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親愛的小孩》太真實!為什麼新手媽媽們如此焦慮?男人不了解

文丨福林媽咪

最近,電視劇《親愛的小孩》在央視播出,首集開播便口碑爆棚,觀衆集體回報劇情太真實!

《親愛的小孩》太真實!為什麼新手媽媽們如此焦慮?男人不了解

方一諾自從生完孩子後,她的神經時時刻刻緊繃着,非常焦慮。

在孩子的事情上不相信任何人。

相信很多女性觀衆都有過同樣的經曆。

為什麼新手媽媽們會如此焦慮呢?

可能很多新手爸爸們沒有辦法了解,甚至覺得妻子無理取鬧,導緻夫妻之間出現很多很多問題。

《親愛的小孩》太真實!為什麼新手媽媽們如此焦慮?男人不了解

藝術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親愛的小孩的情節可能有些極端,但是不乏真實生活的影子。

這也是很多寶媽共鳴的原因。

為什麼,到底為什麼女人成為媽媽後,情緒就會變得有些“難以了解”?

除了個人身體激素水準驟變的影響,還有很多外在環境的影響。

《親愛的小孩》太真實!為什麼新手媽媽們如此焦慮?男人不了解

家庭焦點從媽媽身上轉移到寶寶身上,導緻心理落差

從劇中可以看出,方一諾生孩子之前,丈夫對其是非常體貼的,兩人的狀态也相對輕松。

但是後來:

方一諾生産聯系不到丈夫;出産房無家人接應;到了病房後一家子都圍着孩子;

出院回家,家裡衛生一團糟,桌子上、床上雜物成堆;半夜給孩子喂奶,想讓老公給倒杯水,肖路卻睡得很沉……

《親愛的小孩》太真實!為什麼新手媽媽們如此焦慮?男人不了解

一連串的事情,都讓方一諾陷入被忽視的心理落差中。

很多事情,當你沒有處在那個人的境地,你就不會知道他當時的心情。

這種生完孩子之後人生角色的突然改變,對女性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考驗,男人覺得天經地義的事情,女人就是會感到傷心難過,很難溝通。

當女性陷入這種角色轉變困難的境遇中,而身邊的人又沒有辦法了解她,和她好好的溝通,她就很容易陷入産後抑郁。

近些年來高發的産後抑郁症足以說明這一點需要引起更多人的重視。

想要避免産婦過度焦慮,很多功課需要提前做好:

《親愛的小孩》太真實!為什麼新手媽媽們如此焦慮?男人不了解

老婆生孩子,就算有天大的事也不要離開。産房門口,及時給予産婦足夠的關注和關心。畢竟剛出生的那個,說啥也聽不懂,以後有的是時間親親抱抱。産婦坐月子,做好耐心陪伴,纾解焦慮情緒。月子裡的産婦通常都很焦慮,變得很唠叨。作為家人,更多的是耐心傾聽,而不是着急反駁激化沖突。陪她一起平穩度過這個特殊時期,很多事情便迎刃而解。

月子裡最關鍵的就是耐心、陪伴、忍讓,因為産婦身體内的孕激素在坐過山車,這會導緻她的情緒忽上忽下,自己很難控制,這個時候,如果你跟她講道理,就輸了。

育兒知識不對等,不同成員間出現育兒分歧

《親愛的小孩》這部劇一開始展現得比較典型的育兒分歧是,要不要給剛出生的孩子喂奶粉。

方一諾不聽月嫂混合喂養的建議,認定純母乳喂養更好,堅決不給孩子喂奶粉。

當孩子黃疸加重住院後,醫院給的結論是,方一諾的孩子得的就是母乳性黃疸。

但方一諾接受不了這樣的說辭,她和月嫂也是以心生隔閡。

《親愛的小孩》太真實!為什麼新手媽媽們如此焦慮?男人不了解

這件事情當中,很難說是誰錯了,方一諾作為媽媽,一心為孩子考慮的立場沒有什麼可指責的,而在育兒這件事上,誰都無法保證萬無一失。

就算你花了很多功夫在育兒知識的學習上,也不能保證在自己的寶寶身上時刻做出正确的選擇

更何況,由于大家接收的資訊不對等,在育兒觀上特别容易出現分歧。

在漫長的育兒路上,各種各樣的育兒分歧會不斷冒出來,事關孩子的喂養、教育、安全……

因為接收的資訊不一樣,互相很難說服,這也是很多家庭争吵不斷的原因。

《親愛的小孩》太真實!為什麼新手媽媽們如此焦慮?男人不了解

作為父母,更應理智對待各種不同聲音,當自己的育兒方式受到質疑時,需冷靜下來,仔細了解孩子的具體情況,必要時咨詢下專業人士的意見。

新手爸媽心态不同,夫妻二人做不到共情

其實爸爸和媽媽對孩子的愛是存在不同的。

媽媽經曆十月懷胎,早已将孩子視為自己身體的一部分,是以格外珍視。而爸爸更偏向于将孩子看作一個獨立的個體。

是以,爸爸和媽媽在面對孩子的事情上,心态是不一樣。爸爸更容易放松下來,而媽媽總是過度緊張。

《親愛的小孩》太真實!為什麼新手媽媽們如此焦慮?男人不了解

就拿肖路和方一諾來說。

女兒禾禾黃疸值偏高被留在醫院,肖路為女兒辦好住院手續,女兒也被安排在新生兒回家拿一些孩子的換洗衣物、紙尿褲,方一諾一見孩子沒回來瞬間變得很焦躁,極度不安。肖路在一旁安慰,卻被質問為什麼把女兒一個人留在醫院?

日常生活中大多數爸爸媽媽也是這樣,爸爸更關注結果,孩子不舒服隻要按時就醫治療就好,不用太緊張。

而媽媽更關注過程,看着孩子難受就忍不住的着急。

強烈的情緒對比下,丈夫覺得妻子大題小做,妻子覺得丈夫滿不在乎。

《親愛的小孩》太真實!為什麼新手媽媽們如此焦慮?男人不了解

在無法實作共情的情況下,任何交流都可以演變成一場場鬧劇。

但無法共情,不代表結果一定走向争吵和對立,所謂夫妻,最重要的就是要互相包容,互相了解,尤其在寶寶剛出生的這一年,兩個人是戰友的關系,需要做的是共同面對孩子給家庭帶來的改變與挑戰,而不是互相指責,互相攻擊。

都說做母親是一個女人的天性,但誰也不是天生就是母親,育兒路上,還有很多事情需要年輕的媽媽們慢慢去學習,去摸索。

其實,看似嬌小的孩子,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堅強,沒必要時刻保持緊繃的神經。隻有努力調整自己,真正放松下來,不再做無謂的焦慮,才能盡情享受幸福的親子時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