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小孩“窩裡橫、外面慫”,爸爸需要反思,别低估這三大行為的影響

随着人們生育能力不斷下降,家裡的孩子越來越少,新生兒自然而然成為了家庭成員手心裡的寶貝,然而有這麼一類孩子“窩裡橫、外面慫”令家長們感到非常頭疼,讓孩子養成什麼事情都依賴父母,沒有自主能力,而且在家裡非常霸道,一到了外面就和換了個人一樣,不和外面的人說話,就算在外面有其他小朋友欺負他,他也無所謂的樣子,自己玩自己的。

小孩“窩裡橫、外面慫”,爸爸需要反思,别低估這三大行為的影響

小博就是這樣的孩子,孩子一系列的問題使爸爸媽媽感到非常焦慮,不知道如何引導教育好孩子,從小小博就是家裡的獨生子,自從小博出生,大家都感到非常高興,家裡沒有其他的孩子,爺爺奶奶也在家待着沒有事情做,是以大家把重心都放在照顧孩子身上。

一直到孩子3周左右,隻要小博有要求媽媽和奶奶都會無條件的有求必應,有時候小博無理取鬧,想要一個玩具,媽媽和奶奶沒有及時送到,小博就會亂發脾氣,奶奶和媽媽覺得孩子還小,就依着他,哄他高興,他們把小博照顧的非常好。

小孩“窩裡橫、外面慫”,爸爸需要反思,别低估這三大行為的影響

爸爸看到小博的茁壯成長也非常高興,爸爸下班回到家沒事就玩會手機、做點自己想做的事情,大家都覺得爸爸工作一天辛苦了,下班回家也不會讓爸爸照顧孩子。随着孩子長大一點爸爸媽媽有時間會帶孩子去公園玩,有一次爸爸媽媽帶着小博去公園玩滑梯,小朋友們都排隊玩滑梯,突然一個小朋友着急玩你推我攘的就把小博擠到了一邊去,這時候小博就哭了起來,爸爸媽媽安慰小博沒有事情,可以繼續玩,然而小博就非要媽媽抱着回家,不和小朋友玩滑梯了,爸爸無論怎麼說都不理睬爸爸,媽媽就很無奈把小博抱了回家。

小孩“窩裡橫、外面慫”,爸爸需要反思,别低估這三大行為的影響

對于孩子身上出現的這些情況,就是典型的“窩裡橫、外面慫”,有很多這樣的孩子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這樣的性格是怎麼形成的呢,其實孩子“窩裡橫、外面慫”的現象,和家庭教育有很大關系。

而在衆多的家庭教育影響因素當中,“爸爸的不參與”成為重中之重,其實爸爸作為家裡重要的一份子,對孩子的影響很大,特殊對于男孩子,爸爸就像一面鏡子一樣,從生活習慣到行事作風都無時無刻的影響着孩子。

小孩“窩裡橫、外面慫”,爸爸需要反思,别低估這三大行為的影響

案例中小博看見自己爸爸工作回家就什麼都不幹,隻有媽媽和奶奶在家庭裡忙碌着照顧小博和爸爸的生活起居,孩子的模仿能力特别強,小博就會誤以為男的就應該被照顧,在家裡蠻橫無理,足以見得,一個家庭當中爸爸的言行舉止對孩子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

别低估爸爸這三大行為的影響

首先爸爸要以身作則,家人之間統一戰線,作為家裡的一份子,比如說好了睡覺前不看電視,就要堅定地去執行,當孩子在睡覺前沖着媽媽哭鬧非要看電視,爸爸不要不理睬,要和媽媽統一起來去執行,讓孩子知道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還有爸爸下班回到家裡可以力所能及的幫助家裡做點家務,就算上班很累,回到家裡可以做一些輕松的事情,比如倒垃圾,掃地等,讓孩子也參加到家庭中來,一起完成家庭中的工作,讓孩子不斷的認識家庭中是需要每個人來維護的。

小孩“窩裡橫、外面慫”,爸爸需要反思,别低估這三大行為的影響

其次爸爸要在家裡樹立規則,讓孩子有邊界感,學會感恩,當孩子對奶奶和媽媽大呼小叫的時候,爸爸應該出面教育孩子,明确的告訴孩子這樣的行為是錯誤的,這樣的行為不可以做,要學會尊重他人,當媽媽給孩子整理玩具的時候要告訴孩子說謝謝媽媽幫忙整理玩具,在大人之間溝通出現問題的時候,也不要停着孩子面前吵架,大人之間學會溝通,孩子才會學會溝通。

小孩“窩裡橫、外面慫”,爸爸需要反思,别低估這三大行為的影響

再者爸爸要有時間陪伴孩子,了解孩子的需要,學會表達。在爸爸工作之餘多陪伴孩子活動,見一見外面的人,可以看外面的風景,和孩子一起玩戶外玩耍,在外面玩的時候遇見問題,引導不要害怕,勇敢的面對,說出自己的想法,做一個男子漢。這樣在外面陌生的環境習慣了,這種“窩裡橫、外面慫”的現象就基本上不會存在了。 家長是孩子的引路人,爸爸的表現孩子都看在眼裡,每個孩子都是家裡的寶貝,一般爸爸作為家裡的頂梁柱,經濟開銷的主要來源,對孩子的影響至關重要,孩子看見爸爸的獨當一面,表現優秀,然後孩子模仿爸爸一樣成為有用之才。

繼續閱讀