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武王墩考古上新了!“折疊腿兒”的“蒸鍋”了解一下

作者:青島資訊港

安徽淮南武王墩一号墓考古截至目前,已發現上百件青銅器,涵蓋鼎、簠(fǔ)、缶(fǒu)、鑒、壺、钫(fāng)等,器型種類齊全,并且絕大多數儲存完好。尤其是發現的三件青銅甗(yǎn),同類不同款,"折疊腿兒"甗(yǎn)更是罕見。

楚王“蒸鍋”有三款 “折疊腿兒”造型尤特殊

這是三款甗(yǎn)。上下兩部分組成合體,這一造型是不是似曾相識?沒錯,就是它,家家必備的蒸鍋,就是甗在漫長曆史演化中形成的變體。把它們放在一起,才忽然發現,曆史文化早已融進我們的日常生活,于無聲處滋養億萬生民。

武王墩考古上新了!“折疊腿兒”的“蒸鍋”了解一下

從2020年武王墩墓搶救性考古發掘啟動以來,随着墓葬規模、随葬文物逐漸明确,成為迄今大陸唯一一座經科學發掘的楚國王級大墓。已提取出土的三件青銅甗,除了在數量上重新整理了以往認知,其造型同樣讓考古專家倍感意外。

武王墩考古上新了!“折疊腿兒”的“蒸鍋”了解一下

武王墩墓這三件青銅甗,是同一天提取出土,但同類不同款。在造型上最為特殊也最為罕見的,是這件“折疊腿兒”甗,它三足高挑纖細,考古隊員清洗時尤其小心翼翼。它的“膝蓋處”設定折疊機關,且隐藏在獸面花紋後。三足折疊可達90度。

武王墩考古上新了!“折疊腿兒”的“蒸鍋”了解一下

由于"折疊腿兒"款的青銅甗風格迥異,考古專家甚至推測,它也有可能是外地的貴族贈送的随葬禮物。

青銅室内現陶罐 外裹草編套功用待解謎

除了“折疊腿兒”的青銅甗(yǎn),也就是楚國款的“蒸鍋”極為罕見,武王墩主墓近期出土的兩件陶罐,乍一看相貌平平,但在考古專家看來,它的特殊性、珍貴性毫不遜色。

武王墩考古上新了!“折疊腿兒”的“蒸鍋”了解一下

武王墩主墓,其墓室用巨大枋木搭建起9個椁室。這件陶罐,就出自最東側,也就是編号為東Ⅰ的椁室。東Ⅰ椁室主要埋藏青銅鼎、青銅簋等禮器,在重器雲集的椁室内發現日用品陶罐,這種反差,引起考古專家的格外注意。

武王墩考古上新了!“折疊腿兒”的“蒸鍋”了解一下

專家初步分析,這件陶罐不太可能用來裝酒,因為武王墩墓出土的一些青銅壺、青銅缶等容器,通常被認為是酒器。

武王墩考古上新了!“折疊腿兒”的“蒸鍋”了解一下

在清理包裹的淤泥等附着物時,考古隊員使用毛筆蘸水,盡量用最小幅度最小力度,盡最大可能儲存住包裹着陶罐的“草編外套”,因為“草編外套”也是解碼陶罐具體用途的關鍵線索之一。

“飯盒”仍有“打包繩” 青銅簠裡藏食譜

青銅簠(fǔ)是古代先民祭祀和宴飨時盛放黍(shǔ)、稷、粱等飯食的器具,出現于西周中期,戰國晚期以後消失。在造型上都是方形器,與現在一些飯盒有相似之處。武王墩墓近期就出土了幾件青銅簠,并且殘留部分“打包繩”。

武王墩考古上新了!“折疊腿兒”的“蒸鍋”了解一下

考古專家介紹,武王墩主墓椁室内充滿積水,這就形成一個低氧的環境,得益于此,一些有機質文物才儲存下來。是以,考古學上通常有“幹千年,濕萬年,不幹不濕隻半年”的說法。

武王墩考古上新了!“折疊腿兒”的“蒸鍋”了解一下

專家介紹,上世紀,在大陸山西、河南等地的墓葬中,也曾出土過一些青銅鼎,裡面盛放着動物骨骼。正因為銅鼎的蓋子發生了位移或脫落,導緻專家學者無法區分哪些鼎盛放何種食物,給曆史研究帶來挑戰。

來源:觀海新聞 編輯:高齊 責任編輯:張緻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