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亞洲論壇2022年年會4月21日下午的“科學為盾,戰勝疫情”分論壇上,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主任、複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表示,面對奧密克戎疫情,老年人以及有基礎疾病脆弱人群的病死率,将始終是未來各國能否擺脫疫情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名額。目前的上海疫情中,重症患者幾乎都沒有打過疫苗,是以應進一步提高疫苗接種率,特别是高齡和有基礎疾病人群的接種率。
張文宏表示,上海正面臨着中國疫情發生以來病例數最多的一次疫情。近期他一直和同僚在臨床一線工作,救治病人,希望能分享一線臨床救治經驗,讨論如何通過科技的力量走出疫情。
張文宏說,近期疫情中讨論很多的一個關鍵資料是CFR(病死率),這個名額是各國評價是否可以走出疫情的重要名額。在奧密克戎流行期,需要特别予以更多考慮。

△張文宏在“科學為盾,戰勝疫情”分論壇上發言
“在奧密克戎蔓延時,整體的感染數量會非常高。病死率與感染總數相乘,就會得出死亡病例的總數。這是目前評價整個疾病的負擔和醫療資源是不是充足的非常重要的方面。”
他舉例說,在亞太區域,即便是醫療資源水準比較接近的國家和地區,這一名額都會存在很大差異,這就需要更加深入地去了解如何計算奧密克戎大流行時期病死率的問題。
“我們發現,随着病毒的變異,奧密克戎的緻病性确實比前幾波疫情有顯著下降,但它的傳播力更強。”張文宏指出,目前疫情中,中國和其他國家一樣,都發現如果醫療資源在大流行中是充足的,可以覆寫到高齡、有嚴重基礎疾病等最脆弱人群,向他們提供充足醫療資源和最好的救治,就可以最大程度保證高風險人群在疫情中存活。
張文宏表示,隻有在醫療資源非常充足的情況下,才可以把病死率維持在非常低的水準。此外,還要把脆弱群體本身的抗病能力提高到高水準。在疫苗接種水準很高的國家和地區,新冠肺炎的病死率都大幅度下降,這是未來走出疫情非常重要的、關鍵的、科學的手段,也是未來各國重新實作充分交流的前提。是以,在亞太區域應該大力呼籲加強對脆弱人群的疫苗接種。
他進一步指出,未來擺脫疫情可能會有很多名額,但老年人以及有基礎疾病脆弱人群的病死率,将始終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名額。提高他們的疫苗接種率,為感染者提供充足的醫療資源,才可以真正保證病死率維持在非常低的水準。
△資料圖
談到目前的上海疫情,張文宏指出,上海目前為止(截至4月21日,小編注)有43萬人感染,死亡病例是25個。在死亡病例中,75歲以上的占接近九成,幾乎每個死亡病例都有基礎疾病,重症患者幾乎都沒有打過疫苗。他認為,在這種情況下,應該鼓勵所有高齡或有基礎疾病的人群都接種疫苗。“由于中國過去兩年在疫情控制方面做得比較好,國内疫情傳播風險比較低,很多人會出現疫苗猶豫。但從最近發生的疫情來看,應該進一步提高對疫苗的信任。”
來源:東方網、北京日報
視訊:巢思遠
編輯:小劉、小能手
審稿:錢程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