時都會睡着

那簡直像是在昏迷

一睡就能一整天

來“大姨媽”的女生有多可怕?男生注意:千萬别對她說這句話!

但無論她是正常狀态

還是變形成各種非人物種

講真,我都非常愛她

是以做了很多關于“大姨媽”的功課

建議同道的兄弟們拿着小本本記下來

有媳婦的好好照顧

沒媳婦的也可以用這些法子赢得美人心

咳咳,敲黑闆!

1.女生的月經是不可避免的正常生理現象,是以關心了解是第一位。

2.她需要的不是講道理而是安慰和體貼,是以這個時期家務事最好包攬下來。

3.情緒不好的時候,一個溫暖的抱抱比什麼都管用。

4.按摩技能開始上線,輕輕按揉她的小腿,還有溫暖她的小腹。

5.不會炖雞湯、熬紅棗粥不要緊,煮鍋紅糖水放一些姜絲總還是可以的,雖然可能并沒有實際效果,但讓她感受到你的關愛也很重要。

6.幫她買好止疼藥,晚上給她蓋好被子不要着涼。

7.給她講笑話逗她開心,她能回報給你的不隻是笑聲。

……

好了,已經幫各位到這裡了,

以後再拿多喝熱水搪塞她,

你真還不如我們家旺财懂事呢!

來“大姨媽”的女生有多可怕?男生注意:千萬别對她說這句話!

後記

大部分女性在月經前5天一直到月經開始後2~3天,會出現心情、情緒波動比較大的情況。

除了易怒、悲傷之外,還有焦慮、緊張、情緒低落、過度敏感、提不起精神等現象,有的還會出現身體上的不适,如頭痛、頭暈、疲勞、嗜睡、注意力低下、乳房脹痛等。

這就是醫學上所說的經前期綜合征(PMS)。據統計,經前期綜合征在女性中十分普遍,75%的人都出現過[1]。

另外,很多因素會導緻痛經,如前列腺素分泌過多、子宮發育不良、身體虛弱、精神緊張、子宮内膜異位症、激素影響、子宮頸管狹窄等。

如果痛經影響了生活,需要就醫,找準原因對因治療。

千萬不要認為,痛經忍一忍就行。

審閱專家:龔靜|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婦産科副主任醫師

參考文獻

[1]Julia Sacher, et al. Menstrual Cycle Phase Modulates Emotional Conflict Processing in Women with and without Premenstrual Syndrome (PMS) – A Pilot Study. PLoS One. 2013; 8(4): e59780. doi: 10.1371/journal.pone.0059780

[2]陳春萍. 月經周期對女性決策中損失規避的影響——來自行為和腦成像的證據[D]. 2012.

*本文内容為健康知識科普,不能作為具體的診療建議使用,亦不能替代執業醫師面診,僅供參考。

*本文版權歸騰訊醫典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違規轉載将依法追究法律責任。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

*歡迎微信搜尋并關注公衆号“騰訊醫典”,擷取更多健康科普知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