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3-6岁孩子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家长应该这样做

3-6岁是孩子社会性发展的敏感时期,孩子从以自我为中心的认知状态逐步发展并感知外界。

在这个发展阶段孩子的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的人格,在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的过程中,孩子不断学习如何与他人友好相处、同时也在学习如何正确地看待自己、对待他人以及不断适应社会生活。

较好的社会性发展可以帮助孩子更快地适应新的环境、人与事物,并有效促进孩子思维、语言、逻辑等各项能力的发展。

但是由于低龄的孩子语言发展相对较弱,不懂得如何正确进行人际交往的方式,往往容易用“行为”代替语言进行交往,比如:捶、打、抓、咬等,结果更是适得其反。

3-6岁孩子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家长应该这样做

这时家长的教育和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那么帮助孩子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一、正确的交往方式

正确的交往方式是开启人际交往的“敲门砖”,善意、礼貌的语言表达往往能够促进小朋友们之间友谊的开始。

因此家长需要教会孩子清楚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利用故事、图书、动画以及言传身教的方式让孩子得到直观的经验学习。

特别是言传身教的作用尤为重要,因为这一阶段的孩子具有相当强的模仿力,家长与他人的交往的情景,其实就是对孩子的现场教育。

3-6岁孩子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家长应该这样做

二、懂得和他人分享

在孩子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懂得分享是一种良好的美德,也有助于同伴之间关系的“快速升温”。懂得分享的孩子性格往往开朗、大方,也更容易结交到更多的新朋友。

因此家长首先要教育孩子懂得“分享”的意义,明白分享的益处,了解与他人分享、下次别人也愿意与你分享,同时不要强迫孩子与他人分享,低龄的孩子自我意识较强,强迫的结果之后让孩子更加抗拒,循序渐进的引导才是关键。

3-6岁孩子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家长应该这样做

三、尊重他人的感受

记得卢勤老师曾在《告诉孩子你真棒》一书中说过:“她教给孩子的处事原则就是,在不影响别人的情况下,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在不伤害别人的情况下,爱说什么说什么”,但这一切的都是建立在尊重他人感受、理解他人思想的前提下。

如果家长在和他人相处的时候能够尊重、理解他人,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能够尊重、理解孩子,那么久而久之孩子会是怎样的表现?

3-6岁孩子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家长应该这样做

其实看到这里我想大家都能发现,无论是怎样的教育、怎样的方式与技巧,归根到底最后的落点都是在家长身上,孩子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也是如此。

和孩子交朋友,孩子才会交朋友。

教育是场长跑,与君共勉。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