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3-6歲孩子人際交往能力的發展,家長應該這樣做

3-6歲是孩子社會性發展的敏感時期,孩子從以自我為中心的認知狀态逐漸發展并感覺外界。

在這個發展階段孩子的社會性不斷完善并奠定健全的人格,在人際交往和社會适應的過程中,孩子不斷學習如何與他人友好相處、同時也在學習如何正确地看待自己、對待他人以及不斷适應社會生活。

較好的社會性發展可以幫助孩子更快地适應新的環境、人與事物,并有效促進孩子思維、語言、邏輯等各項能力的發展。

但是由于低齡的孩子語言發展相對較弱,不懂得如何正确進行人際交往的方式,往往容易用“行為”代替語言進行交往,比如:捶、打、抓、咬等,結果更是适得其反。

3-6歲孩子人際交往能力的發展,家長應該這樣做

這時家長的教育和引導就顯得尤為重要了,那麼幫助孩子人際交往能力的發展,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着手。

一、正确的交往方式

正确的交往方式是開啟人際交往的“敲門磚”,善意、禮貌的語言表達往往能夠促進小朋友們之間友誼的開始。

是以家長需要教會孩子清楚地表達自己的需求,利用故事、圖書、動畫以及言傳身教的方式讓孩子得到直覺的經驗學習。

特别是言傳身教的作用尤為重要,因為這一階段的孩子具有相當強的模仿力,家長與他人的交往的情景,其實就是對孩子的現場教育。

3-6歲孩子人際交往能力的發展,家長應該這樣做

二、懂得和他人分享

在孩子人際交往的過程中,懂得分享是一種良好的美德,也有助于同伴之間關系的“快速升溫”。懂得分享的孩子性格往往開朗、大方,也更容易結交到更多的新朋友。

是以家長首先要教育孩子懂得“分享”的意義,明白分享的益處,了解與他人分享、下次别人也願意與你分享,同時不要強迫孩子與他人分享,低齡的孩子自我意識較強,強迫的結果之後讓孩子更加抗拒,循序漸進的引導才是關鍵。

3-6歲孩子人際交往能力的發展,家長應該這樣做

三、尊重他人的感受

記得盧勤老師曾在《告訴孩子你真棒》一書中說過:“她教給孩子的處事原則就是,在不影響别人的情況下,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在不傷害别人的情況下,愛說什麼說什麼”,但這一切的都是建立在尊重他人感受、了解他人思想的前提下。

如果家長在和他人相處的時候能夠尊重、了解他人,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能夠尊重、了解孩子,那麼久而久之孩子會是怎樣的表現?

3-6歲孩子人際交往能力的發展,家長應該這樣做

其實看到這裡我想大家都能發現,無論是怎樣的教育、怎樣的方式與技巧,歸根到底最後的落點都是在家長身上,孩子人際交往能力的發展也是如此。

和孩子交朋友,孩子才會交朋友。

教育是場長跑,與君共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