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隔代育兒沖突怎麼破?70、80、90後不同方法,或能給你啟示

導語:現代父母生活壓力大,節奏快,隔代育兒已經現實,然而在隔代育兒中,最令年輕父母難受的就是隔代育兒的觀念差異。怎麼破?

文/37度暖爸

張姐,70後,兒子讀研期間就被留校任教了。她說:“我年輕的時候可利索了,雖然我不喜歡小孩,但自己家孩子沒辦法不喜歡。那時候,他奶奶特别慣孩子,我就堅持自己帶。上學、寫作業,根本不用我管。上了一年級之後,還給他零花錢,讓他學會花錢、攢錢。”張姐的确将兒子培養得很棒,用她的話說:嫌棄老人帶不好,就自己辛苦點,自己帶。

紅姐,80後,兒子9歲了,上三年級。她說:“孩子小時候我上班忙,基本都是他奶奶幫着帶,但是晚上一定是跟在我身邊的。沖突,肯定是有,反正是跟婆婆商量着來呗!她也不是那種特别死闆的人,雖然學曆不高吧,但是還挺願意接受新鮮思想的。”

隔代育兒沖突怎麼破?70、80、90後不同方法,或能給你啟示

胖楊,90後,孩子一歲半了,有了寶寶之後身材走樣,是以大家都喊她胖楊。胖楊是一個個性鮮明且十分獨立的90後,每天上班前把孩子送到奶奶家,下班後再接回家。胖楊說:“奶奶嫌孩子自己吃飯弄滿身、滿地,吃飯半小時,打掃衛生兩小時,是以總是喂飯,怎麼說也不聽。但是我休息的時候在家帶孩子,包括平時的早飯、晚飯,我就讓他自己吃飯。因為我要做家務,我忙啊,我也沒那麼多時間管他,就讓他自己吃。他自己嘗過自己說了算,自己動手的好處,就不讓奶奶喂了。”

隔代育兒沖突怎麼破?70、80、90後不同方法,或能給你啟示

通過三個年代,三位不同媽媽處理隔代育兒沖突的辦法,我們會發現一個問題:隔代育兒肯定會有沖突,是兩代人育兒觀念的碰撞,然而沖突并不是不可調和,每個媽媽都有自己的辦法。我個人認為:老人帶孩子的确會和年輕父母有育兒觀念上的沖突,但是老人帶孩子也有非常多的益處。

隔代育兒沖突怎麼破?70、80、90後不同方法,或能給你啟示

首先,不可否認的是:在育兒觀念上年輕父母和老人的沖突實際上是兩代人生活環境、社會變化以及受教育程度的差異所導緻。并且,他們的觀念已經根深蒂固,尤其可能出現溺愛的情況。

其次,由于育兒觀念的差異,會帶來育兒規則的不一緻。當老人幹涉年輕父母的育兒活動時,是讓父母們最感到頭疼的一件事,我認為這也是“危害”最大的一個方面:當育兒規則不一緻時,孩子往往會選擇對自己有利的一方,不利于孩子的成長和家庭教育思想的貫徹。

隔代育兒沖突怎麼破?70、80、90後不同方法,或能給你啟示

育兒沖突肯定存在,但也可以通過溝通實作調和,例如:80後的紅姐,會常常和自己的婆婆溝通關于孩子的教育問題,婆婆也願意聽到、學到一些現代的育兒觀點。是以,在隔代育兒中,年輕父母需要注意的是:合理表達自己的觀點,也别讓家中老人傷心。

凡事各有利弊,當我們吐槽老人帶娃的各種沖突時,也要能想到是以帶來的各種好處:

第一,老人帶娃實際上是給我們自己的家庭建設做貢獻。每一個家庭都需要完成基礎建設工作,我認為包含:物質和精神兩方面。一方面是老人帶娃,讓我們能放心地出門工作賺取收入完成家庭經濟建設,另一方面是減少了因為工作、育兒、家務帶來的夫妻沖突和沖突。

隔代育兒沖突怎麼破?70、80、90後不同方法,或能給你啟示

第二,埃裡克森的人格發展理論認為,老人的體力、心力和健康每況愈下,對此他們必須做出相應的調整和适應,是以被稱為自我調整對絕望感的心理沖突。當老人退休,年齡越來越大,他們心中或多或少對于年齡的增長、體力下降以及對于社會貢獻度、自身作用存在不同程度的失落感。老人帶娃,可以緩解老人心中的沖突,增加自我價值感的獲得。

隔代育兒沖突怎麼破?70、80、90後不同方法,或能給你啟示

第三,老人經曆過歲月的磨砺,心性更加穩定與成熟,性格也趨向平和。面對哭鬧的孩子,喋喋不休的孩子,更加地有耐心。

第四,老人溺愛、“護犢子”的行為,也可以緩解脾氣暴躁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沖突,成為孩子與父母之間的情感緩沖帶,降低父母的負性情緒對孩子的傷害。

結語:兩代人成長環境不同,所受教育程度不同,育兒沖突必然會存在。理性看待隔代育兒,認清利弊,積極溝通,以求達到雙方的一緻性,而不是一味抱怨與指責。

@37度暖爸心理所婚姻家庭與親子關系在職研,每天分享心理向育兒知識。據不完全統計:關注暖爸的人,99.99%的家庭婚姻更美滿,孩子更乖巧。

分享出去,做一個價值的傳遞者!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部分圖檔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系作者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