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春節回家會把病毒帶給脆弱人群嗎?幾十種新冠後遺症是真是假?

疫情已到第三年,許多人今年終于可以踏上春節回家的旅途。但是阖家團圓的同時,人們不免對家中相對脆弱的老人孩子有所擔憂。

資深媒體人何潤鋒在《從何說起》節目中,與上海市醫學病毒學會副主任委員缪曉輝進行了深度對談,解答了陽康們春節返鄉的幾個關鍵問題。

問:家有老人孩子,過年返鄉會不會把病毒帶回家?

缪曉輝醫生認為,已經感染過新冠,并且已經徹底康複的人,體内不再有病毒,是以回家過年不太可能傳染給老人孩子。倒是迄今仍未感染的人,千裡迢迢回家過年,很有可能在回家途中搭乘各種交通工具的時候被感染,進而把病毒帶回家。是以他建議,還沒有感染的人“少動”,感染過的人“放心回去,想回去就回去”。

來源:騰訊新聞《從何說起:專訪缪曉輝》

問:專家說沒陽的老人比較難預防,陽康的人多久回家最安全?過年回家給老人帶什麼藥?

答:陽康之後多久回家最安全?按照傳染病專家缪曉輝的說法,這裡的“安全”與否不是指你是否具有傳染性,而是指你的身體狀況能否應付回家之路的長途跋涉和熱鬧的春節生活。

盡管有的人康複得快,有的人康複得慢,但總體來說,轉陰之後,即沒有咳嗽、沒有發熱,身體機能基本康複之後,還需要過上三周的時間,才是回家的最佳時機。換言之,你最好是在12月底之前轉的陰,才能趕在春節前安心回家。

至于回家帶的藥物,缪曉輝建議,退熱藥、止咳藥、化痰藥、抗過敏藥、治喉嚨痛的藥等,這幾大類的藥物應該備一點。甚至他不反對備一些抗生素,但是強調這類藥物不能濫用。關于藥品的量,他說不要帶多,三天的量足夠了,因為一旦服藥超過三天老人家還沒好,那就得送醫治療了。此外,他提醒大家最好能帶個溫度計,優選水銀柱溫度計,采用腋下測量的方式。

來源:騰訊新聞《從何說起:專訪缪曉輝》

問:新冠後遺症有十幾種?脫發、失眠、不孕不育?哪些是真的?

很多人都在讨論新冠後遺症,這也是我自己很關心的話題。是以,我在采訪中花了很多時間請教缪曉輝醫生相關話題。

首先,缪醫生認為“後遺症”這個詞被濫用了,因為後遺症是指因為某種疾病所産生的永久性的、不可逆的症狀,而當下我們讨論的很多症狀,都隻是感染新冠之後所出現的“遺留問題”,而且過了一段時間後症狀就會徹底消失。

其次,缪醫生具體分析了幾個大家熱議的“遺留問題”:關于脫發,他認為是大家的臆想,其實人每天都會掉頭發,不必多慮;關于不孕不育,他直言“不能肯定,也不能否定”,還需要時間去觀察,但至少現在沒有相關的研究結果支援這一說法;關于變傻,他說自己在陽康之後也碰到過犯傻的情況,但就解釋說那是因為感染之後高熱、缺血、缺氧導緻腦神經一時受到傷害,不過這是暫時的現象,會恢複的。

另外,缪醫生着裝強調了新冠最嚴重的後遺症:心理障礙。有的人在感染之後會産生各種各樣的焦慮,擔心變傻,擔心得帕金森,擔心猝死,擔心家裡的老人孩子感染等等,擔心這擔心那,以至于異常焦慮,其中尤其是女性感染者居多。這些人不僅要心理疏導,還要吃抗焦慮藥,應當引起大家的警惕和關注。

來源:騰訊新聞《從何說起:專訪缪曉輝》

問:老人感染新冠危重症比例高,出現哪些症狀要立即就醫?

很多人都知道,在感染新冠病毒之後不一定需要送醫,很多時候在家休息就能陽康。但問題是,一個人出現什麼症狀之後需要送醫?尤其是在交通不便、醫療資源比較匮乏的偏遠地區,一旦家裡老人感染了,更需要一個相對明确的症狀标準,來判斷該不該送醫。

缪曉輝醫生花了很多時間來回答這一問題:

1. 體溫。高溫不作為名額。老年人體溫恰恰比年輕人要低,是以高溫不作為一個去醫院的理由,測體溫,是為了判斷是否需要用降溫藥。

2. 心跳。正常人每分鐘心跳60到100次,如果老人的體溫降下來了,比如從原來的39度降到了37.5度,但心跳仍然在120左右,那就不對了,或者缺血缺氧,或者心髒有問題,需要送醫。

3. 呼吸。平靜狀态下,我們的呼吸頻率通常是每分鐘18-20次。如果呼吸大于30次,就有問題了。

4. 口唇發幹,說明缺氧了。

5. 神志不清。平時很清醒,現在嗜睡了,就有問題。

6. 氧飽和度到95就要小心了,到 93就必須送醫院了。

以上這些名額,普通人可以借助儀器進行觀測。是以今年過年回家,建議給老爸老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帶上電子血壓儀、血糖儀、指夾式血氧儀等,便于日常觀察。

來源:騰訊新聞《從何說起:專訪缪曉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