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動不動就哭的娃與不愛哭的娃,長大後差距明顯,家長要重視

動不動就哭的娃與不愛哭的娃,長大後差距明顯,家長要重視

每個寶寶伴随着哭聲來到這個世界,站在産房外的家長都會放下懸着的心,并且認為孩子哭聲越響亮,身體越健康,但是随着孩子長大,仿佛“哭聲”便不再受歡迎了。

而且每次孩子哭如果家長哄一會兒沒停止,便會被貼上不聽話,動不動就哭,沒出息等等标簽,仿佛哭是非常不好的行為。

動不動就哭的娃與不愛哭的娃,長大後差距明顯,家長要重視

那愛哭的孩子與不愛哭的孩子有哪些差距呢?

1.愛哭的孩子情緒調節能力強

哭通常是孩子自行排解負面情緒的方式與管道,小朋友會通過哭來宣洩情緒,并且哭過之後,以最快的速度平複情緒,恢複到最好的狀态。

這也是情緒管理能力的展現,如果孩子不哭,總是把負面情緒憋在心裡,這樣長期的壓抑無處釋放,對于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不利,并且長大後會不懂表達與發洩。

動不動就哭的娃與不愛哭的娃,長大後差距明顯,家長要重視

2.愛哭的孩子情商更高

美國心理學家Susan David通過研究發現,那些情緒感覺能力差(俗稱情商低)的孩子,仿佛身上包上了一層隔膜,阻隔了他們向外部伸去的神經。而不許哭就是其中的一層隔膜。

動不動就哭的娃與不愛哭的娃,長大後差距明顯,家長要重視

反而情商高的人更容易哭鼻子,何炅,小S,蔡康永都是經常在節目中,因為感動就哭了主持人,因為他們情緒感覺能力強,也就是情商高,是以他們更受歡迎,而沒有人因為男人哭而笑話他們。

3.共情能力更強

我們常說的耿直boy,大男子主義基本都是變相說這個人情商低,就是他無法共情于他人,表現得冷漠并且不能夠感受到他人的情緒。

動不動就哭的娃與不愛哭的娃,長大後差距明顯,家長要重視

如果從小就不允許孩子表達情緒,那麼孩子很容易對情緒感覺變得遲鈍,對别人的情緒無法共情同理,那麼他很難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在集體中很難自處。

如何教會孩子表達情緒,進行情商培養

1.給愛哭的孩子多一點耐心

孩子哭說明他情緒已經崩潰了,是以多給孩子一點耐心,讓孩子先發洩完了,再問他怎麼回事,這時候家長不需要說什麼,給孩子一個擁抱,讓孩子自己冷靜。

動不動就哭的娃與不愛哭的娃,長大後差距明顯,家長要重視

家長不要急于制止,更不要跟孩子較勁,讓孩子将負面情緒排解出來,才能更好的身心健康發展。

2.不哭的孩子鼓勵他哭

有的孩子很執拗,就是不哭,自己生氣也不說話,怎麼問都不說,家長就會很着急,其實我們知道他不開心,直接告訴他:實在不開心就哭出來吧,會舒服一點,或者告訴他說出來,看看媽媽能不能幫你?等等

動不動就哭的娃與不愛哭的娃,長大後差距明顯,家長要重視

教會孩子表達情緒,感覺情緒變化,學會溝通或者帶孩子離開傷心地,讓孩子可以在合适的場合釋放、舒緩。

3.與孩子保持溝通

每天在吃飯的時候,或者洗澡,散步的時候都可以與孩子溝通,而這時也正是孩子心理最放松的時候,聊聊一天中孩子在幼稚園、學校發生的事情。

可以拉近親子感情,并且讓孩子信任自己,通過長期的溝通孩子會學會正确地表達情緒,而且家長也可以及時發現孩子情緒的變化。

動不動就哭的娃與不愛哭的娃,長大後差距明顯,家長要重視

不要制止孩子發洩情緒,不要強迫孩子表達情緒,幫助孩子學會情緒管理,讓孩子身心健康發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