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如何引導孩子将“錯誤”轉化為精神财富?

如何引導孩子将“錯誤”轉化為精神财富?

當我們緊張焦慮的時候,孩子能夠通過觀察我們來學習如何應對自己的情緒。

生活中的每一天都存在着大量機會,讓我們以身作則,從容地面對自己的不完美。這意味着我們要接受自己的創傷、謬誤,以及這樣的事實:我們的行為在相當程度上是不覺醒的,不論我們自以為如何地富有覺悟。

孩子需要明白,生活中的麻煩總是可以轉化為精神和情感上的财富。

一旦他們意識到了這一點,就再也不會畏懼失敗,而且有能力接受現實,把錯誤看作是生命中不可避免甚至是基本的組成部分。

01

孩子如何看待錯誤

要應對孩子的錯誤,就得先想想我們希望别人怎麼對待我們自己的失誤。

我們願意受人教訓嗎?

我們願意一遍又一遍地被譴責嗎?

我們願意别人反複向我們發難嗎?

我們希望自己的愛和投入都遭受質疑嗎?

然而這恰恰是很多父母應對孩子錯誤時采取的方式。

尤其是當孩子在學校表現不好的時候,很多父母都相信,隻要告訴他們“再努力些”“再多學點兒”或“别放棄”,就是在幫助他們面對失敗、克服恐懼。

事實上,我們恰恰是在引導孩子執著于完美。結果,當孩子跌落在不完美、混亂、無知之中時就會不知所措。

他們會把自己犯的錯誤看成是自身的寫照,在錯誤的惡果前作繭自縛。

此時,如果我們再責備、懲罰孩子,那就不僅無法使他們看到錯誤是通向更進階覺醒的必經之路,還将埋下惡劣的種子——促使他們走向憤怒甚至是暴力。

在我們幫助孩子尋找錯誤的源頭之前,他們需要一個空間将自身同錯誤隔開距離、差別看待。

02

不要把錯誤妖魔化

正确的方式應當是等所有情緒都平複、所有人都恢複冷靜之後,同孩子一道坐下,充滿同情心地與他們一起面對所犯的錯誤,告訴他們怎樣通過此事汲取教訓,而抛棄先入為主的評判。

幫助孩子了解“為什麼”是最有效的教會他們原諒的方式。因為知道“為什麼”能賦予我們力量,讓我們作出改變。

不幸的是,面對孩子的負面行為,大多數父母往往沒有耐心弄清楚“為什麼”,而是直接去對付“發生了什麼”。

然而,隻有弄清為什麼,我們才能幫助孩子找到改善的途徑。而當孩子了解了“為什麼”,一切也将迎刃而解。

如何引導孩子将“錯誤”轉化為精神财富?

圖:會拍照的星落姐姐

隻要我們不把孩子的錯誤看成是故意為之,就會關注重點,進而發現這些錯誤無所謂原諒或不原諒。

因為錯誤是學習成為真實自我過程中難以避免的一環。

不要把錯誤妖魔化,這意味着每一個錯誤背後都存在正面動機,盡管這些動機有時不會自動彰顯。

身為父母,我們需要從錯誤的表象之後發掘孩子初始的善良動機。這樣做将會鼓勵孩子相信自己天性中的美好。如果我們僅僅關注糟糕的結果而忽略善良的動機,孩子就會失去嘗試的熱情。

當我們對孩子的良好動機表示信任時,就說明我們不會再對他們的所作所為橫加批判了。

孩子懼怕錯誤的一個原因是:當我們責備他們時,會讓他們感到自己很無能。我們嚴重削弱了他們的自信,以緻于他們不管做什麼都畏首畏尾,生怕再犯同樣的錯誤。

03

為孩子的錯誤“喝彩”

為孩子的錯誤喝彩,你也許會感到迷惑:“這樣不是縱容孩子不把錯誤當回事嗎?”我來解釋一下為什麼不必有這個顧慮。

覺醒的教養方法,其要義在于:了解孩子固有的動機是善良的,而且是願意做好事的。但在每一天當中,孩子總會有意或無心地犯些錯誤。如果他們害怕受罰,也許就會通過撒謊來遮掩錯誤。

我的建議是不僅要告訴孩子不要懼怕錯誤,還要向他們強調,每個人都可以從錯誤當中得到許多寶貴的經驗;如果沒有犯過這些錯,我們就不可能獲得如此豐富的經驗。

鼓勵孩子放下錯誤帶來的包袱,等于教會他們将稻谷和糠麸分離,保留稻谷、抛棄糠麸。

如果孩子在出過事故後再次向我們讨要車鑰匙,那便是我們面臨考驗的時刻。設想一下,如果我們刮傷過朋友的車,是否願意看到朋友從此不再信任我們了呢?

當孩子在我們面前表現出了最脆弱的地方,而我們能夠坦然面對,就等于告訴他們:你們值得尊重,應當受到接納。

如果我們因為自己的成見而抛棄他們,就等于告訴他們:你們不值得尊重,這個世界不存在原諒之所。那麼,孩子在面對世界時也會畏首畏尾、裹足不前。

鼓勵孩子面對自己的錯誤,可以使他們正視自己的不足與局限,勇敢地繼續向前。

他們對自己能力的信念也會随之加強。他們會得到鼓舞,知道自己依然承受着關愛;他們也會是以明白,我們每個人都處在不斷進步的過程之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