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NLP之限制性信念

NLP之限制性信念

今天幾個故事來讓我們了解限制性信念 對人的影響!

有一位叫做 Konrad Lorenz 的行為學家. 他曾經研究鴨子的行為。他發現剛出生的鴨子看見什麼會移動的物體,就會把那樣物體當成為自己的母親,跟着那物體走。Konrad甚至發現剛出生的小鴨子甚至會把滾動着的乒乓球當成為鴨媽媽! 小鴨子的大腦在出生的一刻便形成了一個限制性的信念。

在印度,大象是用來搬運貨物的工具。當大象在不需要工作的時候,那些勞工用一條很小的魔術繩子就可以把八千多磅重的大象牢牢地鎖在一旁。它不掙紮,亦不叫喊,隻會乖乖地靜站着。為什麼會這樣?

事實上,魔術并不是在繩子上,而是在大象的腦中。當大象還是幼小的時候,訓練大象的勞工便會用一條很粗的鎖練把小象套住,就是這樣長期的不人道訓練,以緻小象從小便制造了一個信念:我是不能夠逃跑的。這個信念深深地烙印在它的大腦中,以緻即使在成長後, 就算可以輕而易舉地把繩子扯斷,它亦不會嘗試去做。

從前有一個白人媽媽帶着她三歲的白人孩子去旅遊,TAXI司機是一位黑人叔叔,白人孩子好奇地問媽媽:“媽媽媽媽,這位叔叔怎麼這麼黑啊?” 黑人叔叔一聽菊花一緊。白人媽媽回答她的孩子:“孩子啊,因為上帝覺得地球上隻有白色人種太單調了,是以他制造出黑色的人類,讓地球更加五彩缤紛。” 孩子很高興,說:“太好玩了,我喜歡黑色叔叔。” 到達目的地時,黑人叔叔不肯收的士費,白人媽媽說他為什麼,他回答:“如果我的媽媽在我還是小孩子的時候,也是跟您一樣這樣教育我,我想我可能不會一輩子都在開的士。我媽媽跟我說,孩子啊,我們黑人從一出生就是低人一等,你以後如果能夠找到一份安穩的工作就好了,不要好高骛遠了。” 說完黑人叔叔淚牛滿面。

這就是所謂的限制性信念,各位,你跟你的孩子是怎麼說的呢?

我們每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有這些緊箍咒把我們纏住。就如那隻大象一樣,很多限制性的信念一直在無意識地影響他的人生。

NLP之限制性信念

最典型的三個包括:

我不會成功

有某種類型的父母是屬于挑剔型的父母。無論孩子做了什麼,他們的"心靈焦點"總是放在做得不夠好的地方。日積月累的影響下,他的"潛意識"會相信我的努力是沒有任何價值的。

很多人很努力地工作,但是在臨門一腳往往出現很多例如擔心、害怕、憂慮等負面的情緒。結果,事情往往搞得不好,甚緻失敗。

又有些人甚至不敢想像自己會成功,一味原地踏步,就是因為這個深藏的信念。

有些父母會甚至否定孩子的生存價值。例如:你可能聽過類以這樣的說話:

"生一塊叉燒好過生你!"

"你真的沒用! 早知這樣我應該在你出生的時候就把你弄死!"

"我們生活不好,不應該把你生出來增加負擔。"

這樣的說話比起"我不會成功"更具殺傷性。這些孩子會對人生産生懷疑,完全感受不到父母的愛,更加感受不到自己的存在價值。

擁有這個信念的人通常會生活得相當痛苦,他往往害怕會成為别人的負擔,亦會常常有一種自責的感覺。如果他幸運地找到一段感情,他會把自己的人生完全托負在對方上面。

我沒有價值

很多人常常被困難阻礙,又或者事情總是不順利。有些人會認為自已不夠别人聰明,都是被這個信念蒙騙。

其實這些父母正在教導他們的孩子不要去思考,不要發揮創意,照他的說話去做就好。

結果,孩子形成不去動腦筋的習慣。久而久之,他們相信沒有辦法解決困難。

我沒有辦法

很多人常常被困難阻礙,又或者事情總是不順利。有些人會認為自已不夠别人聰明,都是被這個信念蒙騙。

每一位孩子都是很聰明,對問題常常會想出具有非常創造性的答案。但是這種創造性的思考過程卻沒有得到父母的鼓勵和認同。

有些所謂萬事通的父母,經常教導孩子應該照他的說話去做,一切自然解決。

其實這些父母正在教導他們的孩子不要去思考,不要發揮創意。

結果,孩子形成不去動腦筋的習慣。久而久之,他們相信沒有辦法解決困難。

NLP之限制性信念

接下來,我給大家分享最具殺傷力的三個限制性信念。在分享之前,先給大家講一個故吧。

第一個故事:

有一些研究動物行為學的科學家做了一個試驗,他們把狼狗關在一些鐵籠子裡,讓他們吃得飽飽的,然後,就用電去擊打這些狼狗,正常情況下,這些狼狗可以跳一米八高的。是以,這些狼狗在被電擊的時候,就很容易的跳出了籠子。

接下來,他們又做了第二個試驗,這一次,讓這些狼狗先餓上個兩三天,然後,再用電去擊打它們。這次,這些狼狗在既饑餓又要被電打的情況下,反而能跳得更高了,這次它們居然可以跳過兩米一高的籠子。

科學家們又做了第三次試驗,這次呢,他們還是把這些狼狗喂得飽飽的,不過,所不同的是這次的籠子的高度調到了二米八,他們仍然用電去擊打這些狼狗。這些可憐的狗兒,它們拼命的想往籠子外跳,可是無奈籠子實在太高了,無論它們如何的努力都跳不出來。但盡管這樣,它們還是努力的繼續往上跳,直到它們實在跳不動的躺在籠子裡,嘴裡發出可憐的:嗚嗚嗚的叫聲。

不過,試驗還沒有結束。科學家們等到狗兒們吃飽休息幾天後,又繼續用同樣的方式來電它們,這些狗兒仍然像上次一樣上竄下跳的想要跳出去,不過,結果還是失敗了。這樣的試驗一直做到了第八次,這個時候,這些可憐的狗兒們在遭受到電擊的時候,它們隻會嗚嗚嗚的叫了,它們已經不再跳了。

接下來,科學家們做了一個更有趣的試驗,他們把這些籠子的高度全都降到了一米八的高度,繼續用電去擊打這些狗兒,這些狗兒們現在除了會繼續:嗚嗚嗚嗚的哀叫外,它們根本不再去嘗試要跳出籠子了。

科學家們通過這個試驗讓狗兒們學到了什麼呢?那就是無望。當這些狗兒們無論如何的努力,它們都跳不出這個籠子的時候,它們就再沒有希望了,于是它們對任何簡單的事情都不再去嘗試了。

很多的朋友看到這個故事,可能會感覺到很殘忍吧!不過我要告訴各位的是,這樣的故事天天都在我們的家庭裡上演。很多的父母,對于孩子抱有非常大的希望,當孩子們沒有達到父母的期望的時候,他們往往用得最多的方式就是批評或者指責。

當這些批評不斷的進行的時候,孩子就像這些狗兒一樣,慢慢的學會了一個東東:那就是無望。因為我不管怎麼努力,我總不能達到父母的要求,我無論如何的拼命,總無法獲得父母的滿意,慢慢的他們開始覺得無望,于是他們不再努力,他們開始學會了放棄,他們開始破罐破摔。于是很多的父母開始說:我們家的孩子算是沒救了。其實他們不知道就是他們這些科學家,一手訓練出來了這些讓他們感覺沒救了的孩子。

這就是我們要講的第一個最具殺傷力的限制性信念:沒有希望。不會成功!

第二個故事:

在一個養老院裡,一些科學家又做了一個試驗,不過,這次做的是人的試驗了,他們把這個老人院裡的老人們分成了兩組,不過這些老人們自己并不知道。他們給第一組的老人們,每人一盆花草,并且告訴這些老人們,他們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來照顧這些花草,然後,這些老人們就很開心的把這些花草帶回自己所在的房間了。

接下來,他們給第二組的老人們也每人分發了一盆花草,不過,他們告訴這一組的老人們,這些花草雖然歸他們所有,但是他們不能自己給它們澆水、施肥和修剪,隻能由老人院裡的從業人員們來完成這些工作。于是,這些老人們也很開心的領着這些花草回去了。

第一組的老人們,他們看到花草葉子黃了,他們就幫它們修剪,并給這些花草施肥,這些花草長得很好,這些老人們也很開心,健康善也越來越好。

另一組的情況,這些科學家們交待這些養老院的從業人員,故意給這些花草多澆一些水,或者有的就完全不澆水,葉子黃了也故意不剪,這些老人們看到這些花草一天一天的變得枯黃,然後慢慢的死去。

半年後,科學家對兩組的老人們進行了對比。第一組的老人們的身體健康狀況是比第二組的要好非常之多,同時,第二組的老人的死亡率是第一組的三倍。

這個故事中,第二組的老人們學到了些什麼呢?那就是無助。意思就是當我們一個人有能力,但卻不被許可用自己的能力去解決一些事情的時候,就會産生無助感。也就是我們經常會說到的,當有能力無掌控權的時候,我們就會産生強烈的無助感。

這也就是我們今天要分享的第二個最具殺傷力的限制性信念:無助。

同樣的,很多的朋友們看到上面的故事後,也會覺得這些試驗太殘忍。不過,我們的生活中天天都在上演這種殘忍的故事。非常多的家長們,喜歡用自己是父母的身份來要求孩子,這個不準做、那個不許玩、不準交女朋友或者幫助孩子去做他們有能力做的事情。

例:孩子會穿衣了,繼續幫助孩子穿衣。

孩子五六歲了還親自喂飯。

不允許孩子要自己獨自去上學。

不允許孩子自己結交朋友。

不允許孩子選擇自己有興趣的興趣班。

接着,他們開始發現自己的孩子一天天的變得沉默寡言,孩子的靈氣一天天的消失,于是他們開始奇怪:為什麼我的孩子就變成這個樣子了呢?他們不知道,這些孩子正是他們的試驗的産品而已,自己一手導演了這些試驗而不自知。

這些不僅僅在孩子身上上演,還在老人們身上上演。中國傳統的孝敬老人的方式,就是老人年紀大了就讓他們閑着,什麼也不讓他們做,美其名曰:叫做養老。其實這是這些子女們,在讓老人們用這種方式快點離開這個世界。因為老人們什麼也不用做的時候,他們就不被需要了,他們對生活就失去控制了,于是他們就像上面試驗中的老人一樣,慢慢的……

NLP之限制性信念

第三個故事:最具有殺傷力的限制性信念。

有一個媽媽,有一天帶着小女兒在外面逛街,女兒才三歲,當走過雪糕銷售小店的時候,女兒就拉着媽媽說:“媽媽我要吃雪糕,我要吃雪糕。”于是,這個媽媽就給女兒買了隻雪糕,小女兒很開心的邊走邊吃。

當走過一個玩具店的時候,女兒看到了一個很漂亮的小公仔,于是,女兒又對媽媽說:“媽媽,媽媽,我要買那個小娃娃,我要那個小娃娃。” 媽媽不想給女兒買,就對女兒說:“乖乖,那個太多錢了,媽媽沒有那麼多的錢,今天買不起了,我們下次買好不好呢?” 女兒雖然不情願,不過還是嘟着小嘴跟着媽媽走了。

接下來,媽媽帶着女兒來到了一家時裝店,媽媽一眼就看中了一件好漂亮的衣服,于是媽媽就很快的買下來了,帶着小女兒往家裡走了。。。

故事到這裡就結束了,不過,故事中媽媽對女兒的影響遠沒有結束。。。

媽媽會對女兒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呢???

一般來說,孩子在六七歲前邏輯分析能力還沒有發育成熟,是以,他們不會做出媽媽在撒謊的結論,就是因為他們不會做出媽媽在撒謊的結論,是以才變得可怕。我們在前面講過了,孩子生來就愛父母,因而他們對于父母所說的任何話他們都會接收。但,當父母的話和行為前後不一緻的時候,他們就開始變得沖突,這種沖突是在潛意識層面中進行的,因為他們會認為媽媽說的和做的都是對的,那就是我不對,那就是我有問題了。而且,媽媽沒有給我買,給她自己買了,這表示媽媽是重要過我的,媽媽重要表示我不重要,我不重要表示我是沒有價值的,因而女兒會學會了殺傷力最大一個信念那就是:沒有價值,沒有資格。她無法想到,是潛意識給她的感覺,是以,她是說不出來的。

例:現在很多的孩子都不是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從小沒有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他們就容易得出父母不要他們的這種信念。

很多成人會表現出來的一些情況:有時我們覺得一個人在某一方面表現很優秀,但當大家推他出來做他平常很拿手的事情時,他則表現非常強烈的一種不敢當感覺。

例:有一個女性朋友,其他的人都覺得她的各方面外在條件都很好,嫁給了一個男人,這個男人什麼都好就是愛打女人,而且,好像是過節一樣的,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打這個女性朋友,于是這個女性朋友過得很辛苦。朋友就勸她說:“唉,你這麼好的條件,幹脆就分開得了吧。” 誰知道她卻說:“唉,有什麼辦法呢,也許我命就注定就這樣吧!以前讀書的時候,交往的男朋友就喜歡打人,誰知道,現在嫁個男人又是這樣的,也許真的是我命不好吧!”

這位朋友,就是屬于典型的我沒有資格享受快樂美好的婚姻生活的朋友,類似的情況會非常之多的。

例:在很多的公司裡,會議室的主席位通常都隻能是老闆坐的,每次開會,上面中間那個位置一定是老闆坐。有一次召開會議,老闆出國旅遊了,大家都知道老闆不在公司,但卻沒有人去坐那個位置。

這也是在公司裡所表現出來的,一種很普遍的現象,這就是涉及到身份層面的限制性信念了。群裡如果有做咨詢師的朋友應該遇到最多的就是這類的咨詢了。

關于最後一個限制性信念的形成,還有一種情況需要提醒大家的就是: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立場不一緻的時候也會造成。

例:爸爸打,媽媽護,媽媽罵,爸爸護等,也會造成的。

----------------------------

什麼是NLP?

NLP它被翻譯成“身心語言程式學”,不是很好了解,是嗎?簡言之,NLP就是從破解成功人士的語言及思維模式入手,獨創性地将他們的思維模式進行解碼後,發現了人類思想、情緒和行為背後的規律,并将其歸結為一套可複制可模仿的程式。

NLP是一門神奇的全新學問,它可以潛移默化的修改優化我們在成長過程中形成的舊有信念和行為模式。拓寬我們的思維及視野!

處理限制性信念也隻是NLP這個 學問的一小部分,NLP廣泛應用于企業管理、心态、态度、人格、情緒、素質、技能、人際關系、親子教育等個人成長及家庭、等諸多領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