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孩子被欺負,教他“打回去”沒用,結果可能更差,聰明家長這麼做

大家好,我是布谷媽~

帶布妞在遊樂園玩時,看到兩個孩子在搶一把鏟子。男孩力氣大一點,一把就搶過鏟子,在搶的過程中,還推了一下女孩子。

小女孩頓時就哭了,跑去找媽媽告狀。媽媽直接回答她:“别人欺負你,你就打回去啊。”

小女孩聽到這話,真的折回來,二話不說,就猛地朝男孩的頭打過去。男孩也不甘示弱,揮起拳頭就回擊。

兩個孩子打得哭哭啼啼,各自挂彩,雙方家長罵罵咧咧。還是從業人員從中勸和,這才分開兩撥人。

孩子被欺負,教他“打回去”沒用,結果可能更差,聰明家長這麼做

我問過身邊很多家長,如果孩子被欺負,你會教他“打回去”嗎?

大部分家長的回答是:會!

我繼續問,如果對方是高年級的孩子呢?

小部分家長說,那還是得還擊,不能助長對方氣焰。

我又問,那如果對方是一群人呢?

家長們都不做聲了。

孩子被欺負,我想,大部分父母都會心痛不已,并且鼓勵孩子回擊,咱不能吃這個虧。

其實試想一下,如果布妞被人欺負,我也恨不得親自上陣,給對方幾下。但理智告訴我,孩子被人欺負時,教她“打回去”并不管用。

孩子被欺負,教他“打回去”沒用,結果可能更差,聰明家長這麼做

一:孩子被欺負,教他“打回去”沒用,結果可能更差

為什麼說,教孩子“打回去”并不管用呢?

這是因為,打回去,不利于孩子情商和社交能力的發展。

你想一下,如果孩子從國小會應對問題的方法,就是打回去,并且發現這個方法很奏效。那他又怎會願意學習别的方法來維護自己的權益?

小孩子打打鬧鬧可能還好,但長大後,如果與妻子、孩子、父母、同僚發生沖突,難道他也要一言不合就開打嗎?

孩子被欺負,教他“打回去”沒用,結果可能更差,聰明家長這麼做

另外,比孩子弱小的,他可能“打得赢”。但如果比他強壯的孩子(比如高年級,或者一群人),他也打回去,受傷的隻能是自己。

因為在還手的過程中,對方發現你其實很弱小,那這樣會助長他的氣焰,進而帶來更多的攻擊和傷害。

而孩子很快就會發現,原來“打回去”是要分人的。對于比自己弱的才能打,強的不能打。這樣會讓孩子形成恃強淩弱的性格,将來也可能會吃大虧。

是以說,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打”雖然簡單直接,但這可能隻是“有勇無謀”。

孩子被欺負,教他“打回去”沒用,結果可能更差,聰明家長這麼做

二:教孩子自己維護權益

當然,不讓孩子打回去,并不意味着任人欺負。

人家都朝你吐痰了,你還啥也不說,默默忍受,那他不欺負你欺負誰?

當孩子面臨社交沖突時,我們要教會他的,是自我防禦。

當孩子進入幼稚園或學校後,他們就不可能時刻在我們的眼皮底下活動。包括老師也不能随時關注到每個孩子的動态。

越界、欺淩随時都有可能發生。并且,每個孩子的性格都不一樣,有些孩子受欺負,可能都不願跟家長說。

是以,我們的孩子,在面臨社交沖突時,最主要的,還是靠他自己。

孩子被欺負,教他“打回去”沒用,結果可能更差,聰明家長這麼做

在德國的幼稚園,就有專門針對4歲以上孩子的自我防禦課。老師會教會孩子,什麼是侵犯和欺淩,孩子如何分辨,并且如何應對來保護自己。

孩子掌握了這些,就知道,别人的哪些行為是不對的,自己該如何應對。而不是一受委屈,就哭着找媽媽,或者雖然受委屈了,卻不敢自我防禦。

是以說,讓孩子學會自我保護,真不是簡單“打回去”這麼簡單,他們的反應,還可能影響孩子以後的性格和處事方式。

我一個幼稚園的朋友說,她們園裡就會要求家長給孩子看《兒童反霸淩教育繪本》,教孩子識别欺淩行為,并且培養自我保護意識。

孩子被欺負,教他“打回去”沒用,結果可能更差,聰明家長這麼做

這樣,孩子才能在老師和家長看不到的地方,不受欺負,并且自我防禦。

三:聰明家長這麼做

我想,大部分家長比較關心的是,如何教會孩子既不做個“小霸王”,又懂得自我保護不受欺淩呢?

以下幾點,比“打回去”更勝一籌,或許對你有幫助。

要讓孩子明白,什麼情況是被欺淩了

很多時候,孩子因為認知有限,他并不知道,自己是被欺負了。

比如有些不懷好意的大人,拿幾顆糖,就讓孩子脫衣服,親或者摸他們。孩子在家與大人親密慣了,以為這也是正常的,别人喜歡自己才摸自己。

還有些孩子,因為胖或者偏矮,就被人取外号“小胖子”或者“矮冬瓜”。孩子會因為暗示的作用,強化這些負面标簽,進而變得自卑。

再比如,孩子做錯了事或者出了醜,就會被别的孩子嘲笑,導緻他變得自閉不想上學。

是以,我們要盡早讓孩子知道,哪些行為,是在被欺淩,自己應該進行防禦。

孩子被欺負,教他“打回去”沒用,結果可能更差,聰明家長這麼做

我們可以借助《兒童反霸淩教育繪本》,告訴孩子,遇到什麼情況,要勇敢地說“不”。

繪本中有8個系列,比如被推搡、被誣陷、被摸身體、被嘲笑、被排擠、被欺負、被歧視和被辱罵。

孩子被欺負,教他“打回去”沒用,結果可能更差,聰明家長這麼做

我們可以看到,這幾個系列,是孩子在社交中經常會遇到的問題,并且家長也不大好介入。

但如果孩子在面對這些情況時,沒有處理好,就真的可能會留下心理陰影,并且影響一生的性格。

是以,我們就需要讓孩子自己弄清楚,什麼樣的情況,自己不該忍讓,并且要進行防禦。

幫孩子建立自信

我們會發現,那些經常被欺負的孩子,一般都性格怯懦膽小。因為欺負者會覺得他們是“軟柿子”,反正被欺負了也不敢回擊。

不想讓孩子成為常被欺負的對象,我們最主要的,就是培養孩子的自信和勇氣。面對欺淩,要有底氣大聲說“不”。

大聲反擊,并不是每個孩子都能做到,因為有些孩子天生比較腼腆或者膽小,他們即便說“不”,也是文文弱弱,沒有氣勢。

孩子被欺負,教他“打回去”沒用,結果可能更差,聰明家長這麼做

我們平時可以讓孩子在家練習。

像我那幼稚園老師朋友說,她們班的家長,會參照《兒童反霸淩教育繪本》中的情境,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

比如《我不喜歡被欺負》,書中分析遇到财務霸淩,如玩具、零食、文具被搶,家長鼓勵孩子大聲說:“這是我的東西,你不能搶,請把它還給我!”

或者在公共設施遊玩,有人搶玩具,孩子要大聲表明自己的态度:“要先來後到,等我玩了再輪到你。”

孩子被欺負,教他“打回去”沒用,結果可能更差,聰明家長這麼做

又比如《我不喜歡被推搡》,孩子受到肢體欺淩,孩子勇敢地大聲喊出來:“停!你不能打人!我不允許你欺負我!”

孩子被欺負,教他“打回去”沒用,結果可能更差,聰明家長這麼做

家長可以根據書中的各種情境,教會孩子大聲應對。

當孩子用堅定的語氣維護自己的權益時,别人才會覺得,這個人看起來不好惹,還是算了。

培養孩子“不好惹”的氣質,從他說話的語氣和态度開始。

給孩子示範

有時候,隻懂理論卻不會實操,也是沒用的。

我們在帶孩子外出時,可以用行動向孩子示範該怎麼做。

比如孩子的玩具被搶,我們主動站出來說:“這個玩具是我們的,請你還給我。如果你想玩,要先征得我們的同意,等我們玩完了,可以借給你。”

《兒童反霸淩教育繪本》中針對各個場景給出了不少建議,家長也可以先看一遍,然後示範給孩子看。鼓勵孩子在實際中運用起來,正當地自我防禦。

孩子被欺負,教他“打回去”沒用,結果可能更差,聰明家長這麼做

尋求幫助

如果孩子在自我防禦後,仍然不能阻止對方,并且雙方力量懸殊,那我的建議是,讓孩子尋求幫助。

找同學、找老師、找家長,我們的孩子,既要做到“勇”,也要做到“謀”。有勇無謀隻會逞能不可取。

孩子被欺負,教他“打回去”沒用,結果可能更差,聰明家長這麼做

如果家有2-8歲的孩子,那家長不妨入手這套《兒童反霸淩教育繪本》,共8冊,讓孩子做一個有勇有謀的人!

【圖檔來自網絡,侵立删】

作者簡介:布谷媽媽,一個善觀察、愛思考、有辦法的媽媽。專注兒童心理,讀懂孩子輕松養育,喜歡就關注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