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民日報、光明日報近期都點名了誰?

近期,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對部分文娛現象進行了表揚和批評,CMNC-傳媒大眼綜合如下。

來源:CMNC-傳媒大眼綜合

紅榜

劇集受海外市場青睐 合作方式多元化

國産影視劇加快走出去(文化市場新觀察)

《 人民日報 》( 2022年04月13日 第12版)

人民日報、光明日報近期都點名了誰?

長期以來,國産影視劇“出海”的主角一直是古裝劇,從《甄嬛傳》《琅琊榜》到《長安十二時辰》,海外市場上中國古裝劇的熱度不減。但這一局面正在被一系列優秀現實題材劇作的海外表現打破,現實題材劇分量逐年增加,呈現出題材多樣化、類型多元化的趨勢。過去,銷售播映權是國産影視劇走出去最主要的方式,而最近幾年,國産影視劇和海外市場機構合作的方式也在悄然發生變化。

《中國》:影像做史的别樣表達

《光明日報》( 2022年04月13日15版)

人民日報、光明日報近期都點名了誰?

《中國》第一季更多着墨于追溯中國思想源流與儒家道統的發展壯大,第二季更強調了中國文脈不斷。詩詞、文學、繪畫、戲劇的傳承與光大占了相當的篇幅。思想傳承、文脈不斷、文明演進,正是有了這樣的精神核心,《中國》這部紀錄片在看似随性大開大合、大取大舍的構架中,形散神聚,鑒古知今,學史明智,看中國人如何筚路藍縷,又是如何以啟山林。

《一代洪商》:天下商道與家國情懷

《光明日報》( 2022年04月06日15版)

人民日報、光明日報近期都點名了誰?

從小作坊到大産業,從洪江城走向全世界,從尋常商賈變成國之大商,《一代洪商》展現了洪商的發展曆程,也弘揚了中國商人的天下情懷。無論時代如何變遷,洪商凝聚的這種“以義緻利,經緯天下”的精神與文化都值得弘揚。這是天下洪商曆久彌新的永恒價值,也是增強中國文化自信、為實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注入的精神動力。

家長裡短道不盡社群溫暖

《光明日報》( 2022年04月06日15版)

人民日報、光明日報近期都點名了誰?

電視劇《春天裡的人們》并未滿足于刻畫徐盈盈為代表的基層社群工作者的“勤政”和“能政”,而是結合他們在工作中遇到的突發事件和具體問題,用現實主義的創作理念反映當下社會急速發展中出現的一些新問題。例如,針對劇中經營服裝的電商姑娘,社群工作者并未因房東和居民的投訴,就簡單地将她趕出社群,而是耐心了解各方訴求,最終找到合了解決方案。

青年人與短視訊的關系未必是“沉迷”

《光明日報》( 2022年04月13日 02版)

人民日報、光明日報近期都點名了誰?

經過數年沉澱,一批在短視訊風潮中成長起來的年青人,也逐漸在各自領域深耕創新,以視訊之名,吹起一陣清新之風。“X世代看文字、Y世代看圖檔、Z世代看視訊”,表達載體躍遷的背後,不變的是對高品質内容與傳播影響力的需求。在娛樂似乎成為“衆聲喧嘩”中分貝最高的一支時,青年群體的短視訊實踐依然讓我們看到了專注與創新的力量。

黑榜

經典IP不是翻拍的“護身符”

《光明日報》( 2022年04月07日02版)

人民日報、光明日報近期都點名了誰?

平心而論,相對于完全原創的作品,經典IP的翻拍自有其不可取代的便利。完整的故事架構、成熟的叙事模式、現成的人物形象,都為翻拍提供了劇本和影像基礎;經典IP有較高的知名度,具有良好的閱聽人基礎,容易引發觀衆的集體懷舊,可謂自帶粉絲和流量;一些由原班人馬參與制作的翻拍電影,其關注度會更高。經典IP的翻拍,似乎一起步就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然而,看似省力的經典翻拍,卻成為網絡電影“翻車”的重災區,與觀衆的期待相去甚遠。

莫讓低俗成為網絡直播标簽

《光明日報》( 2022年04月18日02版)

人民日報、光明日報近期都點名了誰?

縱觀這些無所不用其極的低俗直播,一無任何營養。二無任何價值。三無任何前景。事實上,網絡直播本質而言是一種“眼球經濟”,極具效仿意味和引導效應。如果本該洋溢正能量、傳播真善美的鏡頭,總是上演污言穢語、頻頻打擦邊球,那麼長此以往不僅會阻礙直播行業的健康發展,也在侵蝕風清氣正的環境。無論是着眼目前還是放眼未來,隻有正氣不衰,才能人氣不減。這麼樸素的道理,網絡主播們該補上這一課了。

愛情劇不能失真心少溫度

《光明日報》( 2022年04月06日15版)

人民日報、光明日報近期都點名了誰?

愛情劇不僅僅是單純的文化消費産品,更是展現中國人倫情感、道德規範、審美情趣的文藝作品。随着時代變遷,觀衆對于愛情劇的審美要求不斷提升。新時代愛情劇創作也要跟上時代,進一步提升閱讀社會、闡釋情感的能力,在主旨意蘊上注入時代精神,在藝術表達上大膽創新,塑造獨具魅力的典型人物形象,展現積極健康的愛情觀,做到藝術性與商業性結合,溫暖人、感染人、引導人。

秀場直播:莫讓“錢途”毀“前途”

任孟山《光明日報》( 2022年04月13日15版)

人民日報、光明日報近期都點名了誰?

在浮躁心态影響下,在經濟利益的誘惑下,部分主播、機構與平台在秀場直播中宣揚拜金主義、美化暴力、性暗示、軟色情、炫富、攀比、賣慘、謾罵等低俗、庸俗與媚俗内容,來嘩衆取寵,吸引眼球,賺取流量,收割粉絲,擷取暴利。凡此種種亂象,污染了網絡生态,敗壞了社會風氣,擾亂了閱聽人身心健康,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還有部分從業者走歪門邪道,營造虛假人氣、虛假帶貨量、虛假流量,甚至以違規變現、偷稅漏稅、營銷詐騙等方式牟取不義之财。

影視營銷,回歸内容才能走得更遠

來源:人民日報評論

人民日報、光明日報近期都點名了誰?

影視營銷是擴大影響、打開市場的有效途徑,但過度營銷甚至虛假營銷,不僅無益于影視作品傳播,還會擾亂市場秩序。出硬招,方能見實效。從五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強新時代文藝評論工作的指導意見》,強調“反對刷分控評等不良現象”,到中宣部推進文娛領域綜合治理工作,提出“打擊各種形式的流量造假行為”“嚴格各類熱搜榜單管理”,再到近日公布的#2022年清朗行動10大任務#,明确“堅決打擊通過雇傭水軍、惡意營銷等方式的非自然漲粉行為”,一系列舉措,正是要治營銷亂象、樹行業清風。

注:資料摘自人民日報、光明日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